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要求在英語課堂上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找到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推動下,高中的英語教師應當完善教學措施,精心設(shè)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高中生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推動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關(guān)鍵詞:高中英語;行動導向;課堂教學
一、 高中英語教學中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施意義
在高中階段學習英語知識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較為嚴重,多數(shù)的英語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僅僅關(guān)注語言點、知識點的循環(huán)訓練,忽視了語言學習的交流目的,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動手實踐的能力,這樣的學習模式并沒有讓學生的綜合能力有所進步,還會減少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降低了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這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以及教師的教學水平的進步都沒有很大的幫助,教師應當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問題基礎(chǔ)上分析高中生英語課堂改善的方向,調(diào)整自己的思路,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真正地鍛煉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英語課堂上使用行動導向的教學思路,改變了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規(guī)避了“填鴨式”教學方式的弊端,讓高中生成為英語課堂的主角。在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前做好備課工作,把握學習的重點以及難點,而學生僅僅需要在課堂上聽講、記筆記等等,無需動腦思考甚至是培養(yǎng)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對于高中生來說是無法真正地掌握英語學習的精髓,也無法第一時間鍛煉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使用行動導向的教學方式,教師在備課的同時為學生布置課前預習的任務(wù),讓學生事先把握教學的重點,熟悉基本的知識點,并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不僅在英語課堂上增多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機會,還讓學生自主準備英文知識的時候鞏固學習,鍛煉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英文學習的自信心,同時也為高中生的英文學習探究了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助于實現(xiàn)高中生的長遠學習。
二、 在高中英語課堂上實施行動導學教學法的意義
(一) 將學生分為學習小組,讓學習小組在課堂充分地活動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英語課堂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很少,往往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但是在行動導學的教學指導之下,教師將高中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給每一個小組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wù),讓學習小組在互相幫助、集思廣益的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wù),在課堂上分別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各抒己見,讓教師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提升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在分學習小組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全員在課堂上的參與性,各個小組都有專人負責,大問題有專人布置,小任務(wù)由不同的人完成,使得小組內(nèi)的每一個人都能參與進來,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做好統(tǒng)籌規(guī)劃,觀察每個人對于知識點的吸收和理解的情況,了解每一個學生遇到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困境,并在課堂上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適當?shù)亟o予鼓勵和培養(yǎng),讓高中生在學習小組的氛圍內(nèi)得到更多的鍛煉機會。
(二) 教師在英語課堂上增加對學生的提問環(huán)節(jié),給予學生鼓勵
在行動導向的教學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上占據(jù)主導的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給學生適當性地鼓勵,有效地讓學生樹立對于英語學習的自信心。不僅如此,教師為了增強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體驗,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shù)、模型甚至是實物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英語的特定場景,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shù)創(chuàng)設(shè)相應的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層層思考的能力,避免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僅會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增大學生的英語學習負擔。
例如:通過多媒體技術(shù)、實物或者是模型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特定的場景,包括商店購物場景、醫(yī)院就醫(yī)場景、車站接人等等情景,讓學生在特定的場景中扮演既定的角色,面對面地互相交流,鍛煉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交流的能力,增強課堂學習的樂趣。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設(shè)置知識競賽、娛樂教學法以及模擬演練等方法豐富學生記憶英文知識點的途徑更加簡單便捷、形式多樣。
又如:當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較差的時候,高中的英語教師可以在學生之間舉辦聽力比賽,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朗讀句子,鍛煉自己的發(fā)音以及口語交流的膽量,引導學生親自參與聽力訓練以及朗讀訓練,不僅讓英語課堂教學形式更加豐富,也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學效果也遠遠超過了教師枯燥的語言引導,同時為學生增添了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讓學生發(fā)現(xiàn)更多英語學習的樂趣,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以及實踐學習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
三、 總結(jié)
在新課程改革教育的推動下,高中的英語課堂應當根據(jù)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完善當前的課堂教學模式,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反思,將學生放在課堂主導的地位,讓高中生在英語課堂上獲得更多自我鍛煉和提高的機會,尤其要讓學生發(fā)現(xiàn)英語學習的樂趣。在行動導向的引導下,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以及成長空間,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實踐動手的能力,為高中生的長遠進步以及未來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周曉,董琳紅.“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11):57.
[2]戴先艷.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職院校的大學英語中的探索[J].中國信息化,2013,(14).
作者簡介:
劉小明,江蘇省南京東山外國語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