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昉
什么是繪本?
繪本英文名為“Picture Book”,在日本稱為“繪本”,我國有時也叫“圖畫書”。繪本的圖畫一般是手繪之作,生動迷人。具有和語言敘述同樣的功能,承擔著敘事抒情,表情達意的作用。 與一般圖書相比,以讀圖為主的繪本閱讀更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符合孩子們審美需要和心理特點。在長期閱讀中,能潛移默化地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對孩子們的思維、語言的發(fā)展、審美能力的提高有很大作用,實際上繪本閱讀是對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一種很好的培養(yǎng)。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課外閱讀繪本充滿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投身到閱讀中去,才能把繪本閱讀當作他們的一種享受,主動遨游在浩瀚的書海中。所以,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感受閱讀的樂趣?
一、營造氛圍,培養(yǎng)興趣
(1)教師帶頭,引領作用
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師最值得崇拜,孩子會模仿我們老師的一言一行。因此在緊張而繁忙的教學之余,我們老師要做一個愛讀書的好老師,勤于讀書。我們的這種做法,會不知不覺中,像春雨那樣滋潤可愛的孩子們,學生自然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喜歡上讀書。另外,為了彌補孩子“書”的短缺這個問題,我將自己的一部分小藏書放到班級圖書角,供學生讀。我還時不時的去購買一兩本不錯的繪本書,把它打印出來,一一釘在一起裝訂成冊,送給孩子們去閱讀。當看到孩子們課下幾個小腦袋湊在一起靜靜地閱讀繪本書時,是我最快樂的事情。
(2)師生共讀,激發(fā)興趣
低年級(一年級)的小學生年齡小、識字不多,閱讀能力相對來說較弱。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富于想象),我精心挑選了繪本書《猜猜我有多愛你》《爺爺一定有辦法》《我爸爸》《大衛(wèi)上學去》等,和學生一起誦讀,一起感受。
1、讀繪本,感受繪本的趣味
鄭祖德說“讀可益智,讀可審美,讀可怡情,當然,讀更可以發(fā)展語言?!毙⌒±L本,圖文并茂充滿童心童趣,特別受孩子們喜愛。每周讀書課,我都會帶孩子們一起聲情并茂地讀繪本,讀到開心處,孩子們也是眉飛色舞。
2、設懸念,激發(fā)讀繪本欲望
我在講述故事中最精彩片段時,會突然停住,這時孩子們的胃口已被我吊起,他們的讀繪本興趣已被我激起,于是,我舉起書說:想知道結果嗎?書上有,這時我把書發(fā)給小可愛們,孩子們就會津津有味地讀起來。我覺得孩子們讀繪本書的情景是最最美、最靚麗的風景。
二、初試繪本教學 激發(fā)閱讀興趣
繪本是以簡練生動的語言和精致優(yōu)美的繪畫緊密搭配而構成的兒童文學作品,文字與圖畫共同擔當講故事的重要角色,每張圖都有其豐富的內涵,圖與圖之間相互聯(lián)系著,來表達出繪本的整體意境,蘊涵著豐富的知識、情感、哲理,特別適合兒童閱讀。這么好的小繪本,那么,怎樣實實在在,很有效的引領孩子們走進繪本呢?
1、培養(yǎng)學生“聽”
繪本書繪圖精美,價格昂貴,學生家長很少購買。我們就從網上精心挑選做成PPT,利用課每周讀書課的時間,講給孩子們聽。老師在故事中提出一個個問題,孩子們便積極思考,在聽中回答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為了讓故事能吸引孩子探索的心智,有的時我們老師會在最初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設下一個懸念,讓孩子在聆聽的時候能因為老師提出的只能聽完故事才解決的問題,一直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這無形之中培養(yǎng)了孩子聽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說”
我們知道,小學階段是孩子語言發(fā)展的黃金時期。“說”又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傳遞語言的重要載體,是使用最多的交際手段。通過讀繪本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說話的興趣,鼓勵他們大膽說話,讓孩子真正有話可說,有話要說。
在繪本教學中,“猜一猜,想一想”這是我最多運用的“說”的形式之一。比如讓孩子看題目猜主要內容,看其中一個插圖猜想接下來內容等等。每每到“猜一猜,想一想”這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都激情似火,爭相發(fā)言。比如《猜猜我有多愛你》,小栗色兔子有多愛大栗色兔子,你是大栗色兔子,你聽到小兔子對你的愛,會怎樣?
另外,當上繪本故事時,我會設計各種形式和孩子們一起復述故事。我會選擇一位孩子進行復述故事。同時當天回家以后,請班里的孩子們把當天聽到,讀到、學到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好多孩子都能在回家講完故事并得到爸爸媽媽的夸獎,因此每次在學校聽到的故事也都樂意回去講給父母聽。這樣,讓家長也會不由自主的參與進來,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分享,形成一種良好的讀繪本書的好習慣。
3、發(fā)揮孩子“畫”
信手涂鴉是孩子們的天性,而形象有趣的畫面是繪本故事吸引孩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繪本故事的教學活動中,我讓孩子們根據(jù)繪本原來的內容,試著繼續(xù)畫一畫接下來發(fā)生的故事。即讓孩子們借鑒繪本原作中的構圖、色彩等繪畫技巧,以及畫面敘述的方法,自己嘗試續(xù)編圖畫。由于受到繪本原型的啟發(fā)和幫助,孩子們接在后面的續(xù)畫完成得很順利。因此,我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繪本。我鼓勵孩子們畫畫、寫話。我設計了一種作業(yè)紙,一部分是用來畫畫的方框,一邊是寫字的格子,起名叫“我的小繪本”,讓孩子們記錄或創(chuàng)編“我聽到的繪本故事”“我的繪本故事” “我的“大作”。相信孩子們是天生的畫家,藝術家,想象大膽,表現(xiàn)大膽,我想那一定是最有童真童趣的“天然藝術品”。
除了上述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我想在繪本教學中,我還會嘗試著讓孩子們自己創(chuàng)編繪本故事。作為老師,我去給孩子們提供編繪本的素材,讓他們創(chuàng)編繪本故事。編繪本的材料很多,如我們平時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點的挖掘實施,可以根據(jù)收集到的材料進行加工整理,寫上自己的體會;結合孩子們自己生活或是學習中發(fā)生的事情,來說說寫寫;給簡單圖形加添幾筆,就編成了一個個小小繪本故事……
我們知道猶太人世代傳言:書本是甜的。對孩子而言,從小就體味到讀書的樂趣,必將受益終生。初試繪本教學,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讀繪本興趣,我認為這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經過這一小段時間的摸索,雖然繪本閱讀指導還只是處在初期,但我深知:讓閱讀浸潤孩子們的童年,從而達到讀與寫相結合,讓孩子們徜徉在讀寫的天地,那將是其樂融融的景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