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世界正逐步發(fā)展成為一個“地球村”,如今跨文化交際成為了日益重要的活動。由于交際雙方有著不同的母語和文化背景,語用失誤經常發(fā)生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本文通過比較中西方文化價值觀和社會交際方式的差異來分析導致語用失誤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語用失誤;跨文化交際;文化差異
作者簡介:商奇(1995-),女,漢族,山東省棗莊市人,遼寧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6--01
語用失誤現象在中國英語學習者的學習和日常交流中普遍存在。許多國內外學者從言語行為理論和禮貌原則角度來分析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對避免語用失誤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從跨文化交際視角分析語用失誤產生的原因,通過比較中西方文化價值觀和社會交際方式的差異發(fā)現導致語用失誤的文化因素。
一、語用失誤
語用失誤最早是由珍妮·托馬斯于1983年在名為“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的論文里提出的。文中,托馬斯定義語用失誤為:“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what is said”[1],即不能理解別人話語的含義。因此,語用失誤不是指因語法知識缺失而不能傳遞正確含義,而是指由于不恰當的說話方式使受話者不能理解說話者的含義。托馬斯將語用失誤分為語用語言失誤和社會語用失誤。
1.語用語言失誤
語用語言失誤是指對語言形式不恰當的使用,主要是對目標語的不精通,表達不地道,直接將母語表達翻譯為目標語,說話者不能恰當地運用語言結構而導致的失誤。比如:
A: Is the library closed on Tuesday afternoon?
B: Of course.
B直接翻譯漢語“當然”,在中國“當然”是“是的”的意思,而英語國家的“Of course”會讓聽話者覺得自己問了愚蠢的問題,所以A可能會覺得自己被冒犯了,這就造成語用語言失誤。
2.社會語用失誤
社會語用失誤是說話者對社會和文化差異的不了解而導致的交際失誤[2]。比如,當中國人和英國女士交流的時候,如果一直追問她的年齡、收入婚姻狀況等私人問題,英國女士就會感到被冒犯,這就是社會語用失誤。
二、文化視角分析語用失誤
廣義的文化是指知識、信仰以及行為模式,包括語言、理想、信念、習俗、禁忌、藝術作品等。根據薩丕爾-沃爾夫假說,語言影響說話者的思維,同一語言表達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是不同的意思。
1.文化價值觀差異
中西方的價值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因此存在著許多差異。比如,中國人重視傳統(tǒng),而西方人強調創(chuàng)新。大多數英語國家都強調個人主義,他們認為他們只應管好自己和親近家人的事情。如果中國學生跟外國朋友交談時說類似“You should wear more cloth”或者是“You should drink more water”的話,外國朋友就會覺得自己被看低,自己是個弱者,而中國學生是在表達關心。這就是文化價值觀的差異造成的語用失誤。
2.社會交際方式差異
中西方的交際方式存在很大差異,因此跨文化交際中語用失誤時常發(fā)生。比如,中國人常說的問候語“吃了嗎”,“去哪啊”就很容易被西方人誤解,因為在西方國家“have you eaten”通常被認為是一種邀請,“where are you heading for”是一個涉及隱私的問題。在表達感謝時,各種文化幾乎都是用“謝謝”,但是西方國家一般都會欣然接受別人的感謝,回答說“Im glad to hear it”或者是“Im glad to be of help”。而中國人則會謙虛地說“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如果我們用“no,no,no”或是“Its nothing”來回答西方人的感謝時就會造成語用失誤。
三、避免語用失誤的建議
由于文化差異是造成語用失誤的一大因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在重視語言結構教學的同時,也要加強文化的教學。
1.加強文化知識輸入
語言和文化的聯(lián)系是復雜而密切的,有一下幾點建議來加強文化輸入。第一,在教材里引入文化知識,如西方社會習俗、愛好以及行為方式。第二,充分利用英語視頻和音頻資料,如觀看電影時留心觀察電影生活片段,西方人是如何接電話,如何問候朋友的等等。第三,鼓勵學生多與外國人交流。大學校園里的外交和外國留學生是很好地了解文化的資源。
2.開展文化差異對比學習
中西方文化存在著許多差異,因此開展文化差異對比學習是非常必要的。有些中英詞的引申義是完全不同的,比如,中國的“龍”是神圣,權力等的象征和英語的“dragon”是邪惡的象征。不能用“dragon”來代替“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開展文化差異對比學習是必要的,但是成效頗小。鼓勵學生多閱讀文學作品,在有趣的故事中自己去發(fā)現中西方文化差異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Thomas, 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3(2).
[2]王麗娜. 2016. 跨文化交流視角下中國英語學習者語用失誤分析[D]. 沈陽: 遼寧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