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李潔+潘蕾+趙慧+陳三勇
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教育的方式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革?;ヂ?lián)網基礎上的微課程也成為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方式。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在近幾年的發(fā)展也十分迅猛。在基于微課程開發(fā)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程也成為一種新思路,新方法。
關鍵詞:微課程;人力資源管理;微課程
近年來,對于學校課程數字化,信息化的發(fā)展十分迅速。在與互聯(lián)網的結合中,微課程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內容,在課程建設中均強調了教育教學與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原則。通過搭建微課程的數字化平臺,將優(yōu)質的資源結合在工作與教學當中。人力資源管理作為一個新興的管理類學科,目前的發(fā)展已經進入成熟階段。在微課程快速發(fā)展的同時,我們應該加快微課程的運行方式,采用新變革的方式更好的將微課程運用到人力資源的教學當中。在新變革新方法當中應該更多的采用院校之間微課程交流的方式,實現資源的共享,教育的共享。
一、院校合作建設人力資源微課程的新方式
院校建設共享微課程,首先要開發(fā)課程教學團。課程組的成員在廣泛調研各個院校所建設的微課程基礎上并結合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的崗位分析,制訂了專業(yè)的課程培養(yǎng)方案,專業(yè)的課程體系,成立了全面的師資團隊。合作學校達成一致的意見,建設資源庫。
微課堂貢獻資源庫的內容主要有整合現有的微課程搭建可供合作學校共享的資源框架。合作的學校應該將人力資源課程中崗位職業(yè)的能力作為數據庫交涉的重點。采用合適的技術路線,對課程進行優(yōu)化與加工,將微課程與人力資源管理結合起來,打造共享合作的精品微課程。
二、人力資源微課程資源共享預期目標
人力資源微課程資源共享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合作院校之間建立共享的微課程系統(tǒng),最終形成一個教育,共享交流的資源。具體的目標有一個三個。
首先,人力資源為課程的資源庫要涵蓋到教學課程的各個單元,教學軟件,與人力資源崗位相關的實訓項目,就業(yè)項目等。
其次,微課程應該包括一定的檢索功能,方便微課程的學生隨時檢索自己想要的相關課程,根據自己的時間進行網上自主學習。
最后,建立一套方便學生之間相互溝通與交流的課程系統(tǒng),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與興趣與響應的同學進行交流。
三、跨學校合作建設微課程存在的問題
跨學校的微課堂建設雖然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多個學校合辦的微課堂也有一定得缺陷與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微課堂平臺在多個學校之間訪問權限的限制。由于各個學校之間由于訪問權限的限制,進入平臺的不同導致并不是每個學校都能夠保證進入微平臺的網絡。有的學校的網絡只允許自己本校的或者相關網絡的進入。
其次,由于各個學校辦學理念的不同,會導致每個學校在建設微課程平臺時都會穿插進去自己的觀念以及思想。這就會導致微課程中過分摻雜著自己的思想,不能夠客觀的反映出來本來的思想。有些學校也會對自己的資源進行保護和限制,不愿意與其他學校分享自己的優(yōu)資資源以及優(yōu)質思想。這種封閉式的交流會限制課程平臺的建設與發(fā)展。
再次,由于各個學校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在平臺建設中無法將每個學校的課程設定統(tǒng)一的要求與標準。尤其在內容上,更無法導致統(tǒng)一標準的實行。微平臺的建設僅靠著各個學校自己的自覺性是很難實現統(tǒng)一性與規(guī)范性的。
最后,資源庫的局限性。在平臺建設之后,每個學校由于受當地以及學校條件的限制,在設施建設方面很有可能無法達到學生的需求。就會導致平臺建設之后無法按期應用,投入使用的問題。
四、針對問題需要采取的措施
首先,各個院校需要在進行微課程建設時需要秉承大局觀,增強大局意識。在共享教學資源的時候,要及時的更新自己的思想與觀念,轉換以往封閉的,以自我為主的思想,要衡量清楚封閉與開放的利弊,打破校級門戶的看法。要清楚的意識到共享的學校并不是競爭的觀念,這些學校之間是共同的進步者,共同的扶持者。只有把自己的優(yōu)質課程拿出來才能夠實現教育教學資源的互補。平臺建設標準不統(tǒng)一,功能不健全。先進、統(tǒng)一、規(guī)范的信息技術支持是平臺建設的基本保障。由于數字化教學資源來源于合作的院校,他們在資源建設的制作技術和方法、內容要求上沒有進行統(tǒng)一規(guī)范標準,加之教學資源庫建設是一個動態(tài)的導致數據交換難度大,不易實現資源共享和互訪。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需要一定的財力和技術支持,只靠專業(yè)教師的能力很難完成。
其次,微課堂教學平臺的改進。在納入校園網的微課程建設中,各個學校要共同洽談,在微平臺的建設時,取得優(yōu)秀學校技術的支持,只有打破技術上的問題才能夠更好的進行資源的共享與微課堂的開發(fā)。機房的短缺、設施設備的老化、學生不能有效利用。信息化共享需要有計算設備、網絡設備的支持,這樣才能實現良好的資源共享,但在具體的高職院校網絡設置中,現有的寬帶在速度方面多有不足,很多視頻都無法做到在線播放,即使下載也需要大量時間。教學資源總量的短缺直接導致可利用的教學資源不足,對資源庫的利用產生了阻礙作用
其次,制度機制的建設。通過建立一定得制度的機制,保證每個學校在進行微課堂建設時,采用統(tǒng)一的執(zhí)行標準,由專門的人負責,建立適當的機制。明確責任主體,通過規(guī)范責任主體來提高大家的責任意識與參與感。最后應該在微課程平臺建立完成之后讓相關課程以及技術專家對建設的課程進行評判與考核,最大程度的利用資源。總之,基于微課程開發(fā)的人力資源教學資源庫建設,做到院校之間、校企之間的資源共享,對于充分整合院校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借助互聯(lián)網技術來改造教育、提高教育效能,推動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有著積極的作用。通過各高職院校、企業(yè)與院校攜手合作,不斷探索,校教學水平會走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王海霞.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7,(33):166-167.
[2]寧慧.基于微課程理念的大學音樂教育模式初探[J/OL].黃河之聲,
[3]孫艷雪.基于微課程的“應用寫作”教學設計的探討[J/OL].現代交際,
[4]李輝,羅慶躍,聶俊飛,黃強.電氣控制類微課程競賽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7,(43):231-232.
[5]陳力嘉.微課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0):21.
[6]秦溱.高職微課教學價值及多元化建設思路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7,(42):238-239.
[7]劉鎏.融合慕課資源的高職行業(yè)英語教學模式探索[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7,16(20):161-16
[8]曹曉靜.基于微課的實踐類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7,(10):123-126.
[9]張進良,劉益星.高校微課程開發(fā)應用問題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7,17(03):75-78.
[10]李洋,李偉.論微課程的發(fā)展[J].北京宣武紅旗業(yè)余大學學報,2017,(04):53-56
[11]李薇薇.利用微課程開展大學英語交互性教學的思考[J].英語廣場,2017,(10):120-121.
[12]左佳,伍玉涵.“互聯(lián)網+”時代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新變革[J].人力資源管理,2017,(08):268-269
[13]李智.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內容更新與方法創(chuàng)新[J].科技展望,2017,27(08):209
[14]羅艷.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J].經營管理者,2017,(02):361.
[15]李茸,馮海芬.基于任務驅動理論的教學方法研究——以《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為例[J].現代經濟信息,2016,(18):393.
[16]丁永波,王春秋,喬良.“互聯(lián)網+”視閾下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范式改革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6,(17):459.
[17]梁海霞,張錦,嚴中華.高職院校共享教學資源建設研究[J]. 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13):120-1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