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萍,朱 輝,李 甲,韓 芹,孫 磊
(徐州仁慈醫(yī)院,江蘇 徐州 221004)
肌皮瓣是一種復合組織瓣,其血供充沛,組織量豐富,抗感染力強,易于成活,常利用其修復復合損傷及深層重要組織結構或屈肘、伸肘功能重建。我科近期開展1例背闊肌游離皮瓣移位重建屈肘功能術,此手術是利用背闊肌作為供區(qū),通過轉移以胸背動脈為蒂的肌皮瓣行屈肘功能重建,手術難度大,需要高超的顯微外科技術和皮瓣移植技術,術后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因此術后的護理非常重要,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患者,男,54歲,六月前因右上肢車禍傷于外院治療,傷口愈合后出院,右肘關節(jié)不能主動屈曲,??茩z查:右上肢外傷術后表現(xiàn),肘關節(jié)疤痕增生,皮膚凹陷,各指端色紅潤,毛細血管反應靈敏,感覺可,各指及手腕活動良好,肘關節(jié)不能主動屈曲,被動屈曲活動良好,完善術前檢查,于2017年3月16日在全麻下行“右上肢背闊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術”,術后給予高分子夾板固定,屈肘70°,肩關節(jié)內收,供區(qū)腹帶加壓包扎,皮瓣血運良好,切口大部分愈合,于2017年4月10日出院,術后3月隨訪,患肢屈肘功能恢復良好。
2.1.1 皮膚準備
術前兩天開始,2次/d用溫熱水40°浸泡20~30 min,然后用5%的肥皂水刷洗瘢痕,特別注意洗凈疤痕表面的凹凸不平之處。檢查供區(qū)皮膚有無創(chuàng)傷、瘢痕、紅腫等,降低感染發(fā)生率。
2.1.2 患者臥床訓練
為保證肌皮瓣成活,患者需絕對臥床休息7~10天,患者不習慣在床上大小便,指導患者術前3天即開始進行床上排泄訓練,告知患者保持大小便通暢的重要性,注意排便時不可用力屏氣,囑其多飲水,多食蔬菜及水果。可調整患者術后臥床的適應性,減少長期臥床導致的周身肌肉酸疼不適,尤其是腰背部。
2.1.3 心理支持
由于患者發(fā)生了大面積的軟組織損傷和皮膚缺損,給患者帶來了沉重的思想包袱,面對手術和疼痛心生恐懼和害怕,對治療存在抵觸情緒,要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多給予其鼓勵、安慰、支持,使其可以正視疾病,認真治療,端正態(tài)度,消除恐懼、抑郁、焦慮的不良心理因素,提高患者的治療積極性和依從性,調動患者家屬積極配合關心和鼓勵患者等[1]
2.2.1 一般護理
術后患者應置于舒適、安靜、空氣新鮮的病房休息治療,嚴禁吸煙,包括家屬和探視人員也決不能吸煙。注意保暖,保持室溫在20℃~25℃,濕度為50%~60%。房間定時通風消毒。嚴防寒冷刺激,防止發(fā)生血管痙攣。患者如果因術中失血較多,術中補充足量的血,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的皮膚色澤、血壓、脈搏及周圍靜脈充盈的程度,判斷有無貧血,并做血常規(guī)化驗和血細胞比容測定。
2.2.2 體位
術后患者絕對臥床休息7~10天,患肢適當抬高,略高于心臟5~8 cm,以減輕術后水腫,術后患者無論何種體位,對其來說都是被動或強迫體位,應安慰、指導、幫助患者處于舒適的體位。搬動患者要慢而輕,皮瓣區(qū)勿受壓,保持皮瓣處于無張力或承受張力最小的位置。
2.2.3 烤燈的應用
術后用60 W的照明燈照射皮瓣區(qū),燈距為30~40 cm,隨室溫的高低可調節(jié)照射的距離,使之保暖,術后7 d內持續(xù)照射,以后可以在早晨、夜間室溫較低時照射,術后10 d左右即可停用。避免皮瓣燙傷,用敷料覆蓋皮瓣。禁止用熱水袋保暖,防止燙傷。
2.2.4 定期觀察
觀察皮瓣血循環(huán),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血管危象。皮瓣微循環(huán)障礙多發(fā)生在術后24~48 h,也可發(fā)生在術后3~5 d水腫期內,應觀察2~3周[2],有突發(fā)形成也有逐漸形成的,所以術后48 h內每30 min觀察記錄1次,術后2~3 d每2 h觀察1次血循環(huán)情況,如血循環(huán)正常,可適當延長觀察時間[3-4],并與臨近正常組織對比,做好記錄。(1)動脈供血不足:皮瓣顏色蒼白,或由紅潤變?yōu)闇\灰色,或為花斑狀,局部溫度下降3°~4°,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延長至3~4 s,如出現(xiàn)供血不足,應用解痙、止痛藥,觀察30 min仍無改善者,應立即行手術探查。(2)靜脈回流受阻:皮瓣多呈發(fā)紺,局部溫度下降1°~2°,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延長至小于1 s,組織水腫,皮膚表面有水泡,應立即更換傷口敷料,拆除1~2針切口縫線緩解靜脈壓力,入伍明顯緩解,應立即行手術探查。
2.2.5 肌皮瓣血腫的觀察
術后48~72 h內要認真觀察肌皮瓣引流及滲血的情況,保持引流通暢,如出現(xiàn)皮瓣滲血增多,腫脹明顯,繼而出現(xiàn)皮膚發(fā)紫,皮溫低于正常等癥狀,立即通知醫(yī)生查明原因對癥處理。
2.2.6 藥物的應用與觀察
創(chuàng)傷及手術后,全身血液凝固性升高,腎上腺素釋放,易發(fā)生血管痙攣,血小板粘著度升高,血液凝固物增多,易引發(fā)血栓形成[5]。改善微循環(huán)、抗痙攣、抗凝藥物的應用是必要的。顯微外科傷情復雜,手術時間長,創(chuàng)面長時間暴露,術中術后應用抗生素是必要的。慎用對血管有刺激性的藥物,防止血管痙攣,應用這些藥物應觀察其副作用。
2.2.7 疼痛護理
術后可因血供異常,靜脈回流受阻,神經(jīng)缺血、缺氧等因素出現(xiàn)傷口疼痛,繼而引起血管痙攣,影響手術的成功[6],患者術后采用鎮(zhèn)痛泵24 h持續(xù)靜滴鎮(zhèn)痛,術后三天患者疼痛長海痛尺評分<4分。
2.2.8 并發(fā)癥的預防
術后臥床7~10 d,皮瓣區(qū)制動,按時更換體位,按摩受壓部位,防止壓瘡形成。為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應每天按摩肢體3~5次,20 min/次。防止發(fā)生墜積性肺炎、尿路感染、便秘等。
患者出院后指導自身鍛煉是醫(yī)院治療護理工作的延續(xù)。教會患者用力屈指及屈腕等關節(jié)活動,循序漸進,再練屈肘活動,逐漸屈曲手指及腕關節(jié)以帶動屈曲肘關節(jié)的活動。術后24h后護士應在旁指導家屬對患者進行腕關節(jié)、掌指、指尖關節(jié)的屈伸活動。指導患者保持屈肘位胸帶固定,4周后去除外固定。開始練習屈肘活動[7]?;颊叱鲈?個月隨訪,患肢肘關節(jié)屈伸30°~90°,肌力達Ⅲ級,目前功能正在進一步恢復中。
運用背闊肌游離皮瓣進行重建屈肘功能術的過程中,臨床護理是背闊肌游離皮瓣成活必不可少的條件。由于患者本身的個體差異,同時皮瓣自身的特異性,因此手術前后的護理指導需要有針對性和個體化,護理指導宜早期介入,有利于病情快速好轉。血運的觀察和護理、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極為關鍵。護理團隊應深入學習醫(yī)療知識和康復理論,提高康復護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