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建蘭,唐亞萍,陳小娜
(江蘇省泰興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泰興 225400)
小兒手指較成人稚嫩,相同能量的損傷可使小兒手指較成人容易離斷,由于保護不當,小兒易動等特點。小兒斷指再植也是我科離斷傷中較常見的類型。做好小兒斷指再植的護理對臨床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護理措施也在不斷的加強,使斷指再植的成活率得到了很大提高?,F總結如下:
自2009年9月至2013年7月,我院成立燒傷整形外科以來共收治27例小兒斷指再植。其中完全離斷16 例,不完全離斷9 例,致傷因素有,切割傷13例,撞傷4例,壓砸傷6,其他4,年齡13 個月至13 歲,其中以,3 ~6歲居多,經過精心有效的護理斷肢再植效果滿意。在收治的27例患者當中,。結果成活24例(占89%),其中功能良好(傷指TAM活動良好)17 例( 占63%) ,功能尚可4 例( 占17%) ,功能差3例(占11%)。
患兒傷口疼痛及環(huán)境陌生及年齡偏小不能有效溝通加之對于醫(yī)生、護士就有一種恐懼心理,大多哭鬧不止;患兒受傷也會造成父母的心痛緊張焦慮,有時父母也會情緒失控,對父母心理護理也會反過來影響患兒的心理[1]。因此對父母的心理護理也非常重要。
將小兒斷肢再植術后的患兒安排在安靜的病房,減少探視,避免患兒哭鬧,以防引起斷指血管痙攣。病房內嚴格執(zhí)行禁煙,因為煙中尼古丁可引起血管栓塞與痙攣[2]?;純盒g后要減少活動,盡可能平臥位,將患肢使用烤燈提高局部溫度等保持患指溫度,維持靜脈、淋巴回流,以減少小血管痙攣及血栓的形成[3]。
觀察斷指末端血運非常重要,及時發(fā)現末端血運異常并處理可避免斷指的壞死。做好觀測記錄,斷指術后應每1H觀測一次末端血運狀況,判斷顏色,指腹張力,及毛細血管反應時間。發(fā)現異常及時處理并報告給值班醫(yī)生做相應的處理。指體溫度要保持在33℃-35℃、指腹張力、毛細血管回充盈觀察、指端側方切開放血,最直接、最可靠的觀察指標,發(fā)現異常要及時的處理,例如指腹紫暗予指端側方切開放血,指腹蒼白無血運,要及時的解除痙攣,必要時再次手術。盡可能的挽救斷指[4]。
再植術后3 周左右,為防止肌肉粘連、關節(jié)僵硬或萎縮,再植指的關節(jié)需要進行功能鍛煉,若患兒年齡較小,不能做主動功能訓練,需指導患兒家屬加強再植指的被動練習的幅度[5]。若患兒超過5歲,盡可能的讓其做主動功能訓練,也可誘導患兒做自主運動和伸屈練習。對于不固定的關節(jié)可以開始做被動屈伸。功能訓練范圍應在稍微疼痛且能忍受的范圍內,由小到大,次數由具體病情及醫(yī)囑決定,循序漸進的鍛煉。功能鍛煉對于再植指的功能恢復極其重要。
患兒術后,身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胃部消化能力減弱,術后交代患兒家長,予患兒宜進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類的食物,加食新鮮水果[6]。
健康教育工作要隨時隨地進行,在護理工作中隨時向患兒及家屬灌輸斷指再植的相關知識。將健康教育融合在護理操作的實施中,讓家屬配合護理治療,以利斷指再植的成活及其功能的恢復[7]。
影響兒童斷指再植術的因素有很多,手術的質量與術后護理均對手指的成活有重要的影響。臨床護理做好護理能夠有效的使斷指成活率提高,因為術后護理能影響患兒的再植斷指血運,維持再植斷指血運對術后治療效果有重要的影響[8]。在康復治療過程中,一方面要針對兒童生理發(fā)育情況做具體治療方案,另一方面在護理過程中加強與患兒家屬的溝通也是護理過程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術后從嚴密觀察再植指到患兒及家屬心理的護理,還要嚴格控制環(huán)境對斷指成活的影響,及功能鍛煉等都為患兒的再植指的成活以及取得好的效果提供了最佳護理,有效地提高了斷肢再植的成活率。總之科學嚴密的全方位的護理和有效的功能鍛煉,是斷指再植成功和獲得預后良好的重要保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