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繼秀
(青島市市立醫(yī)院心內科,山東 青島 266071)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臨床綜合癥,主要是因為心肌疾病導致心臟的結構和功能衰退,使得心室的充盈肌放血功能受到損傷[1],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不良影響,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會威脅患者的生命。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帶動醫(yī)療技術的長足進步,醫(yī)療模式也隨之改變,人們越來越重視護理在疾病治療中的作用。長期的臨床實踐結果表明,給予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伸護理可以有效地減少心力衰竭復發(fā),降低對患者死亡的威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將以我科的患者作為對象,對延伸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研究,具體如下。
選取2016年1月~12月我科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分實驗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其中,實驗組男35例,女5例,年齡53~87歲,平均年齡(62.3±1.1)歲;對照組男36例,女4例,年齡52~88歲,平均年齡(63.1±2.3)歲。所有患者中均無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精神意識障礙患者、語言表達能力障礙患者、腦部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詳細地了解本次研究進行的目的和流程,并且在家屬的陪同下或由家屬代替簽署參與同意書。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于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內容包括健康知識教育、飲食指導、心理指導等。對于實驗組的患者給予延伸護理,具體的方法如下。
①健康檔案建立。在患者入院之初,護理人員調查患者的性別、年齡、家庭經濟情況、病史、心力衰竭的病程時間、臨床癥狀、藥物過敏史、心理情況等,為患者建立單獨的檔案,并且將檔案的內容輸入計算機,以方便隨時調取。
②成立跟蹤調查小組。醫(yī)院選取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責任護士和專業(yè)的心臟科醫(yī)生,由1名醫(yī)生和2名護士組成1個小組,負責8例患者的出院跟蹤隨訪。一共有5組小組。
③出院指導。在患者出院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患者制定康復計劃書,家屬監(jiān)督患者執(zhí)行,詳細告知患者在飲食、運動、用藥等方面的注意事項。
④調查隨訪。由延伸護理小組對出院后的患者進行定期的隨訪,一周一次電話隨訪,一月一次家庭隨訪。在隨訪期間詢問患者的病情恢復情況、身體的不適情況、用藥的不良反應情況和現(xiàn)階段的飲食、運動、心理情緒等,護理小組的醫(yī)護人員以熱情、耐心的態(tài)度執(zhí)行調查。對于隨訪中發(fā)現(xiàn)患者的不利于疾病恢復的生活習慣等勸說患者及時改正,叮囑患者定時復查,在隨訪期間若發(fā)現(xiàn)患者的不良癥狀較為嚴重,則立即勸說患者回醫(yī)院進行檢查治療。給予患者心理和情緒方面的疏導,鼓勵患者以積極客觀的心態(tài)來面對疾病,配合醫(yī)生的出院治療計劃進行治療。對于經濟困難的患者幫助其申請社區(qū)或醫(yī)院的救助。
兩組患者的護理持續(xù)時間為一年。
在護理期結束后,由患者或者其家屬協(xié)助代替填寫生存質量測量表,其中的功能領域和總體健康狀況的得分越高則說明生存質量越好,癥狀領域的得分越高則說明生存質量越差[2]。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期結束后總結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結果后可知,實驗組患者的生存質量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延伸護理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明顯的良好影響。
心力衰竭此種疾病的預后性較差,臨床的治療效果不是十分明顯,病情往往呈現(xiàn)著進展式的惡化發(fā)展趨勢[3],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出院后的延伸護理對患者疾病的治療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本文的研究結果中可以得出,延伸護理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非常好的積極影響,可以有效地減輕患者的痛苦,減少疾病治療的身體和心理負擔。
從本次研究中作者體會到,對患者的治療不應止步于患者住院治療期間,出院后的延伸護理對患者的疾病,特別是心力衰竭這種慢性疾病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應該在以后的臨床實踐中多加重視。
綜上所述,延伸護理有利于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1] 關梅菊,曹清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9):75-76.
[2] 肖萬玲,易云蘭.延伸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和生存質量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2014(13):68-69.
[3] 馮 楊.延伸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中國中醫(yī)藥咨詢,2012,04(3):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