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帥
摘 要:每年,國家都會將大量的資金投放在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中,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資金用于貧困學生的助學金發(fā)放上,以此來讓一些家庭經濟條件差的學生減輕壓力與負擔,從而更好的投入學習中,為日后國家的發(fā)展貢獻力量。但由于近年來,助學金發(fā)放過程中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助學金是否真正落實到需要幫助的學生身上,也逐漸成為了社會各界人士議論的話題與關注的焦點。為此國家相關助學金管理部門不斷加強落實力度,并嚴格對各院校發(fā)放助學金的流程以及相關學生的反饋工作進行管理,以此來對助學金的管理進行進一步的完善與加強。本文就高校如何把助學金落實到每一位真正有需要的學生身上進行了簡單的探討,并提出了一些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關鍵詞:助學金;落實;學生;分析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助學金發(fā)放制度也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進步與完善。根據(jù)相關資料顯示,從2007年開始,國家就在進行助學金發(fā)放的政策實施,并與義務教育相結合,為很多家庭條件差的學生提供了有利的學習條件。但是在近些年的發(fā)展中,助學金發(fā)放政策一直得不到全面的落實,仍有很多學生沒有接收到助學金的幫助,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心貧困學生助學金發(fā)放問題,希望能找到一個合理的說法,為貧困學生能夠良好的接受教育,減輕心理負擔而提供保障。
1 學生助學金政策存在的問題
1.1 助學金資助對象范圍較小
在高校助學金發(fā)放之前,學校都要開展貧困生認定工作,由于每個人對貧困都有不同的理解,貧困標準不統(tǒng)一,大部分學生是否困難不好界定,許多學生生活差距不是很大,家庭情況基本相似,游離于政策邊緣。部分高校指導或監(jiān)管不力,貧困生認定工作不深入仔細。對學生經濟情況的了解大多依賴于學生的《家庭經濟調查表》和學生戶籍地的證明,困難學生的數(shù)據(jù)難以進行動態(tài)更新。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助學金資助對象范圍小于預計目標,不僅對學生的發(fā)展有所阻礙,還會導致一些不符合條件的學生不堪經濟重負而選擇早早退學、外出打工等,從而導致很多可塑之才的流失。
1.2 助學金不良思想引發(fā)的問題
當前,由于國家助學金資助范圍擴大,大學生資助明顯要容易很多,數(shù)量也很多,有個別同學拿了助學金后不是用在學習的必需品上,而是受消費主義的影響,購買奢侈品,高檔服裝、名牌服飾、高檔手機,同時,互相吃請、攀比;個別同學沒有感恩學校、感恩國家、感恩政府的意識,認為資助理所應當,沒有自強、自立意識和回報社會的精神。部分同學對不了解國家資助政策,主張“平分”國家助學金.或者將其用來作為班級的“公共財產”。以上思想傾向與助學金的設立初衷相背離,造成大學生思想認識的混亂狀況。
2 助學金制度完善的方法措施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助學金的資助工作是高校的一項重大工程,針對當前國家助學金存在的問題,確保國家助學金資助政策得以更好的貫徹與落實,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2.1 擴大助學金資助范圍
從以往的政策規(guī)定來看,實施國家義務教育助學金的地區(qū)僅是“主要是有困難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其他貧困地區(qū)和需要寄宿就讀的地區(qū)”、“納入國家貧困地區(qū)義務教育工程的部分國家級貧困縣”和“重點支持西部貧困的革命老區(qū)、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和邊境地區(qū),同時適當兼其他特別貧困地區(qū)”。而對于東部和中部省份來說,也應全面實施助學金制度,生活補助其實只是對貧困生進行資助的一項內容,除此之外還需要專項資金扶助其他弱勢群體學生。
2.2 增加助學金資助對象
國外學者傾向于使用“處境不利兒童”這個概念,指成長環(huán)境存在問題的兒童,主要包括來自低收入家庭、少數(shù)民族家庭、新移民家庭、單親家庭、未婚母親家庭的學前兒童,以及自身發(fā)展狀況存在問題的兒童,如身體殘疾或有心理發(fā)展障礙等一類群體。還可為其他弱勢群體學生,如孤殘學生、革命烈士或因公犧牲軍人子女設立專門的資助項目,確保他們就學有明確保障,更加充分地促進教育公平。
2.3 提升助學金的發(fā)放管理
教育部門根據(jù)實際需要從政府下?lián)艿难a助資金中抽取一部分,以教育基金的形式進行運作,提供學生申請臨時補助,為臨時出現(xiàn)就學困難的學生解“燃眉之急”,增加資助制度的彈性。為學生與家長提供更多便利。目前的申請流程一般是學生申請-提交材料-學校審核-全校公示-主管部門審批,有學生和家長因為面子問題不愿意提出申請,這就需要教育部門開展全面細致的引導工作,必要時增加心理輔導。在篩選、公示、審核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應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對于真正貧困的學生簡化申請流程。在經費管理上,各級財政、教育部門要實行專項核算,確保專款專用,并接受審計、監(jiān)察部門和社會的監(jiān)督檢查。健全學生信息管理系統(tǒng),防止套取和冒領財政資金的行為。對弄虛作假、騙取或擠占、挪用、滯留經費的行為應依法嚴懲。
2.4 確保助學金的資金來源
貧困生資金需求偏多的地區(qū)往往財政保障能力有限,難以投入相應的配套資金,只能較多地依靠中央和省級政府給予支持。參照目前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應根據(jù)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差異由中央和省級政府按比例提供資金來源。省級政府在分配資助資金時,應做好各地區(qū)實際貧困學生人數(shù)的摸底工作,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貧困比例確定指標比例。資助資金才能較好地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和弱勢群體學生。如果貧困學生超過指標人數(shù),不管基層政府如何調整地區(qū)的資助比例都無法填補資助缺口時,政府要擴大資助資金的供給力度,力求符合資助標準的貧困學生都能接受到政府的資助。此外,社會助學力量在義務教育階段貧困生資助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貧困生資助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應加快出臺免稅等優(yōu)惠政策,鼓勵更多社會助學資源參與到貧困生的資助工作當中來。
結束語
對于一些家庭貧困的學生而言,助學金的出現(xiàn)不僅幫助他們減輕了部分學費的負擔,還讓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更加堅定信念,并勇敢的面對生活的挑戰(zhàn),為后續(xù)的求學之路增添信心與勇氣。但是,在助學金發(fā)放的過程中,有很多院校沒有將貧困學生放在主要位置,而是將助學金發(fā)放給一些學生干部以及走后門的同學,甚至有的學校會私吞部分助學金用于學校的建設,這些不良行為不但給真正貧困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造成阻礙,還在很大程度上給社會的發(fā)展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國家相關部門一定要對助學金發(fā)放問題進行嚴格的監(jiān)督與管理,讓助學金真正的落實在每一個貧困學生的身上,以此讓學生能夠良好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李海燕,石虹,劉煜靖.高等師范院校國家助學金實施效果評價——以山西省師范院校為例[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02).
[2]楊鈞期.高校國家助學金實施困境及其對策分析[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4(01).
[3]付劍茹,陳綿水,張偉.新國家助學金政策實施績效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