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至今已經有十六個年頭之久,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目前新課改依舊如火如荼地進行,對新課改教學目標的不斷學習讓教師們時刻反思自己的教學形式。小學語文學習是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際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的基礎,學生通過良好的語文學習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這恰恰切合了新課改提出的培養(yǎng)學生的目標。小學語文教學從教學目標上能夠注重講師知識的傳授方式,注重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從教學結構中能夠將技巧、藝術等多元素融合,從教學方式上能夠與學生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知識,因此是作為新課改的必選載體。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卻令人擔憂,教師“新壺裝舊酒”,創(chuàng)新意識低,教學模式生搬硬套,缺少自己的內容等等。本文通過調查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現狀,提出存在的問題,找到相應的提升教師教學質量,學生學習效率的方式,以期達到新課改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育教學
一、 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一) 以新課改培養(yǎng)目標為指導思想
新課改發(fā)展到現階段,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倡導的教學目標得到了社會、學校和家長的認可。家長和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全方面的培養(yǎng),因此某種程度上這是對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的鼓勵。小學生處于智力開發(fā)階段,就像剛萌芽的樹苗,只有健康地施肥和合理地普照與磨練才能成為參天大樹,小學教師就是園丁,只有正確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結構設計才可以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綜合發(fā)展的棟梁。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推陳出新,運用多種教學模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達到鍛煉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思維邏輯思考技能的目的,這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值得肯定的。
(二) 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新課改作為一項長久大計,短短的十幾年在慢慢探索的道路上只是短暫的一眨眼,因此還存在著許多不足。
第一,教師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欠缺。不容置疑中國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根深蒂固,世世代代的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傳授方式是不可能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里輕易撼動的,教師在教學方式中依舊存在沿襲舊式教學方式生搬硬套引進的教學模式,導致教學畸形,既達不到教師靈活掌握,又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
第二,學生積極性欠缺。學生學習主要是為了考試、為了升學、為了就業(yè),想必是公開的秘密了,對于如何進行其他素質培養(yǎng),家長多認為是不必上綱上線的內容。教師采取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是需要家長和學生配合的,但是由于受教師自身因素和學生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導致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并不高漲。
第三,教學的難易程度掌握困難。小學生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年齡分布廣泛,不同年級段所需掌握知識內容不同,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也應當不同,但是教師往往在教案設計的難易程度上把握不準,低齡學生有可能設計得較為復雜,高年級學生的教學設計又過于簡單。
二、 提升小學語文教學對策分析
(一) 提升教師教學專業(yè)技能
教師的教學技能包括專業(yè)技能和實踐技能,不同教師偏重不同,有的教師專業(yè)技能較強,受過專業(yè)的培訓,這類教師多為中青年教師,能夠擁有較好的理論基礎;另一部分教師就是有資歷和實戰(zhàn)經驗的老教師,擁有自己的一套教學方式,兩類教師各有各的優(yōu)點,中青年教師能夠在教學創(chuàng)新中起帶動作用,有經驗的教師能夠將自己的教學經驗普惠給廣大教師,學??梢越M織教師交流小組,將有經驗和有專業(yè)技能的教師組合,進行課堂評優(yōu)比賽,讓廣大教師互幫互助促進教學。
(二) 多層次年齡段語文教學
小學階段涵蓋低、中、高三個年階段,不同年階段學生性格和學習能力不同,教師的教學目標和任務不同,低年級學生主要是打生字詞的基礎,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漸鍛煉自己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低年級學生處于知識積累階段,自學能力較差,需要教師不斷地引導,教師在教學生認字時就可以嘗試自己提出記憶方式再讓學生思考有沒有其他方式,例如教眼淚的“淚”,可以告訴學生我們的眼睛是“目”,眼睛旁邊有水流出來就是流眼淚了,那么眼睛旁邊有水就是“淚”,接下來再引申幾個字,比如您好的“您”,讓學生想一想這個字怎么記,最后總結“你在我心就是您”這類的順口溜。高年級學生逐漸有了自學能力和一定的字詞積累,學習目標也轉變?yōu)檎Z言技巧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生課本內容時要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文章亮點,教師可以讓學生推薦自己喜歡的閱讀刊物,讓學生自己繪制摘抄手冊分享給大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 多方式語文課堂教學
語文涉及內容廣泛,從低年級到高年級,不同階段學生所學習的內容不同,教學目標不同,因此教師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隨著新課改的推動很多教學模式在小學中試運用著,例如微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等等,教師將主體地位讓渡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探索式學習自己掌握相關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可以采取微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利用十幾分鐘的時間,結合小組合作,每一個小組內部分工合作,教師布置下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有的同學負責查背景,有的負責查生字詞解釋,有的負責準備講課工具,有的則進行課堂講解。通過學生自己講課,將學生自主學習貫穿于課前和課堂之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拓展熱情,促進學生學習知識的渴望。
綜上所述,結合新課改教學目標,小學語文教學應當作為其載體發(fā)揮推動改革的作用,教師在其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拓寬自己的教學思路,用多形式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教案設計,分階段根據學生的年齡進行語文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王琎.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低效問題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6.
[2]臺艷麗.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探析[J].學周刊,2014,(33):172-173.
[3]梁端水.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情景教學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2,(19):92.
作者簡介:
趙鈺蓮,浙江省浦江縣杭坪鎮(zhèn)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