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應在繼承過去研究經驗的基礎上,不失傳統(tǒng),扎實訓練“聽、說、讀、寫”的基礎能力,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傾聽;樂思;愛說;善讀;會寫
靜觀現(xiàn)今的語文教學現(xiàn)狀,課堂花樣層出不窮,十分花哨,甚至“吹拉彈唱畫演”十八般武藝齊上語文課堂,一節(jié)課下來,熱鬧非凡。但熱鬧過后卻讓人不免擔憂:這節(jié)課孩子究竟學會了什么?長了什么能力?我常常在想:小學語文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這是值得我們每位語文老師都要思考的問題。幾年來,我就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來嘗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 聽:學會傾聽,聽中思考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我在課堂上經常提醒同學們在聽別人說話時要注意“聽”的禮儀,學會傾聽。別人發(fā)言時耐心聽,眼神專注,注意自己的肢體語言,不隨意打斷,邊聽邊分析、思考,還可以動筆記下存疑,如有質疑,待對方說完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善于從同學的發(fā)言中發(fā)現(xiàn)問題,是“聽”的更高層次。
二、 說:敢說樂說,言中有美
語言是交際工具,學習,就是為了使用。說話,可以說是張口即來,沒有人覺得自己不會說話。但是,事實上課堂上留給學生“說”的時間并不充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懂得如何“好好說話,把話說好”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有一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不善發(fā)言,并不是老師提的問題沒有人能回答,而是大家都有“從眾心理”,覺得“反正課堂上這么多人,我不說別人也會說”,或者“我怕說錯了,同學們會笑話我”……各種心態(tài)。我對同學們說,你自認為“張口即來”的說話,其實也需要學習:一、敢于發(fā)言,需要更多的思考,是有自信心的表現(xiàn),是自信美;二、樂于表達,文明表達,態(tài)度自然大方,是有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養(yǎng)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在與人交流中能尊重、理解對方,語調適當,是語言美,更是人性美;三、善于表達,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序,表達有條理;言之有物,能抓住要點,能根據(jù)對象和場合發(fā)言,更是“說”出了高水平。這么一說,同學們才醒悟過來,原來“說”也有這么多學問,不練咋行呢?“說”后老師會作出適當?shù)脑u論,增強學生“說”的信心,體會“說”中的美感。
三、 讀:培養(yǎng)語感,讀中理解
“讀”是課堂上的重頭戲,老師們都很注重讀的訓練?!墩n標》中對不同學段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學習課文,要關注“讀”的方法的指導,而非死守教材,只關注課文本身。我喜歡在課中騰出一點時間為孩子們朗讀優(yōu)秀詩文,有時在課前,有時在課后,有時是老師讀,有時是學生讀,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在讀中訓練孩子們的語文感知能力,培養(yǎng)語感,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學生很喜歡“閱讀時光”,爭著參與朗讀活動。愛上閱讀,愛上一種生活方式,這才是老師最需要教給孩子們的東西。
四、 寫:好字好文,相得益彰
語文是交際工具,有極強的工具性,寫字與寫文章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的具體表現(xiàn)。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各個學段對“寫”的要求逐步提高,不論寫字還是寫文章,都要強調在“正確”的基礎上“有一定速度”,“寫一手好字”和“寫一手好文章”,是學好語文的共同目標,如何做到這“兩手一起抓”,得做到“觀、摩、范、展”,好字襯好文,好文彰好字,相得益彰。
“觀”,是讓學生細致觀察。不論是寫字還是寫文章,觀察是首要條件。寫字要觀察清楚字形,結合字的結構組成和構字規(guī)律,更好地記憶字的“音、形、義”,才能把字寫好。寫文章更離不開細致的觀察,不僅要“用眼看”,還要“鼻聞、耳聽、手摸、心想”,要運用各種感官,感知事物的特性,感受細節(jié)的獨特魅力,才能寫出屬于自己的獨特體驗,習作才會有生命力。
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要學會模仿,便是“摩”。臨摩,不是簡單的模仿。寫字,可以把要寫的字與范字放在一起,觀察差異,總結經驗,不斷矯正,不斷進步。作文,不可抄襲、搬寫,而要“摩”其方法,注意積累素材,在組織材料的方法上模仿。比如我在教學四年級上學期第四單元“寫你喜歡的小動物”時,先布置同學們到鄰居家、市場、鄉(xiāng)下……去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做成“采蜜卡”,如外形特征、吃食、睡覺、活動等,每天記錄一項內容。在學習完本單元課文后,再總結組織材料的不同方法,如像《貓》《鵝》一課的“先總后分法”,《白鵝》一課中的“反語嗔怪法”,再把自己積累的素材組織起來,才是有自己東西的習作,而非機械仿寫。
“范”,就是范字、范文。要充分利用學生中的模范作用,讓學生中字寫得好的同學,文章寫得好的同學把成功的經驗介紹給大家,更貼近孩子們的心,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讓寫得好的同學言傳身教,教同學寫好一個筆畫,或修改好一段細節(jié),給予適當?shù)脑u論或獎勵,激發(fā)同學們寫好字、寫好文章的信心,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共同進步。
“展”,就是展出同學的作品。我會定期展示同學們的優(yōu)秀作品和有進步的作品,在班級文化墻欄目和學校展示欄,或者網絡平臺上“曬”出學生的作品,堅定學生的學習信心,互相交流,共同成長。我還讓學生不定期自己組織小競賽,組織評議,還可以邀請家長、老師參與評議。我們班同學的《習作集》是最具特色的展示方式,每學期都會讓同學們把自己的習作收成一個集子,有封面、扉頁、前言、目錄、正文,有的還有跋呢!我把習作集推廣到全校,還定期展出,這一舉動充分地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應在繼承過去研究經驗的基礎上,不失傳統(tǒng),扎實訓練“聽、說、讀、寫”的基礎能力,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祝華.“聽說讀寫”之于語文教師的意義——談語文教師專業(yè)基本功的發(fā)展[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08:82-84.
[2]劉晶晶.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內涵及構成[J].教育探索,2016,11:17-20.
作者簡介:
謝招娣,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