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夢君
隨著新寫實主義小說的盛行,劉震云的小說深受大眾歡迎。他的三十多部小說均打上了新寫實主義的烙印,其小說往往運用樸實的語言,融入了反諷藝術(shù),極大地還原了生活的原貌,浸透著浮華世相下小人物人生歷程的苦味。
以《一地雞毛》為例,它是劉震云新寫實主義小說的代表作。主人公小林原是躊躇滿志的大學生,但在社會壞境的冷酷磨礪下,小林最終變得市儈。該小說描寫了小林與妻子小李、查水表的瘸腿老頭、單位的副局長老張和黨小組長女老喬等人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真實地展現(xiàn)了小林平淡瑣碎的日常生活以及窘困無奈的生存狀態(tài)。
因為該小說較貼近生活實況,容易引起高中生的情感共鳴,故而激起了高中生的閱讀興趣。為幫助高中生實現(xiàn)對《一地雞毛》整本書的有效閱讀,教師需要在宏觀上把握該書的反諷藝術(shù)。在指導高中生賞析反諷藝術(shù)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不能將語言文字單純地理解為其字面意思,因為作者的反諷用意可能與其字面意思背道而馳。所以必須引導高中生從上下文的語境出發(fā),去感受小說強烈的嘲諷意味,進而去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
筆者在本文中,側(cè)重對高中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將選擇以“析反諷藝術(shù)”為突破口,從人物反諷和情境反諷這兩個方面對《一地雞毛》一書作導讀分析,促使高中生在閱讀該書后能達到“品百態(tài)人生”的效果。
《一地雞毛》在揭露浮華世相的時候,放棄選擇社會上層的大人物,而是把蕓蕓眾生中底層小人物作為筆下的主人公,通過描述他們在生活中的雞毛蒜皮和人心之險,來反映他們在現(xiàn)實中的奮力掙扎與無奈沉淪。該作品中有分配到單位的大學生,有年少就外出打工的保姆,有犯過作風問題后夾著尾巴做人的老張等人。引導高中生抓住作品中描寫這些小人物卑劣行徑的章節(jié),體會其強烈的反諷意味。
比如《一地雞毛》中小林的老婆小李,本是眉清目秀又惹人憐愛的姑娘,她作為一個大學生,也曾有過事業(yè)心。可在婚后沒幾年,這位安靜詩意的小李,就變成了滴水偷水的家庭婦女,此種人物反諷讀來讓人嘆息。此外,有個查水表的瘸腿老頭,別人對他很不耐煩,但也要硬著頭皮去聽他的高談闊論。因為只要這老頭不高興,他就要行使自己手中的權(quán)利,拿著管水閘的扳手給你整個門洞停水。所以小林得罪不起他,就只好聽他講喂馬,此種人物反諷讀來讓人發(fā)笑。還有單位的女老喬不僅身上有狐臭,脾氣不太好,而且還愛翻別人的抽屜,并托辭曰“找找有無我的東西”,此種人物反諷讀來讓人瞠目。
教師引導高中生通過對這些人物反諷的品析,能幫助他們感知到劉震云對在物質(zhì)和權(quán)力影響下的民眾的虛榮自私、軟弱無能的劣根性的冷靜批判,這不僅是小人物個人的悲劇,更是中國式社會的悲劇。
在《一地雞毛》中,劉震云作為客觀的敘述者,他直接將小說中的小事件置于社會的大情境中,再以反諷的手法呈現(xiàn)于讀者面前,由讀者自行領(lǐng)會情境反諷中的精妙。該小說借主人公小林在單位和家庭的件件小事和個人心態(tài)的種種演變,生動地再現(xiàn)了八、九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的社會現(xiàn)實。當時民眾的精神文化、價值觀念都受到巨大沖擊并且隨之改變,他們或主動或被動地走入了“圍城”,紛紛陷入了物質(zhì)清貧和精神窘迫的雙重困境。小說影射了不少典型的社會丑態(tài),像“行賄”和“索賄”現(xiàn)象。
如主人公小林,用給孩子訂牛奶的錢買了果脯,帶上母親從老家捎來的香油,去拜訪女老喬疏通入黨一事的情節(jié)。又如查水表的瘸腿老頭,之前在小林家盛氣凌人地調(diào)查偷水事件,后來因為小林替他家鄉(xiāng)解決了批件問題又給小林送厚禮的情節(jié)。這些小人物在權(quán)利面前,都不經(jīng)意地選擇了屈從,但是一旦他們掌握了權(quán)力,他們便會自覺地以權(quán)謀私,心滿意足地充當著權(quán)力庸俗化的幫兇。如小說中的幼兒園阿姨只是因為小林夫婦沒有像其他家長一樣,在元旦到來前給她們“意思意思”,她們便開始對小林的女兒冷眼相待,使得女兒哭鬧著不愿去幼兒園讀書,還頑固地要求小林給幼兒園老師送炭火,等到小林買了炭火送給老師后,女兒在幼兒園就立刻安適如常,恢復(fù)了以往高興的神態(tài)。這些現(xiàn)實中的權(quán)利庸俗化現(xiàn)象,在《一地雞毛》這本小說中都能略見一斑。
教師在指導高中生閱讀該書時,可以著重引導他們賞析這些情境反諷的情節(jié)。如此一來,高中生就不難理解劉震云筆下塑造的小人物在市場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中,最終都不可避免地淪為了庸俗墮落的小市民,無可奈何地追逐著俗不可耐的人生。
當然,在劉震云的其他作品中,也能看到他將反諷藝術(shù)運用得爐火純青,如《塔鋪》《新兵連》《一句頂一萬句》《我不是潘金蓮》等。教師在指導高中生閱讀他的其他作品時,也可以像《一地雞毛》的導讀分析這般,從人物反諷和情境反諷角度出發(fā),去賞析劉震云筆下的一幕幕世態(tài)百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