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行業(yè)發(fā)展的腳步已經(jīng)越來越快,它的更新與變革就像一場瓢潑的大雨,接踵而至。各種各樣的課程正在逐步代替原來以直接傳授知識的講課方式,其中微課作為教育變革的代表,在課堂中具有較大的潛力。尤其是在線教學以及面對面課堂中作為課堂教學的組件和資源來使用。與現(xiàn)在的教學模式相比,微課教學能夠更廣泛深入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而且初一的道德與法治是新課改的教材,相比于舊教材,更加注重的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關鍵詞:微課;微課優(yōu)勢;微課作用
一、 現(xiàn)行《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雖然課堂教學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改觀,一些新興的多媒體已經(jīng)漸漸的融入課堂,也就是說對于之前枯燥的講課方式多了一些輔助性的設備,但是基本上還是老師主動地講授,學生被動地接受的,這種灌輸性的學習方式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灌輸式的學習方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對于知識的接納有的也只是暫時性的,對于學生來說也是簡單應付,課堂效率不高,教學過程過于死板單調,不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能動性和積極性,同樣對于老師在課堂中所起的指導學生學習和培養(yǎng)的作用也被削弱了。
(一) 教學方法比較單一,難以激發(fā)積極性;
現(xiàn)狀調查表明,在如今的許多課堂上,許多學校得益于數(shù)字化校園的建設,既有相對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和設備,也有小組合作學習、情景教學等教學方式的變革,但令人欣喜的同時也能發(fā)現(xiàn),雖然多媒體進入課堂教學,也引入了多種教學方法,但是它還是完成了原先對于課程知識的傳授,教師講授依然占據(jù)了課堂教學的主體,課程改革根本沒有真正的改革,也沒有真正地走進學生。尤其是初一道德與法制是以《新課標》為依據(jù),與舊版不同的是,課程的三維目標著重點不一樣,更加注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而這個目標是難以言傳身教的,因此學生對于這種填鴨式教學也不會有很高的積極性,疲于應付。
(二) 不能貼近實際,課堂活力欠缺;
初中的思想品德課程中分為如何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國家、社會的關系三大內(nèi)容,因而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要從多個角度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發(fā)展需求,那么微課在編寫教學設計的時候,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分析,將課文中的許多事例情景化、趣味化、可視化,圖文并茂的展現(xiàn)給學生。用人教版初一下冊第二單元《做情緒情感的主人》這一課來說,單憑借老師用嘴說是起不到一定的課堂效果的,但是通過微課的方式把“哭”“訴”“動”“喊”用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方式科學性、生活化、通俗性地傳授給學生,自然而然,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積極性就會提高很多,因此先行課堂中存在填鴨式教學,學生疲于應付,只是對知識點的表面掌握,其實定不能真正的應用于實踐。
(三) 不顧學生需求,教學效率偏低;
在初一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過程過于關注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用大量的紙質案例,讓學生分析知識點,依賴考試或者作業(yè)形式作為知識學習或解決問題的評價標準,而真正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身心的發(fā)展要求,盡管如今的教學應用了各種各樣的多媒體教學技術,但大多數(shù)情況還是將板書移動到了電腦屏幕而已,一直在體現(xiàn)“重知識,輕能力”,卻忽略了“知識的掌握與形成”。比如“生活需要法律”這一課程中,學生對于法律并不是很清楚,但是通過一些視頻的具體案例,讓學生設身處地地融入生活中,真正地從自身認識到法律武器的重要性,讓他們在具體事件中通過所學法律知識在維護自己的權益。
二、 微課給現(xiàn)行課堂所帶來的優(yōu)勢與特點
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強調學習的紀律性、嚴肅性,過于注重教學結果,它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nèi)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教學重點、難點或者疑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展開精彩的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在比較短的時間內(nèi),經(jīng)過科學的、精心的教學設計,以示范具體的、典型化案例突出某個知識點或者技能點。
(一) 微課的特點:
微課并不是簡單的微視頻,而是一套完整的教學設計,要在十分鐘之內(nèi),教學內(nèi)容范圍小,但是卻清晰明了。因此選題的時候就可以從多個方向,比如:知識點、解題方法、案例分析、評獎試卷、時政熱點……這些都可以在十分鐘之內(nèi)清晰明了的完成。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nèi)容都適合微課,選題的時候要以學生為中心,并且要設想一下學生期待的微課是什么,比如有用的知識點會讓學生覺得值得學習;有趣的知識點會激起學生想去學的興趣;有把握的知識點對于學生來說也容易學。在編寫教學設計的時候同樣也是一分為二辯證地看待,以學生為中心,分析教學內(nèi)容,用情景化、可視化和趣味化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己分析,制作課件的時候也是圖文并茂,動靜結合,更要注重美感。
(二) 微課可以進行知識拓展
學生在認知水平、能力、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發(fā)展得良莠不齊,所以,教師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而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總有學生能快速地完成任務,為了保持課堂的學習進度,教師不會再作補充,以致許多課堂時間不能被有效利用。因此,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特點,制作一些微課運用在拓展時間內(nèi),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可通過觀看微視頻預習下一課內(nèi)容,也可以通過觀看微視頻了解知識中拓展延伸的部分。如此,不同基礎和水平的學生選擇性就多了一些。由此可見,微課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三、 微課在初一道德與法治中所起的作用
(一) 對于學生學習具有促進作用
1.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可以借助網(wǎng)絡和其他終端設備隨時隨地的學習,由于微課短小聚焦,學生不僅可以課內(nèi)學習還可以課外學習,因此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2. 微課在選題的時候比較注重針對性,因此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針對性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endprint
3. 微課增強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對于知識不再是一味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自主探究,更加注重自身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把握。
(二) 對于教師的自身發(fā)展作用
1.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微課短小精悍,是對知識點的濃縮,在教學設計上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對于教學重點、教學難點以及教學疑點這些知識點可以通過微課進行細化。同時也加強了教師在準確度和深度上的把握,也增加了教師的專業(yè)程度。
2. 在教師講授的過程中,運用微課對自己的課堂進行補充、輔助,還針對不同的知識點具體要求具體分析,采用多種方式方法教學,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研究水平。教學目的和目標更加明確。
(三) 對于教學過程的完善作用
在初一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生活對個人品德形成的價值觀,并且要將課程中的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也就是說要把知識點用通俗性的語言和生活化的實例讓學生感興趣地接納和學習。比如在《生活需要法律》這一課,在教學引入階段就可以通過微課來完成,讓學生真正地把自己帶入到那個情境當中去。這樣的教學過程避免了課程的枯燥。
(四) 對于新課預習的作用
進行新課教學時,教師定出重點和難點以后,不但需要教師精心進行教學設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參與進來,同時也要將知識點講得透徹。但是有些內(nèi)容比較復雜、抽象,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理解不了,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教師可以制作課題的預習視頻,以達到預習效果,比如課本中的諸多案例,也有利于教師的教學效果。
四、 小結
在當今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如此迅速的情況下,深層推進課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課堂效率,微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初一道德與法治課程中不斷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和方法,將微課引入這門課程,激發(fā)課堂的活力,將新型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結合起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與研究——基于國內(nèi)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01):65-73.
[2]盛秀玲.微課在初中思想品德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7,(01):161-162.
[3]鞏付剛.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微課的制作與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7):152-153.
作者簡介:陳卉馨,南京市旭東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