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碧
摘 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及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yè)的種植水平得到優(yōu)化的同時也給人民帶來了經濟效益?,F階段,隨著國家一系類惠農政策及相關的補貼制度的出臺,使更多的農民加入到發(fā)展我國農業(yè)經濟的隊伍中來。有機水稻種植業(yè)作為發(fā)展我國農業(yè)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得到了大多數農民的青睞。如何提高我國有機水稻種植業(yè)的產量及質量,為農民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成為現階段我國相關管理部門及從業(yè)人員迫不及待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有機水稻;高產高效種植;關鍵技術
有機水稻是一種直接型經濟作物,主要生產區(qū)在東北地區(qū)、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有機水稻的種植對種植環(huán)境及秧苗栽培的方式方法、病蟲害的防控、如何做到因時因地的施肥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本文對有機水稻單位面積產量低的原因及提高有機水稻高產高效種植的關鍵技術兩方面進行論述,希望能夠對提高有機水稻的產量及質量有所指導。
一、有機水稻單位面積產量低的原因
1.不能夠準確的把握播種時期及合理的選擇種子品種
有機水稻的種植在種植初期應該選取有機的水稻種子或者選取經過長期實踐證明能夠適應當地的生態(tài)條件的優(yōu)質的、高產的種子進行栽培,如果選擇種子不當將引發(fā)種子出苗率不高、抗病蟲能力差以及抗逆性差等問題的發(fā)生。同時,要注意播種時期,如果過早播種會導致在抽穗揚花期遭遇高溫熱害,等水遲栽會導致秧苗素質變差,錯過了正常的水稻分蘗期,致使分蘗活動滯后甚至停止,底部葉子發(fā)黃,單株分蘗數少將直接導致單位面積內穗數的不足,從而導致有機水稻的產量變低。
2.施肥方式不當
現階段在我國的有機水稻種植過程中,施肥不夠合理,存在盲目施肥及不施肥或少施肥的現象。有些農民盲目憑借以往經驗或者聽憑大家意見,在沒有對土地的土質進行測量分析的情況下,盲目施肥,甚至施肥過量造成一些不良影響。同時也有些農戶認為后期追肥易倒伏,所以在后期少施肥甚至不施肥,導致水稻的結實率降低,粒重不達標,直接影響了有機水稻的產量和質量。
3.病蟲害防治不到位
在我國一些基層地區(qū),防疫站的分布不夠廣泛,同時相應的防疫設施相對落后,導致在整體的病蟲害防控方面缺乏健全的制度和管理。再加上我國實行分產到戶的政策,導致在病蟲害的防控方面一般都是農戶的分散防治,防控效果不佳。
二、提高有機水稻高產高效種植的關鍵技術
1.選擇優(yōu)質良種及適宜的種植環(huán)境
隨著有機水稻種植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政府也加大了對相關產業(yè)的扶持和監(jiān)督。農委通過親自走訪對農戶進行種植意向調查,堅持品種優(yōu)良、渠道合法、市場認可、農民接受的原則,整合出了一些優(yōu)良品種供農戶選擇。在選取品種的時候要保證品種的多樣性,采取不同抗性品種相互搭配的種植方式。浸種之前要通過曬種的方式去除草子、雜質和品相不好的種子,然后在通過用石灰水浸泡的方式去除種子自身所帶的細菌,再將種子進行浸泡至破胸露白以后進行播種。
有機水稻的種植要選擇在遠離工業(yè)集中區(qū)及市區(qū)的地方,同時要保證植被覆蓋率高、空氣潔凈、水源及日照充足。應選擇土壤中含有豐富礦物質的地區(qū)進行播種。
2.合理施用有機肥
有機水稻的種植過程中所施的肥要以有機肥為主,采取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的方式,保證植物生長過程中所需的營養(yǎng)。根據實際情況改變農戶受傳統思想影響導致的盲目施肥、少施肥或不施肥的現象。施肥之前應先測量土壤中所含的有效養(yǎng)分分別是什么、含量是多少,然后結合當地的生產條件、稻作水平擬定不同的施肥方案,不同時期不定量施不同的肥種。
育秧地應在育秧前施加已經充分腐熟的農家肥,秧苗后期追施人畜糞尿進行提苗;大田要在播種前將氮、磷、鉀采用合理的比例一次性施足基肥,穗肥的實施可以根據秧苗生長得具體狀況進行施肥,?;ǚ实膶嵤└鶕s交品類的不同及成熟期的不同在不同的葉齡期進行施肥,遲熟的雜交粳稻就要比雜交秈稻和中熟雜交粳稻?;ǚ适┑猛硪恍?,以達到保花促花的效果。
3.加大病蟲害的防控力度
病蟲害是導致有機水稻減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有機水稻的種植過程中必須要加大對病蟲害的防控力度,采取綜合式的防控方式對病蟲害進行防控。首先要創(chuàng)造出有利于水稻生長及多種生物并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證生物多樣性,通過自然界的法則讓天敵之間相互牽制,以輔助藥物對病蟲害的防控。同時一旦發(fā)現病稻草應立即撈出并在田外進行燒毀,防止細菌擴散造成更大范圍的感染。病蟲害高發(fā)時期可以提前通過噴灑生物制劑農藥來進行預防,同時也可以通過安裝頻振式殺蟲燈及太陽能殺蟲燈等方式物理誘控。
一家一戶分散的防控方式很難做到對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防控,應該通過對病蟲害具體情況的分析,結合實際情況通過相關技術支持,聯合各家各戶制定統一的防治日期,大家統一一起噴灑農藥,通過大范圍噴灑及加大農藥用量的方式來提高病蟲害防治的有效性。通過減少病蟲害侵害的方式保證有機水稻種植產量的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在有機水稻種植方面的技術還不夠成熟,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和優(yōu)化。大多數農戶還不能夠做到正確的把握播種時機和選擇適合自己當地環(huán)境的種子,同時在施肥方面也不夠科學合理,病蟲害防治的方法相對比較分散單一,導致有機水稻的產量不高,稻粒不夠飽滿。文中所提及到的選擇適宜的播種環(huán)境及優(yōu)質種子的方法以及通過測量土壤中有效的養(yǎng)分含量,科學的因地因時合理施肥的方式;通過藥物防治與物理誘控相結合的方式對病蟲害進行防控,能夠有效的提高有機水稻種植的產量和質量。
參考文獻:
[1]俞月華. 皖南山區(qū)有機水稻高產高效種植技術[J]. 江西農業(yè),2017,(13):17.
[2]吳雪蓮. 農戶綠色農業(yè)技術采納行為及政策激勵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6.
[3]黃繼民. 實現稻鴨共育優(yōu)質高效的關鍵技術[J]. 安徽農學通報,2015,21(08):55-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