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珍,李曉康,張紅梅,張建華,李 霞
(甘肅省機械科學研究院,甘肅蘭州 730030)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多年生豆科牧草,生長期短的為4~5年,長的可達10年以上。研究表明,苜蓿對地域和氣候的適應性廣,產(chǎn)草量高,粗蛋白質含量高,其營養(yǎng)價值被列在各種牧草的首位,在飼喂奶牛和肉牛增重方面效果顯著,纖維中的中性洗滌纖維(NDF)與酸性洗滌纖維(ADF)比例適宜,在維持畜體健康、保持家畜生產(chǎn)性能方面起重要的作用(李改英,2011)。
目前苜蓿生產(chǎn)的主要產(chǎn)品是苜蓿干草,但是在我國許多地方苜蓿干草的調制過程中都存在雨淋、落葉等損失。趙功強(2003)認為,一般損失率為20%~30%,甚至更高。在南方主產(chǎn)區(qū),由于雨熱同期,雨淋帶來的損失更高。在北方主產(chǎn)區(qū),刈割2、3茬的苜蓿一般難以曬制優(yōu)質干草,需要采用烘干的方法,但此法會增加成本、浪費大量能源,然而對苜蓿進行適時青貯,不僅可以減少苜蓿養(yǎng)分損失,而且可以保持青綠飼料的營養(yǎng)特性。青貯后的苜蓿適口性好、消化率高,并能長期保存,延長苜蓿鮮草的供應周期。因此,采用苜蓿青貯技術是解決上述問題較為理想的措施。
青貯是指牧草、飼料作物或農(nóng)副產(chǎn)物等在密封條件下,經(jīng)過物理、化學、微生物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后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能保持其質量相對不變的一種保鮮技術。其原理是在厭氧環(huán)境下,附著在青貯原料上的厭氧乳酸菌大量繁殖,從而將青貯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類變成以乳酸為主的有機酸,當有機酸在青貯料中積聚到一定程度即青貯飼料的pH降到4.2以下時,就可抑制有害微生物(如腐敗細菌等)的生長,從而使青貯料得以長期保存(Kung,2001)。調制良好的苜蓿青貯料,不但可保持新鮮苜蓿的養(yǎng)分,消除調制干草的弊端,而且青貯后,大量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非蛋白氮含量可高達50%,這些非蛋白氮能被反芻家畜瘤胃微生物很好地利用(董志國,2005)。青貯苜蓿作為飼料可保證全年供應,對于畜牧業(yè)生產(chǎn)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但對于豆科牧草來說,適時刈割時其干物質(DM)含量低、水分含量高,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較低、緩沖能較高,常規(guī)方法難以調制出優(yōu)質青貯飼料。為抑制青貯過程中不良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降低苜蓿中的皂苷含量,減少動物患膨脹病的危險,在生產(chǎn)實踐中常常采用凋萎青貯法或半干青貯法,以調制出品質、適口性、消化率更好的苜蓿青貯飼料。同時為了克服由氣候導致的苜蓿難以順利晾曬而影響青貯飼料的品質和穩(wěn)定性,對青貯添加劑有了更進一步的研究,在原來傳統(tǒng)酸類添加劑的基礎上研制出乳酸菌制劑和纖維素酶制劑等生物添加劑(Sheperd,1996)。這些青貯技術顯著提高了苜蓿青貯效果和品質。青貯方式也由原來的大型密閉式青貯窖、青貯塔、青貯堆和青貯袋,向作業(yè)效率高、發(fā)酵速度快、青貯效果好、易于運輸?shù)睦炷す噘A方向發(fā)展,青貯過程和取用也日趨機械化和自動化(楊志明,2011)。
2.1 半干青貯技術 (低水分青貯技術) 半干青貯技術是在原料刈割后晾曬預干,使原料水分降到一定量時再進行青貯,萎蔫后植物細胞液變濃,滲透壓增高,會造成一種微生物的生理干燥狀態(tài),在厭氧條件下微生物發(fā)酵作用被抑制,從而達到保存原料養(yǎng)分的目的。半干青貯苜蓿在制作中含水量低,發(fā)酵程度較弱,酸味很淡,所以在適口性和營養(yǎng)價值方面比干草和鮮貯苜蓿更接近青草(吳競,2012)。與一般青貯相比,其保存了大量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蛋白質含量雖無明顯差異,但蛋白質被分解產(chǎn)生的非蛋白質化合物較少,因而飼喂反芻家畜的價值較高。
半干青貯技術近年來在一些畜牧業(yè)發(fā)達國家中大量采用,在我國的應用也比較廣泛,其關鍵技術就是控制含水量,含水量過高不利于抑制梭菌的繁殖,含水量過低,植株葉量損失增加且不易壓實。但不同的學者對最適宜含水量的看法不一。聶柱山和玉蘭(2012)認為,青貯原料水分含量控制在60% ~68%為宜,崔國文(2005)報道,半干苜蓿青貯的最適含水量為40%~50%;殷桂學(2017)則認為,當莖葉內含水量為45%~65%時最適宜低水分青貯。
2.2 拉伸膜裹包青貯技術 拉伸膜裹包青貯也是低水分青貯的一種形式,其調制原理同半干青貯,即將機械收割壓扁的新鮮牧草和青綠秸稈經(jīng)晾曬后,先經(jīng)草粉機揉碎,再用打捆機將之高密度壓實打捆,最后通過裹包機將草捆用拉伸膜裹包,其能使青貯料在包內形成最佳發(fā)酵環(huán)境,在密封厭氧的條件下,完成發(fā)酵過程,釀成營養(yǎng)價值高、適口性好的飼料,并可在各種氣溫條件下長期儲存。制作過程中采用青貯專用塑料拉伸膜,能將重達半噸的草捆緊緊地裹包起來。由于青貯專用塑料拉伸膜很薄,且具有黏性,在裹包草捆時會回縮,從而能有效的防止外界空氣和水分進入而形成厭氧狀態(tài),使乳酸菌能快速進入發(fā)酵狀態(tài),抑制草料的腐爛變質(李向林,2005)。這樣制作出來的青貯料,不僅擁有接近新鮮草料的營養(yǎng)水平,同時可以提高粗蛋白質含量,降低粗纖維含量,改善適口性,使消化率明顯提高,而且NDF和ADF含量變化也很?。簹g,2014)。拉伸膜的密封性能可以讓貯料在野外長期保存1~2年(鄭會超,2017),在任何氣候條件下都不會影響被貯飼料的質量。另外,因其撿拾壓捆之前的晾曬過程遠遠短于調制干草所需時間,所以拉伸膜裹包青貯的另一個優(yōu)點為可縮短收獲時間,且其制作、貯存青貯草料的地點靈活,可以是農(nóng)田、空地甚至院子里(孟曉靜,2012)。雖然拉伸膜裹包技術優(yōu)點眾多,但缺點也比較突出,如對設備和技術要求比較高,此外,拉伸膜成本高,不可降解,會造成資源浪費、污染環(huán)境等。
2.3 添加劑青貯技術 通過加入添加劑影響微生物的生長,使青貯飼料富含有益細菌和酶,從而促使其向快速和低損失的發(fā)酵過程轉變,進而獲得優(yōu)質苜蓿青貯料。因此,添加劑青貯是減少雨季苜蓿收貯損失的有效途徑(姚光光,2003)。青貯飼料添加劑的種類繁多,根據(jù)青貯添加劑功能的不同,可大致將其分為五類:(1)促進乳酸菌發(fā)酵的添加劑;(2)抑制雜菌發(fā)酵的添加劑;(3)提高原料中糖含量的添加劑;(4)改善飼料營養(yǎng)的添加劑;(5)吸收原料中水分的添加劑(見表1)。
2.3.1 促進乳酸菌發(fā)酵的添加劑 青貯料是經(jīng)發(fā)酵制成的飼料,乳酸菌是發(fā)酵的主體,其大量繁殖占支配地位時,可產(chǎn)生大量乳酸,pH下降,從而抑制不良微生物的繁殖,制成優(yōu)質青貯料。發(fā)酵促進型添加劑就是通過增強乳酸菌的活動,產(chǎn)生更多的乳酸,使青貯料的pH迅速下降,以獲得優(yōu)質的青貯料。
表1 青貯添加劑的分類
2.3.1.1 乳酸菌制劑 在美國乳酸菌制劑是最常用的青貯飼料添加劑,一般情況下,乳酸菌生活在牧草和飼料作物的表面(Lin,1992),由于其數(shù)量不足,青貯早期乳酸菌繁殖非常緩慢,導致有害微生物增殖,而影響發(fā)酵速度及品質,因此若要青貯料保存完好,乳酸菌濃度至少要達到青貯鮮料的105cfu/g(Cai,1994)。而乳酸菌制劑可補充作物中天然乳酸菌數(shù)量,有助于快速有效的發(fā)酵,使乳酸菌迅速增殖并占主導地位,pH快速下降,并產(chǎn)生較多的乳酸和較少的發(fā)酵終產(chǎn)物。發(fā)酵終產(chǎn)物中包括醋酸、乙醇,它們的存在會影響飼料適口性,且乙醇利用率很差,而醋酸不能被利用。因此,乳酸菌制劑不僅能提高采食量還能促進瘤胃微生物的生長。此外,發(fā)酵轉移減少了發(fā)酵能量的損失,DM的回收率可提高1% ~2%。Bolsen等(1992)、Sheperd等(1996)研究表明,乳酸菌接種劑在苜蓿青貯中應用效果較好。
另外,過去多以單一菌種制劑的使用為主,近年來研究開發(fā)的制劑除含有乳酸菌之外,還添加有酶、糖類物質、礦物質等促進發(fā)酵的物質,其效果優(yōu)于單一制劑。Jones等(1992)用乳酸菌接種劑和糖蜜對兩種水分含量(50%和70%)的苜蓿進行青貯處理,并對青貯成分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乳酸菌制劑和糖蜜的混用能顯著改善高水分苜蓿青貯原料的發(fā)酵品質。萬里強(2007)采用不同糖分濃度的乳酸菌復合添加劑對不同含水量苜蓿進行青貯,結果表明,較高含水量的苜蓿在青貯過程中酸度急劇增加,pH快速下降,有利于改善苜蓿的青貯品質??梢娙樗峋砑觿┰谒趾扛叩那闆r下效果較好,當糖分含量足夠時,能夠得到更多生存的底物,青貯效果也更好。
2.3.1.2 綠汁發(fā)酵液 綠汁發(fā)酵液是近年來研究較熱的一種青貯發(fā)酵添加劑,其本質也是乳酸菌添加劑,但與乳酸菌添加劑相比具有制作工藝流程簡單、生產(chǎn)成本低、操作時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等突出優(yōu)點。該方法是在青貯裝填之前將原料鮮草綠汁在厭氧條件下進行發(fā)酵,制備綠汁發(fā)酵液,使野生乳酸菌大量繁殖,而后作類似乳酸菌添加劑使用,加入青貯料可迅速提高貯料中的乳酸含量,降低pH和氨氮含量,抑制梭菌活動,減少蛋白質的分解損失,且其添加效果不受青貯原料生育期、DM含量及青貯條件的影響,在改善青貯發(fā)酵品質方面較乳酸菌更穩(wěn)定(Nishino,1999)。張濤(2004)報道,添加綠汁發(fā)酵液可顯著提高苜蓿青貯料的營養(yǎng)價值。Ohshima(2004)認為,綠汁發(fā)酵液作用于苜蓿青貯不受收獲季節(jié)、生育期以及貯存溫度的影響,其青貯效果較好。許慶方(2008)按每噸鮮苜蓿添加2 L綠汁發(fā)酵液,并以不使用添加劑而晾曬處理為對照,結果添加綠汁發(fā)酵液苜蓿青貯的pH為4.25,顯著低于晾曬處理的5.22(P<0.05);而乳酸含量為 6.63%,顯著高于晾曬處理的0.24%(P<0.05)。
2.3.2 抑制雜菌發(fā)酵的添加劑 抑制殺菌發(fā)酵的添加劑的主要作用是降低青貯原料的pH,直接形成適合乳酸菌繁殖的生活環(huán)境,抑制部分或全部微生物的生長,以減少發(fā)酵過程中的營養(yǎng)損失及不良發(fā)酵產(chǎn)物的生成,獲得品質優(yōu)良的青貯料。
添加甲酸是目前廣泛使用的一種加酸青貯法。甲酸處理青貯料的DM和蛋白氮、乳酸含量升高,而乙酸、氨態(tài)氮含量降低。隨著甲酸濃度的升高,乙酸乳酸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和蛋白氮增加。 Phillip(1990)將甲酸(4.5 mL/kg)加入苜蓿青貯中,和對照組相比,乳酸含量略有下降,可溶性糖有所增加,其他成分并無明顯變化。甲醛能抑制微生物繁殖且能阻止及減弱瘤胃微生物對植物蛋白質的分解。Kuchler等(1931)把福爾馬林(40%甲醛的水溶液)成功地用做青貯添加劑。但甲醛也不可使用得太多,否則維持瘤胃微生物生長所需的正常的蛋白質就會缺少。丙酸在抑制青貯料的好氧性腐敗方面有較好的效果,已廣泛應用于潮濕貯藏谷物防腐中。在揮發(fā)性脂肪酸(VFA)中,丙酸是最有效的抗真菌(酵母菌及霉菌)劑。己酸在青貯時一般添加4~6 g/kg即可有效地抑制青貯料好氧性細菌的活動。席興軍(2002)在玉米秸稈青貯中添加己酸后,在保證較高干物質回收率的情況下,明顯提高了青貯料的感官、水分及pH的綜合評定得分,同時有效地抑制霉菌的生長,但發(fā)現(xiàn)添加己酸不能完全抑制酵母菌的生長。添加無機酸(主要為硫酸和鹽酸)可以迅速降低pH,殺滅雜菌,促進乳酸發(fā)酵,制成優(yōu)質青貯飼料(席興軍,2017)。但無機酸由于其對青貯容器具有腐蝕性,而且大量使用會引起反芻動物體內酸堿平衡失調,采食量降低,生產(chǎn)性能下降,因此目前使用不多。山梨酸對酵母菌及霉菌的生長具有很強的抑制效應。Shao(2004)報道,添加0.11%山梨酸于燕麥青貯中,可減少酒精、VFA、氨態(tài)氮含量,增加可溶性糖的含量。添加非蛋白氮及異丁酸銨后可提高青貯料的好氧穩(wěn)定性。另外氫氧化鈉、二氧化硫及硫代硫酸鈉、苯甲酸鈉、乙二醇、多聚甲醛、檸檬酸、水楊酸均可用做青貯添加劑。
2.3.3 提高原料中糖含量的添加劑
2.3.3.1 酶制劑 在青貯飼料中添加酶制劑可以使飼料中的部分多糖水解成單糖,有利于乳酸的發(fā)酵。應用于青貯飼料中的酶制劑主要是細胞壁降解酶,包括纖維素酶和半纖維素酶,一方面可降解植物細胞壁成分,增加青貯發(fā)酵的底物;另一方面降解后的物質易被瘤胃微生物利用,從而提高有機物質的消化率。另外,鐘書(2017)報道,由于纖維素酶中含有氧化還原酶成分,可以消耗氧氣,易創(chuàng)造厭氧環(huán)境,從而抑制腐敗細菌的生長。
雖然添加酶制劑可以增加青貯料中WSC含量,減少纖維含量,但其對家畜生產(chǎn)性能的改善并不顯著。Jacobs(1991)在苜蓿青貯中加入纖維素酶發(fā)現(xiàn),NDF、ADF含量降低,但生長閹牛有機物質的消化率低于對照組。Broderick(1997)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給泌乳奶牛飼喂苜蓿青貯料之前,用木聚糖酶和纖維素酶的混合物處理苜蓿青貯料,可提高奶牛的干物質采食量,但并不能提高其日增重、體況評分和產(chǎn)奶量。
2.3.3.2 碳水化合物類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是乳酸菌發(fā)酵的底物,一般要求其含量在2%以上才能很好地為乳酸菌生長繁殖提供所需的營養(yǎng)。牧草類WSC含量較低,需添加富含WSC的物質來改善其發(fā)酵效果,包括葡萄糖、糖蜜、谷類、乳清、甜菜、柑桔、馬鈴薯等。葡萄糖能直接為乳酸菌提供發(fā)酵底物,一般添加量為10~20 g/kg,可獲得較好的效果,但因其價格高,不適合在生產(chǎn)中大量應用。而在生產(chǎn)實際中,常用糖蜜來代替,糖蜜是制糖工業(yè)的副產(chǎn)品,不僅價格便宜而且效果好,受到各國學者的關注。Alli(1984)報道,苜蓿中加糖蜜后青貯與對照組相比,pH較低,乳酸和乙酸及可溶性糖含量高,氨態(tài)氮含量低,青貯品質較好。生產(chǎn)上推薦用量為40~50 g/kg。劉賢(2004)在試驗中證明,糖蜜可提高苜蓿青貯料的發(fā)酵品質,抑制蛋白質分解及苜蓿(含水率71%~73%)青貯飼料的二次發(fā)酵。乳清是奶酪的副產(chǎn)品,干物質含量為66 g/kg,乳糖含量為44 g/kg。Schingoethe(1974)已成功地把干燥的乳清用于青貯研究,但凍干乳清成本較高。另外,青貯玉米、黑麥草、甜菜葉、甜菜渣、塊根、塊莖類、糠麩、米糖、酒糟等副產(chǎn)品也都可加入飼草原料中。
2.3.4 改善飼料營養(yǎng)的添加劑 改善飼料營養(yǎng)添加劑加入青貯料后能明顯地改善飼料的營養(yǎng),滿足家畜營養(yǎng)需要。尿素是較為常用的一種營養(yǎng)添加劑,其可以增加青貯料中粗蛋白質的含量,同時具有較好的防腐作用。Liu(1999)指出,青貯時添加尿素可彌補青貯料氮元素的不足,添加的質量分數(shù)為0.15%時,可使其蛋白質的質量分數(shù)提高12%以上。Qing(1998)通過飼養(yǎng)試驗表明,尿素可代替奶牛日糧中豆餅用量的40%~100%,對牛奶成分和品質無不良影響,同時在尿素酶的作用下,其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氨,有利于青貯料的貯存。氨水添加后,青貯料的pH迅速提高,氨水和高pH對酵母、霉菌和很多細菌有抑制作用。但苜蓿青貯時用氨水可能不理想。另外還有糖蜜、谷類、乳清、礦物質等營養(yǎng)物質均可作為添加劑,以補充青貯料中某些營養(yǎng)物質的不足。許多碳水化合物添加劑同時也可作為營養(yǎng)添加劑(Mcdonald,1991)。
2.3.5 吸收原料中水分的添加劑 吸收原料中水分的添加劑常被稱為吸收劑。未進行凋萎處理的原料在青貯過程中添加含酸的添加劑后,青貯料中流出的滲出液將進一步提高,而吸收劑可減少青貯料中的水分,降低滲出液的流出,其吸收的效率與青貯原料的物理特性及應用方法、青貯容器的設計有關。麩皮、麥秸、甜菜粕、丙烯酰胺的聚合物、斑脫土均可作為降低滲出液量的吸收劑(張增欣,2006)。
2.4 混合青貯技術 苜蓿不適合進行常規(guī)青貯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低,蛋白質含量和緩沖能力高,通過青貯發(fā)酵不易形成低pH狀態(tài),而影響苜蓿發(fā)酵品質,可見適宜水平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是克服高的緩沖度,確保青貯發(fā)酵品質,獲得優(yōu)質青貯的前提條件。通過添加高糖添加劑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但在實際生產(chǎn)中,添加劑的成本是個大問題。所以通過添加一些富含糖類的禾本科牧草進行混合青貯,在一定程度上既解決了青貯原料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問題,又克服了額外購買添加劑發(fā)生的高額成本。如白三葉與全株玉米 (柳茜,2017a)、紫花苜蓿與全株玉米(柳茜,2017b)、苜蓿與小麥(劉振陽,2017)等混合青貯。另外,諸如青貯玉米、黑麥草、塊根、塊莖類均可加入飼草原料中。
在我國,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半干青貯技術由于其經(jīng)濟、操作簡便易行將仍然成為苜蓿青貯的首選方法。拉伸膜裹包青貯技術能為原料發(fā)酵提供更好的厭氧發(fā)酵環(huán)境,且保質期更長久,另外,拉伸膜裹包的苜蓿貯料搬運靈活,能進行長距離的運輸調配,是平衡區(qū)域供求關系的重要手段。但是拉伸膜的成本及其不可降解而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是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所以開發(fā)低成本可降解的環(huán)境友好型拉伸膜應該是主要的思考方向。添加劑青貯技術能有效提升青貯品質,尤其是促進乳酸菌發(fā)酵的添加劑技術,生產(chǎn)成本低,環(huán)境污染小,同時其青貯品質不受收獲季節(jié)、生育時期及貯存溫度的影響,但對于苜蓿而言,添加劑的選擇、添加方式及添加比例仍然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此外,復合型添加劑往往比單一添加劑具有更好的效果,代表了青貯技術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在生產(chǎn)實際中,針對不同的青貯原料,應依照當?shù)氐臍夂驐l件,農(nóng)資裝備情況,資金、人力情況等各方面因素靈活選擇一種適合的方法或者多種方法聯(lián)用,優(yōu)化組合,達到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產(chǎn)出的目的。
[1]崔國文,徐春陽,劉護國,等.紫花苜蓿半干捆包青貯技術的研究[J].中國草地,2005,4,15 ~ 19.
[2]董志國.青貯苜蓿的加工調制技術[J].四川草原,2005,1:25~29.
[3]李改英,劉德穩(wěn),高騰云,等.苜蓿的營養(yǎng)特點及對反芻動物作用機理的研究[J].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2011,1:172 ~ 175.
[4]李建榮.青貯飼料的種類及使用效果調查與分析[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2017,1,82 ~ 83
[5]李向林,萬里強.苜蓿青貯技術研究進展[J].草業(yè)學報,2005,2:9~15.
[6]梁歡,左福元,袁揚,等.拉伸膜裹包青貯技術研究進展[J].草地學報,2014,22(1):16 ~ 21.
[7]柳茜,孫啟忠,劉曉波,等.白三葉與全株玉米混合青貯的效果研究[J].四川畜牧獸醫(yī),2017a,44(1):20 ~ 22.
[8]柳茜,孫啟忠,郝虎,等.紫花苜蓿與全株玉米混合青貯研究[J].中國奶牛,2017b,1:59 ~ 62.
[9]劉賢,韓魯佳,原慎一郎,等.不同添加劑對苜蓿青貯飼料品質的影響[J].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4,9(3):25 ~ 30.
[10]劉振陽,孫娟娟,姜義寶,等.雙乙酸鈉對苜蓿與小麥混合青貯發(fā)酵品質和有氧穩(wěn)定性的影響[J].中國草地學報,2017,39(2):85~89.
[11]孟曉靜,翟桂玉,姜慧新,等.牧草伸拉膜打包青貯技術[J].草業(yè)與畜牧,2012,5:32 ~ 33.
[12]聶柱山,玉蘭.水分含量對袋裝苜蓿青貯品質影響的研究[J].中國草地,1990,1:71 ~ 74.
[13]萬里強,李向林,張新平,等.苜蓿含水量與添加劑組分濃度對青貯效果的影響研究[J].草業(yè)學報,2007,16(2):40 ~ 45.
[14]吳競.苜蓿青貯的方法及其應用[J].養(yǎng)殖技術顧問,2012,6:84.
[15]席興軍.添加劑對玉米秸稈青貯飼料質量影響的試驗研究:[碩士學位論文][D].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2.
[16]許慶方,玉柱,李勝利,等.甲酸或綠汁發(fā)酵液對苜蓿青貯影響的研究[J].畜牧獸醫(yī)學報,2008,39 (12):1709 ~ 1714.
[17]楊智明,李國良,杜廣明,等.苜蓿青貯技術研究現(xiàn)狀[J].當代畜牧,2011,10:31 ~ 33.
[18]姚光光,謝實勇,紀蔚紅,等.不同添加劑對苜蓿青貯效果的影響[J].當代畜牧,2003,9:37 ~ 38.
[19]殷桂學.紫花苜蓿青貯技術[J].養(yǎng)殖與飼料,2017,2:46 ~ 47.
[20]張濤,崔宗均,高麗娟,等.綠汁發(fā)酵液和乳酸菌劑MMD3在不同含水率苜蓿青貯中的添加試驗 [J].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4,5:32 ~ 37.
[21]趙功強,樊銀倉,趙萍,等.紫花苜蓿的利用技術[J].甘肅農(nóng)業(yè)科技,2003,4:54 ~ 56.
[22]鄭會超,楊金勇,應如朗,等.凋萎和添加劑對稻草裹包青貯發(fā)酵品質和營養(yǎng)價值的影響 [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17,4:1312~1318.
[23]張增欣,邵濤.青貯添加劑研究進展[J].草業(yè)科學,2006,9:56 ~63.
[24]鐘書,張曉娜,楊云貴,等.乳酸菌和纖維素酶對不同含水量紫花苜蓿青貯品質的影響[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17,29(5):1821~1830.
[25]Alli I.The effects of molasses on the fermentation of chopped whole-plant maize and leucaena[J].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1984,35(3):285 ~ 289.
[26]Bolsen K K,Lin C,Brent B E,et al.Effect of silage additives on the microbial succession and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alfalfa and corn silages[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92,75(11):3066 ~ 3083.
[27]Broderick G A,Derosa R,Reynal S.Value of treating alfalfa silage with fibrolytic enzymes prior to feeding the silage to lactating dairy cows[J].US Dairy Forage Research Center,1997,12:81 ~ 85.
[28]Cai Y,Ohmomo S,Kumai S.Distribution and lactate fer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on forage crops and grasses[J].Journal of Japanese Society of Grassland Science,1994,39:420 ~428.
[29]Jacobs J L,Cook J E,Mcallan A B.Enzymes as silage additives 2.The effect of grass dry matter content on silag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in sheep[J].Grass and Forage Science,1991,46(2):191 ~ 199.
[30]Jones B A,Satter L D,Muck R E.Influence of bacterial inoculant and substrate addition to lucerne ensiled at different dry matter contents[J].Grass and Forage Science,1992,47(1):19 ~ 27.
[31]Kung Jr L.Silage fermentation and additives[J].Science and Tehcnology in the Feed Industry,2001,17:145 ~ 159.
[32]Liu J X.The reasonable concocts age forage and quality evaluate criterion[J].Forage industry,1999,3(20):4 ~ 7.
[33]Lin C,Bolsen K K,Brent B E,et al.Epiphytic lactic acid bacteria succession during the pre-ensiling and ensiling periods of alfalfa and maize[J].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1992,73 (5):375 ~387.
[34]Mcdonald P,Henderson A R,Heron S.The biochemistry of silage[A].Chalcombe Publications[C].Bucks(UK).1991.184 ~ 236.
[35]Nishino N,Uchida S.Laboratory evaluation of previously fermented juice as a fermentation stimulant for lucerne silage[J].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1999,79(10):1285 ~ 1288.
[36]Ohshima M,Ohshima Y,Kimura E,et al.Fermentation quality of alfalfa and Italian ryegrass silages treated with previously fermented juices prepared from both the herbages[J].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7,68:41 ~ 44.
[37]Phillip L E,Underhill L,Garino H.Effects of treating lucerne with an inoculum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or formic acid upon chemical changes during fermentation,and upon the nutritive value of the silage for lambs[J].Grass and Forage Science,1990,45(3):337 ~ 344.
[38]Qing L.The major additive of silage forage[J].Chinese journal of forage,1998,3:15 ~ 16.
[39]Schingoethe D J,Beardsley G L,Muller L D.Chemical composition of urea-treated corn silage containing added dried whey or whey products[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74,57 (12):1511 ~1515.
[40]Shao T,Ohba N,Shimojo M,et al.Effects of adding glucose,sorbic acid and pre-fermented juices on the fermentation quality of guineagrass(Panicum maximum Jacq.)silages[J].Asian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2004,17(6):808 ~ 813.
[41]Sheperd A C,Kung L.Effects of an enzyme additive on composition of corn silage ensiled at various stages of maturity[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96,79(10):1767 ~ 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