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敏
(東營教育科學研究院)
心理活動課強調(diào)的是,在心理活動中融入心理教育的原理、方法和技術(shù),特別是重視學生的親身參與和體驗。在形式上,心理活動課以學生活動為主,內(nèi)容選取上充分考慮高中學生的實際需要或者某個階段帶有普遍性的心理行為傾向問題;在活動組織形式上倡導團體心理訓練的方式。為此,我們要充分領會心理活動課的實質(zhì),轉(zhuǎn)變觀念,即便需要向?qū)W生普及心理健康的科學常識,需要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也要防止知識化和學科化傾向。
在具體活動開展上,教師要根據(jù)高中學生學習、生活等實際選定某一討論主題,或者將有相同或相似心理問題傾向的學生組成一組,每個人在小組內(nèi)擔任特定角色,如主持人、采訪員、正方或反方等。在生生對話、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對話、師生對話方面,要強化大家對周圍人觀點的尊重與接納,容許各種不同見解的充分爭鳴,各種觀點交錯互動,共同營造寬松和諧的對話氛圍。每個小組內(nèi)成員均可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暢所欲言,形成小組意見,然后小組與小組討論,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對話時與學生平等,不斷引導學生認真而仔細地聽取別人的發(fā)言,聽清老師的要求,聽懂小組分工要求,并在傾聽的前提下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心理活動課自主合作環(huán)節(jié)要注意避免無意義的爭辯,做到以理服人,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從而引導他們通過活動、感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高中生除了掌握科學知識之外,還要學會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懂得與同伴及師長交往,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生活技能,形成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等任務。高中心理活動課能否達到既定目標,取得理想實效,取決于學生主體的自主參與程度和內(nèi)心感受,這就需要學生同伴的積極傾聽、分享與互動,需要運用團體動力的原理,讓全體學生在足夠安全感的前提下,除去防衛(wèi)心理,營造出良好人際氛圍,確保他們有自由表達思想的思維空間,出現(xiàn)學生心靈的真正觸動與感悟,實現(xiàn)實質(zhì)意義上的自我成長。如果沒有真實的參與和真實的團體動力過程,也就不會有真實的體驗和成長,就不會有預期的效能。因此,要注重在教育方式上的自主訓練、自我體驗、自我領悟,以期進一步提高學生自覺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識和不斷提升自身心理素質(zhì)的能力。
為讓學生有切身的體驗,可以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又動口”。比如,教學《我的自畫像》時,引導學生動手寫10條“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10條“我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動腦動手后,讓他們獲得體驗的基礎上,動口說說自己的內(nèi)心的想法。引導在“動腦動手又動口”中充分“體驗”,其目的是啟智、啟思、促成長。
在體驗活動的基礎上,要關注學生的興趣點,不能為上課而上課、為體驗而體驗。做到主題引領和實際需要相結(jié)合、挑戰(zhàn)性與可操作性相結(jié)合、教學目標和體驗目標相結(jié)合,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最終完成心理活動目標的內(nèi)化。
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形式。在分組討論中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高中心理活動課主要是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夠積極參與,真正的放松身心,讓自己逐漸融入團隊之中,在團隊中相互協(xié)作共同參與,形成合力學會彼此交流。比如,教學《同學聚會之時間的力量》時,讓學生在有趣的《N年后同學聚會場景》的表演中感受到同學之間的團結(jié)協(xié)作,聚會表演之中感受彼此拉近彼此的距離,進而學會用團隊合作的方式放松身心,從而感受團隊協(xié)作的合力。在開展《在挫折中成長》心理活動時,我設計了“重重突圍游戲”,讓同學們一起體驗、參與。假如你被危險場景包圍了,你需要想盡一切辦法沖出包圍圈,這時你該如何突圍。游戲中全班組成一個大組進行。主持人采取隨機抽號(或者自我推薦)的方式,讓一名同學站在“包圍圈”里,這位同學可以采取鉆、跳、推、拉、誘騙等方式,力求突圍,沖出“包圍圈”即為成功。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強調(diào)要注意人身安全,突圍方式以不傷害自己和別人為原則,同時身體有健康顧慮的同學可以選擇作為觀察員的身份參與。通過合作探究,同學們感悟很深。有的同學說,在突圍過程中,心中有點著急,但我堅持不懈尋找機會,終于得以成功突圍;有的同學說,信心重要,但技巧和策略更重要。
在心理活動課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要切實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參與、自主活動、自我領悟,充分發(fā)揮主動性、自覺性、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主動支配和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活動。同時,小組成員之間的討論分組要合理,避免出現(xiàn)將合作理解為形式上的幾個人坐在一起討論,要將關注點放在合作的實際效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