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實踐家,他提出了很多切實有效的教育思想,為教學實踐提供了許多的參考和指導。本文試從行知思想的敬業(yè)奉獻、求真和生活教育理論出發(fā),淺談行知教育思想在職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陶行知教育思想;語文教學;教人求真;生活教育
一、 引言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他為我國教育事業(yè)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他的崇高師德和奉獻精神,是人民教師學習的楷模。他提出了很多切實有效的教育思想,為教學實踐提供了許多的參考和指導。現(xiàn)筆者淺談一下陶行知的一些教育思想對現(xiàn)代職中語文教學的啟示。
二、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行知思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愛”,全心全意的愛學生,不求回報的教學生。不因為學生的成績差而放棄他們,尊重他們,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去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力。比如,有些學生成績不高但是動手能力很強,就可以安排一些類似布置教室一樣的任務給他;又比如有些學生唱歌跳舞很好就給他們提供一個舞臺,充分展示自己;即使有些學生暫時還沒找到閃光點特長的,也要在生活上關心他,在學習上輔導鼓勵他,“愛心”是澆灌學生心田的甘泉,冰心有段話道出了愛與責任的真諦:“愛在左,責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莘莘學子,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流,卻覺得幸福。”這份愛不僅僅語文教師要具備,其他教師也一樣要遵循,因為愛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基礎,摯愛每位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只有教師自己做到“真善美”,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做到“真善美”。
三、 “千教萬教叫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這里的“真”就是真知識、真文化、真道德。1941年,陶行知先生在給育才學校副校長馬侶賢的信中寫到:“我們追求真理,愛護真理,把著真理為小孩、為國家,為人類服務,社會必有了解之一日?!痹谔招兄磥恚罢嫒恕笔且獮閲液腿嗣穹盏?。他在《育才學校創(chuàng)辦旨趣》一文中說道,育才學?!安皇桥囵B(yǎng)他們做人上人。有人誤會以為我們要在這里造就這些人出來升官發(fā)財,跨在他人之上,這是不對的。我們的孩子們都是從老百姓中來的,他們還要回到老百姓中去,以他們所學到的東西貢獻給老百姓,為老百姓造福利?!睆闹形覀兛梢钥闯鎏招兄壬v的“真”,
是“言行一致,實事求是”的真,是真摯的、誠懇的意思,“真人”是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全面發(fā)展的人。在語文課堂上不僅僅講授書本的知識,還要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的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因為有些學生不愿意聽大道理,所以可以通過一些優(yōu)秀人士的美好言行進行熏陶,教師加強引導,從而讓學生潛移默化的學做“真人”。
四、 “教學做合一”
1926年陶行知在《鄉(xiāng)村教育宣言》一文中說道:“活的方法就是教學做合一;教的法子根據(jù)學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jù)做的法子。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做?!蹦敲刺招兄壬纳罱逃碚撆c語文教學又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呢?
新課程標準是這樣來定義語文的:“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從中可以看出新課標也強調(diào)了語文學習的實踐性,兩者都要求我們注重實踐,講究生活教育。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來體現(xiàn)生活教育,體現(xiàn)“教學做合一”呢?
首先,高舉生活化大旗。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之教育……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在生活教育的觀點看來,它們是一個現(xiàn)象的兩個名稱?!鄙钪髁x包含萬狀,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屬之。其范圍之廣,實與教育等。語文作為一門基礎的學科,自然離不開生活,教師可以讓學生多參與活動,把教學活動置于生活的背景下,參與運動會、文藝表演、課外活動等,然后讓學生寫寫活動感受。通過這些社會生活實踐來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積累生活素材。此外,引導學生把閱讀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大多數(shù)閱讀素材都是在生活中被挖掘發(fā)現(xiàn)的,因此,通過與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會更好地讓學生理解和加深閱讀的內(nèi)容,使得閱讀教學取得顯著成效。
其次,以學生為中心,要求我們把更多的自由留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凡是學生能做的,絕不插手。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背景、了解作者,自己提問、自己解答。在學習戲劇和帶有故事性的文言文時,例如學習《雷雨》和《廉頗藺相如列傳》的時候,讓學生分小組演一演,學生通過自己的表演,理解了文章的內(nèi)涵。通過這種互動的學習方式,課堂的學習效果明顯提高了。
最后,注重體驗式教學。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學習注重情感的體驗和感悟,學生在一篇好的文章中,不僅能獲取知識,還能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比如在教授《再別康橋》時,為了讓學生對文章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有更深切的感受,先讓學生沉入到音樂中,配樂朗誦,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還原生活實際,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想象每一幅畫面,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于“美”的體驗和感受。然后讓學生畫一畫自己腦海中的康橋景象,更為直觀的感受畫面美。最后,還要注重反思,講究“一課一得”,就是每一節(jié)課都要寫一個心得。在教授《再別康橋》時要求學生把自己的體會心得寫下來,這樣既加深了對文章的體會,也提高了寫作能力。
五、 結(jié)語
行知思想對語文教學的啟迪是深遠的,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堅持和貫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以陶行知先生為楷模,學習他高尚的人格品質(zhì),求真、務實、求創(chuàng)造、重實踐的教育理念,努力培育新一代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 陶行知全集:第5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 陶行知全集:第3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l.
[4]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2005.
作者簡介:朱曉婷,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市太湖旅游中等專業(yè)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