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博
摘要留守兒童、留守家庭一直存在于我國,到了21世紀,留守大學生一詞出現(xiàn)在生活中。留守大學生最大的特點之一在大學生的求學過程中國,父母教育存在著部分空缺。本文主要研究了具有留守經歷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對于他們的社會支持、成人依戀等心理特質進行了論述,包括積極心理品質的各因子等。對于留守經歷大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針對性分析,提出了可靠的建議,僅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留守經歷;留守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
引言
由于我國存在農民工、打工這一特殊工作,這類工種的流動性大,由于長期在外,導致家庭教育部分嚴重缺失,這類家庭的大學生被稱為留守經歷大學生。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領域,需要重點關注這類群體的心理健康,研究其積極心理品質。可從三個維度出發(fā)對其進行研究,傳統(tǒng)心理學視角來剖析來留守大學生的內心世界,積極心理學視角探索他們的積極品質,相關影響因素發(fā)現(xiàn)是什么影響著積極品質,綜合概述國內留守經歷大學生研究的現(xiàn)狀
一、關注留守經歷大學生心理的重要性
1.留守經歷大學生問題的提出
留守兒童的成長,到了成年步入大學校園,長期的家庭教育缺失會給這樣的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張莉華是我國最早提出這一概念的人,“留守群體”大學生的定義:父母雙方或者只有一方長期在外打工,而兒童留在戶籍所在地求學,直到進入大學?,F(xiàn)如今,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第一批留守兒童均已成年,有的步入社會,有的繼續(xù)念書成為新一代大學生。留守作為一種被動的生存方式,是否會給進入大學校園的青少年的發(fā)展造成潛在的影響?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的戶籍所在地屬于農村,農村落后的思想是否能讓大學新鮮人得到適應?這種經歷會不會給他們帶來性格上的差異,與其他學生的行為產生偏頗,都是我們值得去思考的問題。
2.研究對象與方法
采取隨機整群抽樣的調查方式,從華中地區(qū)3所綜合性本科院校隨機抽取1120名大學生參加測試,收回有效問卷1006份,有效率為89.8%。在此次參加測試的學生中,關于留守經歷大學生的定義是指:14周歲以前,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未回家的時間超過半年,無法長時間與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大學生。其中男生586人,女生420人。大一新生384人,大二256人,大三178人,大四188人;文科生352人,理科生654人;學生干部413人,非學生干部593人。
本次調查的研究方法是采用李白維編制的“當代大學生主要積極品質自評量表”。該量表的信度為0.978。
二、留守經歷大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
1.留守經歷大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表格分析
本次研究分析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該表主要體現(xiàn)了:留守大學生在靈性與超越上得分明顯低于無留守現(xiàn)象的大學生,在靈性與超越方面女省留守大學生的得分低于無留守現(xiàn)象的女大學生。而在其他各個方面的因子得分差異并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根據(jù)上表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各個積極心理因子的得分高于中位數(shù)“3”,這表明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較高。其中最高的心理品質為人性與愛上得分,這反映了大學生在公民性方面的水平相對來說較高,而在我管理與謙遜上得分最低,則在自我節(jié)制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
2.留守經歷大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應對政策
從調查中可以發(fā)現(xiàn),總體來看,有留守經歷的大學生普遍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現(xiàn)的有所欠缺,但總體來看是積極的,但還是低于無留守經歷的大學生。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足夠的溫暖關心,有留守經歷的大學生可能在人格方面更容易形成焦慮,冒險精神不足。但是在獨立性與適應能力方面表現(xiàn)的比較好,與父母分別時的年齡越小的留守大學生在獨立自我方面表現(xiàn)的優(yōu)于無留守現(xiàn)象的大學生,相對來說責任感與自制力強會更強,適應社會的能力也比較高。留守經歷個人的心理品質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可能處于大學良好的氛圍內還暫時未表現(xiàn)出來,步入社會后,二者之間的差異就會逐漸拉大,在情緒控制、團隊合作、信任、良好溝通方面可能會出現(xiàn)低于無留守經歷大學生。由于經濟的差異還有家庭關心的確實,留守大學生相比之下會缺乏自信心、創(chuàng)造力與自制力,無法很好的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與父母分離這一事件給女生帶來的影響會遠遠多于男生。
對于學校來說,要加強寄宿制學校的建設。老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關心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溫暖與尊敬,經常與家長溝通,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動員社會力量,組織各大高校的學生進行下鄉(xiāng)活動,參與留守兒童教育,讓他們對大學生活產生向往,更好的規(guī)劃人生發(fā)展。作為留守大學生的家長,要多和他們進行溝通交流,不僅在學習生活方面要經常溝通,在人生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時也要及時的進行討論。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這次的隨機調查,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留守經歷的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比較高,可能存在部分不足。對于留守大學生,政府應該在一定程度上給予政策幫助,對于留守兒童、大學生群體的心理發(fā)展進行追蹤研究,學校今后需要完善制度來提供幫助,排解留守大學生的煩惱。最重要的是,家長要經常和孩子們溝通,幫助其建立健全的積極向上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