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蓉
◆原有目標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閱讀注釋①,了解本文的出處及其時代背景。
2.朗誦課文,感受不同段落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3.結合語境,解讀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字詞積累:
掌握“寥落、桀驁、屠戮、浸漬、菲薄、殞身不恤、長歌當哭”等詞語的讀音與意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相關注釋與課文內(nèi)容中找出本文涉及的四種人,體會作者對他們的不同態(tài)度。
2.細讀課文,概括分析作者表達的多種思想感情以及多重寫作意圖。
3.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解說全文的抒情線索——悲憤感情的抒發(fā)。
字詞積累:復習前一課學習的字詞,繼續(xù)學習尚未學習的詞語。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根據(jù)文章所選的題材,解說其寫作意圖。
2.從文中十個“說”與“不說”、“寫”與“不寫”的語句,解說全篇的抒情特點。
3.根據(jù)抒情需要,解釋第五大段一個極不流暢的敘述性語句的使用原因。
4.解說文中多次出現(xiàn)的一句劉和珍外貌描寫的抒情內(nèi)容。
常識積累:
口述有關魯迅的文學常識。
◆升格思路
先說一下“教學目標”后面的“字詞積累”與“常識積累”,它們也屬于課堂學習收獲的范疇,適合識記為主的碎片化學習,不適合運用為主的程序化學習。不過,三個課時的“積累”表述都過于概括,不適合操作,應當具體化?!队浤顒⒑驼渚芬徽n內(nèi)容豐富,安排三個課時教學是正常的。設計的教學目標全都指向學生,且符合單元要求。可是,除了動詞表述不具體之外,還存在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混雜于一起的問題。具體解決思路如下:
第一課時“1”“2”“3”三項目標,其實是一個程序化學習線上的三個前后相承的學習事件,不是三個獨立的學習事件,不宜并列呈現(xiàn)。目標“1”是完成目標“2”的前提,目標“2”是完成目標“3”的前提。沒有目標“1”“了解(應是“陳述”“解說”等動詞)本文的出處及其時代背景”的掌握,就沒有目標“2”“感受(應是“陳述”“解說”等動詞)不同段落的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完成;沒有目標“2“感受不同段落的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完成,就沒有目標“3”“解讀(應是“陳述”“解說”等動詞)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的完成。目標“3”是這個程序性學習線上的最后一個學習事件,因此目標“3”是學習結果,是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第二課時“1”“2”“3”三項目標,也是一個程序性學習線上的三個前后相承的學習事件,也不宜三者并列呈現(xiàn)。目標“1”是完成目標“2”的條件;目標“2”是完成目標“3”的條件。因此,目標“3”是這個程序化學習線上的最后一個學習事件,目標“3”是學習結果,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第三課時四項目標,都是獨立的學習結果,它們都有相應的學習前提,但內(nèi)容太多,難以完成。但四項目標都是語言表達智慧,目標“1”解說內(nèi)容是“作者根據(jù)自己對四種人的感情態(tài)度而精選適合的題材”,目標“2”是從文中十個“說”與“不說”“寫”與“不寫”的語句解說“全篇的抒情特點”,目標“3”是解釋第五大段運用“一個極不流暢的敘述性語句”的抒情原因,目標“4”是解釋“文中多次出現(xiàn)的一句劉和珍外貌描寫的抒情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都可以統(tǒng)一在“具體陳述作者根據(jù)內(nèi)容需要運用語言表達方式的寫作智慧”之中,不妨以此為教學目標。
◆升格目標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在全文七大段中各找一個句子解釋其深刻含意(第一、二大段例句及其含意解讀,由教者上課時示范)。
字詞積累:
1.給6個字注音(注意“攢”的多音字)。
桀 jié驁 黯 àn 然 噩 è耗 喋 dié血 尸骸há 攢 cuán 射(積攢 zǎn)
2.寫出個“喋”三個字的形似字,并組詞。
諜(諜報) 牒(通牒) 碟(碟片)
3.口述9個詞的意思。
寥落:稀少。 洋溢:充分流露。 慘淡:凄涼。 淋漓:形容濕淋淋地往下滴。 茍活:茍且圖生存。 羽翼:文中比喻幫兇。 桀驁:形容性情倔強。 黯然:憂傷的樣子。 噩耗:近親或敬愛的人死亡的消息,也泛指極度不好的消息。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從課文的三大部分,陳述全文的抒情線索(注重諸多感情中的悲憤之情)。
在“文章緣起”部分(第一、二大段),先說“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以紀念死者;次說“陰險論調(diào)”尤使我悲哀,后說為使庸人不忘卻,要人們牢記這筆血債。直接抒發(fā)悲憤的感情。
在“烈士事跡”部分(第三、四、五大段),寫烈士生前優(yōu)秀表現(xiàn)與遇害之際的犧牲情形。第三大段側重悲痛,第四大段側重憤怒,第五大段大悲大憤。
在“事件意義”部分(第六、七大段),避開記念文章只是肯定和贊揚的寫法,反思事件的意義,總結深刻的教訓,提醒改進斗爭方式。在總結教訓與意義的同時,抒發(fā)悲憤之情。尾句“說不出話來”更是表達悲憤抑郁之情。
字詞積累:
1.給6個字注音(注意“創(chuàng)”的多音字)。
屠戮 lù 浸漬 zì 屢 lǚ 次 長歌當 dàng 哭 立仆 pū 懲創(chuàng) chuāng(首創(chuàng) chuàng)
2.寫出“輯”的兩個形似字、“藹”一個形似字,并組詞。
揖(作揖) 緝(通緝) 藹(和藹) 靄(暮靄)
3.口述8個詞的意思。
淋漓:形容濕淋淋地往下滴。 喋血:血流滿地。攢射:集中射擊。 干練:又有才能又有經(jīng)驗。 殞身不恤:犧牲生命也不顧惜。 勇毅:勇敢,堅毅。 依稀:模模糊糊。 出離:超出。 長歌當哭:用長聲歌詠或寫詩文來代替痛哭,借以抒發(fā)心中的悲憤,形容借歌抒情。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從一個表達角度,具體陳述作者根據(jù)內(nèi)容需要巧用語言表達的寫作智慧 (以下四個角度供選擇:A.作者根據(jù)自己對四種人的感情態(tài)度而精選適合的題材,B.作者因悲痛、悲憤、悲涼和悲哀的郁積而在文中巧用“說”與“不說”、“寫”與“不寫”的議論語句,C.對劉和珍遇難極其悲痛而巧用極不流暢的語句,D.對劉和珍美好形象的深切懷念與對敵人殺害劉和珍暴行的無比痛恨,而多次運用一句相似的外貌描寫)。
字詞積累:
1.辨析一組詞語
爆發(fā):有突然而猛烈地發(fā)生,側重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
暴發(fā):側重突發(fā)性,多用于傳染病、洪水。
2.口述9個詞的意思。
造化:自然界;也指福分、好運氣。 懲創(chuàng):懲罰,懲治。 山阿:山陵。 談資:談話的資料。 徒手:空手(不拿器械)。 頗為:很是。 不憚:不怕。 無端:沒有來由;無緣無故。 舊觀:舊時的景象。
3.陳述有關魯迅的文學常識
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1918年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fā)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1921年發(fā)表的代表作《阿Q正傳》成功塑造阿Q這一典型形象,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不朽名著。
◆升格總結
《記念劉和珍君》三個課時教學目標的升格過程,就是區(qū)別過程與結果的過程,就是把教學過程及學習過程從教學結果及學習結果中剔除出去的過程。升格后的三個課時的教學目標,無論是解釋句子的“深刻含意”(第一課時),還是“陳述全文的抒情線索”(第二課時),或者“陳述作者根據(jù)內(nèi)容需要巧用語言表達的寫作智慧”(第三課時),都是課堂教學中的最后一個學習事件——學習結果。盡管它們都需要相應的前提條件方能實現(xiàn),但在教學目標中都沒有出現(xiàn)這些前提條件。因為學習過程不能與學習結果混為一談,不能混雜在一起作為教學目標,否則教學過程及學習過程將會陷入無序狀態(tài)。一節(jié)課的教學結果即這節(jié)課的學習結果,直接促成它成立的學習事件就是這個結果賴以存在的必要條件;而再直接促成這個必要條件成立的學習事件又是這個必要條件賴以存在的必要條件。如此下去,課堂學習程序化系統(tǒng)才能成立。而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習,所以,所有的學習事件都是教學事件之中的學習事件,課堂學習程序化系統(tǒng)伴隨著課堂教學程序化系統(tǒng)。
第三課時教學目標升格的難度大一點,筆者把原有的四個互相獨立的教學目標合并起來,升華為一個教學目標:“具體陳述作者根據(jù)內(nèi)容需要巧用語言表達的寫作智慧”。這個目標是第三課時的學習結果,即這個課時教學的最后一個教學事件,也是最后一個學習事件。畢竟“作者根據(jù)內(nèi)容需要巧用語言表達的寫作智慧”還比較籠統(tǒng),還得“具體陳述”出來,教學時可以提供“材料選擇”“‘說’與‘不說’的多次出現(xiàn)”“一個極不流暢的敘述性句子”“一句外貌描寫的重復出現(xiàn)”等四項內(nèi)容供學生選擇。這個提供選擇的教學事件則是促成這一課學習結果出現(xiàn)的一個前提條件。但只是這個條件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教師教學生“具體陳述作者根據(jù)內(nèi)容需要巧用語言表達的寫作智慧”。教師可以在四項內(nèi)容中選擇一項先行示范,也可以在四項內(nèi)容之外另選一項或兩項內(nèi)容進行兩次示范,還可以教師示范一次、師生合作一次,總之應當“具體陳述”得清清楚楚,好讓學生模仿才是。無論教師示范還是師生合作,乃至提供選擇,都是促成學習結果——“具體陳述……”——產(chǎn)生的條件。這“具體陳述……”則是第三課時課堂教學中的最后一個學習事件,也是課時最后一個教學事件的物化。
學習結果即教學結果,學習結果即教學目標。上課開始階段學習結果的預期,即教學目標的呈現(xiàn);下課結束前學習結果的出現(xiàn),即教學目標的落實。學習結果是整個教學程序的終端,課堂教學目標當然不指向過程,只指向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