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瓊
(廣東省清遠市人民醫(yī)院燒傷與創(chuàng)面修復外科,廣東 清遠 511500)
骶尾部壓瘡主要在癱瘓、關節(jié)病變患者中發(fā)生,若患者不當的護理、營養(yǎng)不良、持續(xù)受壓、局部潮濕則會使得其局部組織,出現缺氧缺血的情況,從而增加壓瘡的發(fā)生幾率[1]。老年患者的體質較弱,若其長期臥床,則較易出現壓瘡,且其壓瘡難以愈合,長時間則會導致囊腔形成,甚至對其骨質波及,為老年骶尾部壓瘡患者實施常規(guī)藥物或換藥治療,效果往往不佳,故臨床主要是通過手術的方式為患者實施治療[2]。而術前、術后的護理是決定手術成功、順利愈合的關鍵。我科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選取老年骶尾部壓瘡患者50例,均采取臀部穿支皮瓣治療骶尾部壓瘡,術前、術后均采用相應護理干預,取得良好的效果?,F報告如下:
選取我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臀部穿支皮瓣治療老年骶尾部壓瘡患者50例。50例患者中,男女之比為38/12,年齡范圍為62歲-81歲,年齡均值為(68.96±2.63)歲,其中腦血管后遺癥患者12例,骨折患者23例,脊髓空洞癥患者3例,外傷后截癱患者12例?;颊呔嬖邝疚膊繅函?,且同時存在感染的情況,部分患者壓瘡深入骨質。
為患者實施全身麻醉以及持續(xù)硬膜外麻醉,協助患者保持側臥位或俯臥位,使其壓瘡面積較大側處于下方。徹底實施清創(chuàng)處理,一并切除創(chuàng)周以及相應的瘢痕組織,將死骨清除,使其創(chuàng)面處于新鮮的狀態(tài)。通過彩色超聲多普勒血流探測儀對供區(qū)周圍的相關皮瓣穿支點進行探測,瓣內中至少存在3支穿支,根據患者的壓瘡位置、大小對相應的穿支皮瓣進行選擇。將皮瓣遠端切開,沿著臀大肌筋膜下,對皮瓣剝離,并掀起至患者蒂部時,加強其皮穿支的保護,在不存在張力的狀態(tài)下,縫合皮瓣和術區(qū),手術結束后,對一次性封閉式負壓引流管進行留置,在供區(qū)皮下進行剝離,并實施直接縫合處理。
50例老年骶尾部壓瘡患者經臀部穿支皮瓣手術治療后均獲成功,經過有效的護理,在3天-5天后將引流管拔除,在14天后實施拆線處理,其均為一期愈合。
患者往往因為疾病的長期折磨和壓瘡久治不愈產生抑郁、悲觀情緒,常常表現為情緒低落、對前途感到渺茫等。而對于未知的手術往往表現出期待手術可以治愈其疾病,同時害怕手術可能帶來的并發(fā)癥和其他危險因素。護理人員應注重心理護理,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交流,關心患者的心身健康,幫助患者樹立信心,主動講解手術事項及使患者及家屬主動配合治療及操作[3]。
實施手術前,協助患者完成各項必要檢查,包括生命體征的測量、抽血檢查血常規(guī)、血糖、交叉配血、出凝血時間等的檢查。并將其壓瘡組織徹底清除,對其創(chuàng)面存在的膿性分泌物實施清除護理,創(chuàng)面采用碘伏紗布進行填塞,每天進行1次換藥。老年患者長時間臥病在床,多數存在營養(yǎng)狀態(tài)差的情況,應加強改善其全身營養(yǎng)情況,促進其機體抵抗力的提高,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為其實施維生素、高蛋白質、高熱量飲食,如有必要,可實施白蛋白、血的輸入治療,對其低蛋白血癥進行糾正。每2個小時為患者實施1次翻身干預,積極為患者講解手術的措施、優(yōu)點以及目的,充分關心患者,促進其憂慮、緊張等心理的消除,使其充滿信心配合手術。術前1天實施備皮干預,術前一晚和術日早晨,實施灌腸干預,將其腸道內糞便的蓄積量減少,促進皮瓣更好的成活。
3.2.1 感染預防:
積極鼓勵患者咳嗽、深呼吸、排痰,給予其翻身叩背干預,若其分泌物較多,且難以咳出,則合理按照醫(yī)囑給予患者霧化吸入干預,并同時給予患者抗生素治療。
3.2.2 臥位管理:
術后協助患者保持俯臥位,防止其皮瓣受壓,在其內外踝、髂前上棘等骨隆出處對軟枕墊置,每2小時實施1次翻身干預,在翻身的過程中,避免患者出現皮瓣過度牽拉的情況,以此減少對其皮瓣血運的影響。
3.2.3 兩便護理:
老年患者的皮瓣部位與其會陰部較為接近,較易受到二便的污染,術后1周內,給予患者半流質食物,將其食物殘渣減少,控制其排便次數。在患者排便后,對其肛周進行清洗,避免污染其創(chuàng)面。合理對導尿管留置,對其導尿管的通暢性進行保持,定時開放其夾管,每隔3h-4h進行一次放尿,促進其膀胱反射性的形成,并囑患者多喝水,預防泌尿系感染的發(fā)生。每日予患者全身皮膚清潔2次,以保持皮膚的清潔和促進血液循環(huán),每日2次護理老年患者會陰部,采用稀釋處理的碘伏對其尿道口擦拭[4]。
3.2.4 營養(yǎng)補充:
術后及時給予患者高維生素、高蛋白質、高熱量的易消化食物,鼓勵其適當攝入蔬菜汁、果汁、水果等,如有必要,可給予患者白蛋白、血輸注干預。
3.2.5 皮瓣觀察:
手術后1周,對患者皮瓣的溫度、顏色、彈性進行觀察,同時觀察其毛細血管的充盈時間,每1個小時實施1次觀察,并適當給予其烤燈照射進行保暖。將室內溫度控制在25℃左右。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其皮瓣動脈搏動情況進行探測,及時發(fā)現其異常情況,并處理。若患者存在體位壓迫或過緊包扎的情況,則應及時解決。若張力過大,則將部分縫線拆除,最大限度對皮瓣的成活進行保證[5]。
3.2.6 負壓引流管管理:
保持有效的負壓事關皮瓣是否成活,是護理的重中之重。定期檢查是否正確連接負壓引流裝置,管道是否固定通暢控制負壓在125mmHg-450mmHg之間,術后48h內實施持續(xù)引流,術后48h后則進行間斷吸引,做好負壓的壓力監(jiān)控[6]。確保引流瓶的位置在創(chuàng)面以下,對引流的有效性進行保證。注意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量,避免皮瓣下積血和滲液,避免引流管扭曲和脫出,保持引流通暢。
3.2.7 疼痛護理:
術后對患者的疼痛程度、性質進行評估,了解其出現疼痛的原因,并通過轉移注意力、聽音樂、深呼吸等方式來緩解疼痛,如有必要,可按照醫(yī)囑適當給予患者止痛藥物干預,避免其因疼痛而出現皮瓣血管痙攣的情況。
3.2.8 康復指導:
根據患者自身條件和病情狀況,術后協助臥床患者行四肢及關節(jié)的功能訓練。對可以下床活動的患者,一般術后三天指導其下床活動。對于截癱完全臥床患者每2h予床上翻身?;颊呋顒雍笞⒁鈾z查皮瓣及傷口周圍情況。
老年骶尾部壓瘡患者接受臀部穿支皮瓣治療,具有肌肉損傷小、成功率高等優(yōu)點,在其治療的過程中,應加強患者皮瓣觀察、創(chuàng)建優(yōu)質休息環(huán)境、心理疏導等綜合護理干預,從而促進其手術成功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