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經濟學著作中的非理性的積極力量的啟示,從兩個方面即激勵方式的度和親自參與的力量的角度,闡述作為一個班主任,就學生激勵方式應該注意的問題,警示作為一個班級管理者又是教學者,我們在教育實踐中應該注意掌控好學生激勵方式,以便效益最大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關鍵詞:學習動機;物質獎勵;精神激勵;合作學習
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但是有時我們往往受一定的思維局限和習慣的束縛,無法創(chuàng)新,即使使用一些傳統(tǒng)的教育手段,也無法有效把握。所以一方面首要的是我們要努力去拓展自己的視野,因為教師往往一直專注于教育領域的理論學習和研究時,有時也會被教育本身的理論束縛禁錮在一定的思維模式里。一個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應該學會不斷涉足其他領域的理論,比如經濟學、心理學等領域、博覽全書、融會貫通,偶爾靈感一動,或許會讓你眼睛一亮。正似“石路行將盡,煙郊望忽開”(《奉和圣制答張說扈從南出雀鼠谷之作》袁暉)的意思。另一方面,即使傳統(tǒng)的教育手段,很多都是有積極的效果,關鍵還是在于跟上時代的步伐,創(chuàng)新運用。僅就一本經濟學方面的著作:丹·艾瑞里的《怪誕行為學》,其中很多的關于非理性的積極力量的研究對于班級管理者如何去激勵學生有頗多值得借鑒和研究的地方,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創(chuàng)新運用。
我們從兩個角度來思考關于學生激勵的問題:
一、 把控好激勵方式的度
1. 注意物質獎勵的度的把控:今天在班級管理中,很多班主任為了迎合時代需要,結合新時期學生的特點,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除了精神激勵還會采取一定的物質獎勵的方式,這種方式是有一定的效果的。正如“德西效應”給教師的啟迪一樣。當學生尚沒有形成自發(fā)內在學習動機時,教師從外界給予激勵刺激,以推動學生的學習活動,這種獎勵是必要和有效的。但是有的班主任嘗到甜頭之后,往往將范圍不斷擴大,甚至還有評必獎。這種激勵想法實際是建立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上的:物質獎勵越多越高,學生的積極性也越大。我們并沒有認識到其實這種認識完全是我們的自以為是,完全缺乏科學理論的支撐。經驗如此,所以我們也如此。我們看到了這種措施積極的一面,但是我們并沒有發(fā)現(xiàn)這種措施的漏洞和危險在哪里。因為我們沒有去認真地評估和研究,所以我們也無法發(fā)現(xiàn)。其實人的激勵和表現(xiàn)實際是成“倒U”關系的?!敖疱X對人的激勵可能成為雙刃劍——如果獎勵金額太高,會使人過度關注獎勵,從而分散他們的精力,造成壓力,到頭來反而可能降低他們的業(yè)績?!痹谌粘I钪形覀円渤3牭竭@樣的言論:以前獎金很少或者沒有的時候,每位老師都是一呼百應、兢兢業(yè)業(yè)的;現(xiàn)在獎金越來越多了,教師卻干什么都推三推四,積極性反而小了。教師如此,學生也是如此。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其實原理就在這里。如果學習活動本身已經使學生感到很有興趣,此時再給學生獎勵不僅顯得多此一舉,還有可能適得其反。一味獎勵會使學生把獎勵看成學習的目的,導致學習目標的轉移,而只專注于當前的名次和獎賞物。在教育實踐中,教師普遍存在著濫用“小紅花”激勵學生學習的現(xiàn)象。教育功利讓學生患上了“表揚依賴癥”,做什么事情總想得到老師或家長的贊揚和獎勵,因此,作為教師,要特別注意正確使用獎勵的方法而不濫用獎勵,要避免“德西效應”。激勵是一種策略,更是一種藝術,它是精神上的支柱,而不是單純的物質刺激。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把握好物質獎勵的度,適可而止,收放自如。
2. 注意精神激勵和物質獎勵的平衡關系:對人的激勵,其實物質金錢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人同時也需要精神的激勵,需要被認同、被尊重。精神激勵是一種高層次激勵,能起到平衡的作用,控制和調節(jié)人們對物質的追求。當一個人思想覺悟、道德修養(yǎng)水平較高時,他在精神激勵的激勵下,可以放棄自己對某些物質利益的追求或為了某種需要將物質獎勵讓予他人。所以教師要更多地思考的是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問題。作為一個班主任,我們要更多地思考的是自己的管理模式、教學方法、人格魅力、師生關系等等,在這些方面多下工夫,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在此基礎上平衡好物質與精神兩者的度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否認重視物質獎勵的作用,但是這只是激勵手段之一而已,不能過分依賴這種作用,要時刻警惕物質獎勵的高峰點。
二、 明確親自參與的力量
就上述所說,關注獎勵,其實是重在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考核,但是要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重要的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自身價值的存在,即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那么其積極性將會越來越高,學習的興趣也會越來越濃。
動物心理學家格倫·詹森發(fā)現(xiàn)有一種現(xiàn)象,有些動物寧愿自己去尋找食物,也不愿吃身邊放在盒子里的食物。丹·艾瑞里也提到為什么很多人愿意購買自己動手組裝的家具而不愿買現(xiàn)成的。這里的原因在哪里呢?丹·艾瑞里說道:“根據我們從宜家效應作出的判斷,投入勞動越多,凝聚的價值越高,感情越深。這就是說日常生活中要增加自豪感和專屬感,你需要更多地動手參與創(chuàng)作。”一種工作,一件作品,我們親手參與了,投入了感情,凝聚了價值,是人們實現(xiàn)了對自己勞動的意義的認識,有了這種認識,我們就會把對工作的愉悅轉化為工作的意愿和動力。對這些非理性的力量的認識,我想對我們班主任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積極的參考價值:
1. “成品還是制作成品過程更讓人有快感?”
我們首先需要認識到學生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的關系,以及兩者關注的度的把握。知道了這個度,我們才會更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關注,并及時給予注意和認同。比如我們要重視學生階段性的學習成績,并實時給予榮譽表彰、口頭表揚等等。學生的學習過程得到關注、重視,這樣學生就會意識到我們班主任是尊重和認同他們的學習的,學生從學習過程中獲得的快樂是影響他們努力程度的動力。當然班主任要特別注意的是對學生結果和過程兩者重視的度的把握。教師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正確客觀的評價要關注,但是更重要的是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特別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從而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激發(fā)學習動機。endprint
2. “作品的制作過程就是一種享受”
我們要多為學生創(chuàng)設條件,積極采用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學習、社會實踐等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由學生自己獲取知識,教師只作適當的引導,讓學生體會到所學會的知識是自己“發(fā)現(xiàn)”的,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昂献鲗W習由于它在改善課堂內的學習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并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在當下,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已經成為人們生存發(fā)展的重要品質。對當今的學校教育教學來說,合作學習是一種體現(xiàn)自我協(xié)調、同伴間優(yōu)勢互補的有效學習形式。它不僅能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內在動力作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還能鍛煉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教師就是要通過有效合作學習的指導和運用,充分發(fā)揮它的效能,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得愉悅,體驗成功的快樂,使其身心獲得鍛煉與發(fā)展,在學校學習中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3. “在作品的制作過程中形成自律”
作為班主任,要讓全體學生參與到整個班級管理中,學習規(guī)范、班級條例等由學生自己充分討論醞釀形成制度,學習管理崗位由學生自主設置管理,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就如創(chuàng)作自己的作品一樣,使他們都成為這些作品的參與者,成為他們自己的作品,當一件作品是自己參與制作的,那么這些作品自然成為他們自我約束的有效力量,這是最有效的自我激勵。“即使是丑陋的猴子,在它母親眼里也是只美麗的羚羊”,也就是說要實現(xiàn)自我控制、有效激勵,最好是學生自己設置底線,這樣他們才更愿意很好地自我遵守。
總之,作為一個班主任,自己不僅是一個教學者、一個班級管理者,更是一個塑造學生靈魂的工程師,我們要拓展自己的視野,就要涉足各領域的知識并用于教育教學實踐之中,不斷思考、不斷創(chuàng)新,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點燃孩子天性中對學習的好奇和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形成積極樂觀的性格,從而成就幸福完美的人生。
參考文獻:
[1](美)丹·艾瑞里.怪誕行為學[M].中信出版社,2010,(9):19,75,70.
[2]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作者簡介:
徐翠華,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越溪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