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摘要:我?!段鞑恐新毥處熜畔⒓夹g應用能力現狀及對策研究》課題組對西部中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現狀進行了調研,提出了加強信息技術應用意識、加大信息技術應用環(huán)境建設、加強培訓、建立完善的管理措施等建議。
一、調研工作概況
調研準備:召開了調研準備會,制作調研方案,對調研人員進行了分工和培訓,對調研事宜做了詳細安排;課題組在大量查閱相關文獻和多次研討后制作了“西部中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現狀調查問卷(教師卷和學生卷)”。
調研對象:調研對象包括西部中職學校、西部普通中小學、西部高校、西部以外地區(qū)中職學校、西部以外地區(qū)普通中小學、西部以外地區(qū)高校共100余所學校的教師1500余人。
調研方式:一是實地走訪調研,調研了十所中職學校,實地了解學校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情況及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現狀;二是召開座談會,到12所中職學校召開教師座談會,了解學科普遍應用現況、教師信息技術參與培訓情況、對中職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建議;三是網絡調查,課題組還借助“問卷星線問卷調查平臺”開展調研,彌補了在現場調研的不足。參與調研的教師在性別、任教年級、教齡和任教專業(yè)分布都比較合理,比較有代表性,927名被調查者來自西部不同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不同類別和層次的中職學校,也達到課題研究預期。
二、現狀與問題分析
硬件配備:一是西部中職學校硬件條件整體水平低于西部其他類別學校和其他地區(qū)中職學校;二是城鄉(xiāng)和不同類別學校之間差異明顯,有個人專用電腦的城市教師比例顯著高于農村教師;辦公室配有個人專用電腦的比例重點學校顯著高于非重點學校、公辦學校明顯高于私立學校。
應用能力:一是教育觀念有待進一步提高:調查發(fā)現,大部分教師能夠上網,但在網絡知識、網絡水平方面還比較落后,仍有少部分教師不會上網,不會發(fā)E-Mail等。認為信息技術就是傳統(tǒng)教學中的工具,上網就是“收集教育教學資料”,對信息技術的認識還不夠,還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自己的教育教學服務。在新形勢下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還未完全形成,有等進一步提高。二是信息技術能力水平不高:一部分中職學校教師雖然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軟件工具(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的使用,具備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工具運用技能,但都是在較低層次上的應用,能對這些工具更多功能使用的教師比例還較低。特別是對教學應用軟件編制與課件開發(fā)能力普遍較弱。三是與學科融合應用不夠。大多數教師可以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但對資源收集與處理能力、課程結合水平還處于比較低的層次,特別是對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深度融合的理解、處置方面存在水平不高、能力不夠的實際狀況。在課件制作方面,相當部分老師從網上下載的,自己制作的雖然不少,但基本上都是采用比較簡單的PowerPoint軟件,其它多媒體軟件使用得很少。使得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受到了限制,計算機在輔助教育方面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可見,中職學校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急需提高?;咏涣鞯男问絾我?,大多數教師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交流主要是在學校內進行,實際參與校外的學習、交流、提高活動較少,視野較窄,主要交流工具也是如QQ之類的適時信息交流軟件,對新技術、新方法了解不夠,交流形式單一。
資源建設:教育資源建設的投入明顯不足,缺乏能滿足教學需要的、有針對性的、高質量的教學資源。
相關培訓:一是重信息技術基本能力提升而輕與專業(yè)和學科的深度融合;二是重視培訓開展而較少關注實際應用;三是沒有教師信息技術具備能力情況的有效檢測工具與平臺;四是優(yōu)質課程、師資資源不足;五是培訓方式比較單一,教師參培積極性不高;六是培訓時間不夠靈活,工學矛盾突出。
三、主要建議
做好組織保障:成立職業(yè)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和專家團隊,提升信息化領導力,加強頂層設計,做好統(tǒng)籌規(guī)劃。
落實資金保障:各級政府應為其轄區(qū)內的中職學校的教育信息化提供財政支持,包括信息化必要的教學環(huán)境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所需資金。中職學校也應該拿出一定的專項資金用于學校信息化建設和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培訓。
加強政策保障:一是有關部門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作為師范院校學生畢業(yè)的必備條件,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納入中職學校新教師招聘考試的內容中,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作為在職中職教師資格認定、資格定期注冊、職務(職稱)評聘和考核獎勵等的必備條件,列入中職學校辦學水平評估和校長考評的指標體系。二是中職學校要將信息技術應用成效納入教師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創(chuàng)新培訓模式:一是推行符合信息技術特點的培訓新模式。以校本培訓為主渠道、送教到一線、網絡學習為輔的培訓模式,創(chuàng)新培訓方式,科學設置培訓課程,采取“專題講座、交流研討、現場教學、異地培訓”等培訓模式。包括分層校本培訓,落實培訓效果;充實培訓結構,增強工作實效;整合資源力量,優(yōu)化配置資源;創(chuàng)新培訓方法,提高培訓質量;利用QQ、微信、微博平臺,拓寬培訓渠道;健全培訓制度,夯實培訓基礎;以微課為載體,探索中職信息化教學與教研新模式。二是推行教師培訓“自主選學”。各中職學校利用信息管理系統(tǒng),采取分專業(yè)、分層次進行培訓,將中職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進行拆分,市、區(qū)、校各自承擔相應的培訓任務;建設教師“菜單式、自主性、開放式”選學服務平臺,實現教師自主選學。
開發(fā)優(yōu)質資源:通過建設資源共建共享服務平臺,建立優(yōu)質資源遴選機制,推動資源交易與交換,引領各地重點建設典型案例資源,加工生成性資源,開發(fā)微課程資源,滿足教師個性化學習需求。同時啟動教師培訓MOOC(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建設工作,探索優(yōu)質課程資源輻射更多教師的新路徑。
提高測評質量:運用教師培訓學分管理系統(tǒng),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學分認定,推動學分應用。
推進主動應用:通過國家級、省級、區(qū)縣級和校級逐級舉行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師信息化教學大賽、示范課評選、教學技能比賽和優(yōu)秀課例征集等活動,以賽促練、以賽促學、以賽促研、以賽促用,推進西部中職學校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發(fā)掘推廣應用成果。利用教師培訓MOOC(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平臺,建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級優(yōu)質課程資源庫。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形成區(qū)縣級和校級資源庫,為教師培訓和應用提供豐富資源,營造良好應用氛圍,促進教師主動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春燕,張翼然,周麗娟,夏金星. 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現狀及對策探討 [J] 職教論壇, 2014-04-15
[2]劉艷芳,朱剛. 中職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M]職業(yè)技術 ,2015-02-10
注:此文為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2016年度重點課題《西部中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現狀及對策研究》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