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日報社,云南 曲靖 655000)
新聞輿論監(jiān)督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伴隨新聞的發(fā)展,它的重要性從來都沒有被忽視過。對新聞媒體來說,它是半壁江山,通過它可以擴大影響力;對政府部門來說,它是一面鏡子,通過它可以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對社會公眾來說,它是一個知音,通過它可以弘揚正氣。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就曾強調,輿論監(jiān)督和正面宣傳是統(tǒng)一的。新聞媒體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直面社會丑惡現象,激濁揚清、針砭時弊,同時發(fā)表批評性報道要事實準確、分析客觀。習近平總書記重申了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重要性,這對新聞媒體是莫大的鼓勵和鞭策。2017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九大宣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紙媒有必要重新審視和分析如何更科學更高效地開展新聞輿論監(jiān)督,并建立系統(tǒng)完善的輿論監(jiān)督機制,從而準確把握報紙輿論監(jiān)督的原則性和靈活性,在新的時代體現出新的氣象。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報紙要做好輿論監(jiān)督報道,吸引更多的讀者,仍需要做好以下三點:
1.準確把握好度。報紙媒體在新聞輿論監(jiān)督報道的過程中,常常不會將自己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和觀點表現在文章中,而報道的內容突出的傾向性能夠給予讀者一定的引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讀者對事件的判斷。同時,記者和編輯不能夠只是簡單地進行新聞事件敘述,讓新聞報道缺少真情實感,從而讓讀者難以在內心深處產生情感共鳴。
2.注意材料的選擇。報紙刊登的內容必須顧全大局,突出代表性。同時,還應該根據當地政府的工作動態(tài)選擇獨具特色的事件,挑選合理的時機,以此來提升社會的關注度。其中,應該盡量選擇具有話題性的材料,以新聞報道來促進問題解決,從而讓廣大受眾逐步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3.注意報道方式的選擇。紙媒在新聞輿論監(jiān)督報道的過程中應該堅持把事實作為重要的依據,避免出現扭曲事實的情況,防止受到讀者的排斥。堅持選擇從小切口入手,盡量將廣大讀者帶入到社會各個事件的發(fā)生中,全面提升讀者的認同感。
當前一些媒體對一些事件感覺到風吹草動的時候便蜂擁而至,常常在分析和總結很多新聞事件的過程中出現報道關注過度,或者是立場不明確的現象。因此,在面對各類媒體進行新聞大戰(zhàn)的時候,一些政府單位常常感覺到難以應對,出現處理不好的現象。加之最終對各種事件發(fā)生之后的總結,因各方報道并未注重給出建設性的意見,而是一味地跟風炒作來提高自身曝光率,這便使得事件發(fā)生地區(qū)的地方形象大幅下跌,媒體的新聞輿論監(jiān)督報道并未發(fā)揮它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弘揚正能量的作用。
在多年的新聞輿論監(jiān)督報道中,《曲靖日報》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即編輯針對于曲靖境內發(fā)生的重大新聞,必須作出自己的獨立研判。但凡與黨和國家的利益以及曲靖社會和諧相關,媒體便應有所作為。反之,若新聞事件本身便存有惡意炒作的嫌疑,則《曲靖日報》絕不允許任何人員以任何形式參與。這一不成文規(guī)定的堅持,使得《曲靖日報》在輿論監(jiān)督方面獲得了不少的成績,也正因此才得到了來自市委、市政府以及社會等的廣泛認可與肯定。至于其所遵循的核心我們亦不難看出,即《曲靖日報》始終將黨和國家的利益放到了首位,并始終堅守著“只幫忙,不添亂”的信念,如此方能讓《曲靖日報》贏得百姓的信任,繼而讓《曲靖日報》在做好輿論監(jiān)督報道的同時亦能維護社會的和諧?!肚溉請蟆吩诿鎸硟劝l(fā)生的重大新聞事件時,所采取的做法:首先,第一時間指派人員前往事件現場搜集第一手的現場資料,待得到第一手資料后,并不急于發(fā)表,而是經過認真的研判與裁定。而當現場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其科室主任以及值班領導始終與記者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lián),以便及時掌握現場的最新動態(tài)。待采訪結束后,便會組織相關團隊,就該事件作出獨立研判,如若經過團隊的研判,仍無法拿捏準確,則既不會搶先報道,亦不會盲目跟風。當然,若事件有損黨和國家利益或不利于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則絕不參與。
在我國,報紙一直極具公信力,每當重大新聞發(fā)生時,報紙也總能在極大程度上引導大眾輿論。故報紙要想切實吸引民眾注意力,并引領輿論的走向,便必然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公信力優(yōu)勢。當然,公信力優(yōu)勢的發(fā)揮也并非意味著報紙便可違背事實,反之,唯有真正客觀、公正的新聞輿論監(jiān)督報道,方能與社會上的非主流言論搶時間,繼而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雖然,當代人們已深受網絡世界的影響,但相較于網絡媒體,“白紙黑字”的報紙往往更能讓人們感受到報道的嚴肅性。故報紙亦可充分利用這一點來獲取更多讀者的信任,讓正確的世界觀充斥現實世界,從而弘揚真善美,杜絕假丑惡。
但凡具有一定輿論監(jiān)督性的新聞,其必定涉及到各種利益糾葛,且前因后果通常又錯綜復雜,但這恰好能很好地迎合讀者的胃口。對此,作為報紙媒體工作者,在面對新聞事件時,應務必認真審視新聞主題,且不能停留在新聞表面,若能深挖事件背后的真相,方能進一步滿足讀者渴望真相的心理需求,如此報道才具有足夠的震懾力與吸引力。
總之,正當的輿論監(jiān)督是黨賦予新聞媒體及廣大新聞工作者的莊嚴使命,也是新聞工作者應肩負的一份社會責任。報紙媒體作為我國的傳統(tǒng)新聞媒體,其所肩負的輿論監(jiān)督作用是否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將直接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然而鑒于當代報紙媒體,普遍淡化了其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故新時代報紙媒體更應重新審視自身定位,并正確發(fā)揮自身的輿論監(jiān)督作用,如此方有利于維護社會和諧,并履行報紙本身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李夏署.讓輿論監(jiān)督報道成為提升報紙品牌的利器[J].中國報業(yè),2013(10):9-11.
[2]畢曉華.都市類報紙如何做好輿論監(jiān)督報道——“百年重陽古樹被砍倒”系列報道的啟示[J].青年記者,2015(3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