◆李麗麗
(哈爾濱師范大學數(shù)學科學學院,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弓棚子第一中心小學)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要讓學生體會知識之間的結構關系,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感受數(shù)學的整體性”。小學數(shù)學《長方體、正方體整理復習》一課涉及的概念很多,包括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體積、表面積、容積等。如何給學生講述這些概念,怎樣讓學生將零散的、片斷的知識構建成知識體系,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復習內容,明確復習任務,具體教學步驟如下:第一,教師出示一張長方體立體圖,問學生:“看到這幅圖,你想到了什么?”第二,復習有關長方體、正方體的知識,引導學生從幾個板塊開始,整理相關知識。第三,小組合作,選擇其中一個板塊進行整理,并繪制一幅思維導圖。第四,各小組匯報,補充、完善相關知識點。第五,全班學生一起整理,繪出一張有關“長方體正方體”知識的思維導圖。實踐證明,依照上述教學設計進行教學,教師可以直觀地看到學生知識體系的建構過程,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能及時給學生提出合理的建議。
發(fā)散性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或求異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xiàn)出一種擴散狀態(tài)的思維模式。學生用發(fā)散思維繪制思維導圖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例如,在引導學生整理復習《圓》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先提出一個關鍵詞—圓,然后引導學生盡情地思考這個關鍵詞,把聯(lián)想的內容分板塊記錄下來,再按照板塊一級一級進行分支聯(lián)想,能夠聯(lián)想到多少就聯(lián)想到多少。最后,學生可以與其他同學商量,向教師尋求幫助,補充、完善自己的思維導圖。
深刻性是指思維活動的抽象程度和邏輯水平,涉及思維活動的廣度、深度和難度。怎樣才能從感性的材料中獲取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對小學生來說很困難。但有了思維導圖這一工具的幫忙,就可以解決這一難題。
例如,一年級下冊《20以內退位減法的整理復習》的教學,教師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教學。首先,教師先出示“12-4=”,問學生:“看到這道算式,你想到了什么?”學生可以想出很多相關知識,如“12減4,2減4不夠,把4分成2和2,12減2等于10,10減2等于8”“12減4,2減4不夠,把12分成2和10,10減4等于6,6加2等于8”“因為4+(8)等于12,所以12-4=8,12-1-1-1-1=8”“有12只小鳥,飛走了4只,還剩多少只”。其次,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把這些相關知識羅列在黑板上。最后,教師總結,把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一幅有關“12-4=8”的實例導圖。數(shù)學學科最重要的任務是要“建?!?,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實例導圖,繪制思維導圖模板。這樣,在由具體到抽象的復習模式中,對比實例導圖和導圖模板兩種形式,學生更容易掌握上述計算,他們對“20 以內退位減法的知識結構”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學生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復習學過的知識,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如掌握知識的程度、是否理解所學重點概念等,從而及時查漏補缺,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增強自主性學習,提高自我批判能力。例如,讓學生在學習課后,通過整理反思,總結了自己容易犯錯的地方。用這樣的方式進行復習,對學生來說非常實用。實踐證明,學生非常喜歡用思維導圖復習數(shù)學知識,他們不僅能在繪制思維導圖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還能訓練發(fā)散思維。
筆者堅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學生對思維導圖越來越了解、越來越熟悉,也越來越喜歡運用了。他們寫下了自己與思維導圖之間的小故事。學生一寫道: “當我們每次遇到數(shù)學復習時,就可以用思維導圖,不僅能把數(shù)學方面的所有知識點寫進去,還能一眼看出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思維導圖是我們在總復習時的得力幫手。”學生二寫道: “畫思維導圖可比死記硬背更好記,思維導圖是一種有趣的復習方式,可以隨心所欲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思維導圖。希望在以后的復習中多多使用這種學習方法。”學生三寫道:“思維導圖也許只是一個簡單的圖的名稱,其實這是一種抽象化的圖,無論是詞還是物,只要中間有一定分散詞性( 即多性詞)就可以相連,讓主題更加具體化。把一系列詞匯一個一個羅列出來,可以更方便理解,這就是思維導圖獨有的發(fā)散性。”
一張思維導圖能使學生的思維主次分明、邏輯清晰,發(fā)展學生思維的系統(tǒng)性、發(fā)散性、深刻性、獨創(chuàng)性、批判性。實踐證明,思維導圖是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思維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