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英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人,這個習慣還是在中學時代養(yǎng)成的,這一點要感謝我的語文老師李鐘異。
1968年9月,我升入中學,當時“讀書無用論”盛行,許多同學都不喜歡讀書??衫铉姰惱蠋熒险n時,總是結合課文給我們講讀書的好處,并且推薦一些經(jīng)典著作給我們看。他還列出一串讀書目錄,組織讀書小組活動。
記得一開始,我并沒有參加讀書小組。后來李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我們每人寫一篇讀后感。我正好從同學那里借來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于是我就寫了讀這本書的感想。上課時,李老師把我的文章當作范文讀了。我很激動,于是又拿出自己寫的一篇小說給李老師看。李老師看了,說:“寫得不錯,要是多讀一些書,就會寫得更好了,參加我們的讀書小組吧?!?/p>
此后,我和讀書小組成員每周日到李老師家去讀書,那段時間我讀了 《牛虻》《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讀了《馬克思傳》《共產(chǎn)黨宣言》,還讀了《三國演義》《水滸傳》。這些書籍都是李老師的藏書,他毫無保留地拿給我們看。
從那時開始,我喜歡上了讀書,感覺一天不讀書就沒過得意思。李老師手把手教我們作批注、寫筆記,給我們講解每部小說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家的經(jīng)歷和有關故事。
印象很深的有一堂課,是講毛澤東的詩詞《沁園春·雪》。我們學習這一課的時候,教室外正下著鵝毛大雪。李老師用他那渾厚的男中音朗誦:“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蔽以诤畾獗迫说慕淌依锫牭脽嵫序v,深感偉人的胸懷是那樣的寬廣,深感我們青年人應該好好讀書!
記得李老師講解這首詞的時候說:“《沁園春·雪》是毛澤東主席于1936年創(chuàng)作的。這首詞分上下兩闋,上闋描寫北方雪景,展現(xiàn)偉大祖國的壯麗山河;下闋抒發(fā)感嘆,縱論歷代英雄人物。此詞不僅贊美了祖國山河的雄偉和多嬌,更重要的是贊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展示了作者偉大的抱負及胸懷。”我們聽得津津有味。下了課,我們紛紛模仿,寫出自己的《沁園春·雪》,同學之間互相傳閱、互相學習,學習熱情高漲。
不僅如此,李老師還聯(lián)系詞里涉及的歷史人物,給我們講解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以及成吉思汗的事跡。這些講解使得我對閱讀的認識更深了,也愈加喜歡讀書了。
隨著歲月的流逝,每當我回憶自己青少年時期的讀書生活時,感覺很多時間是在李老師家度過的,有時候寫文章能想起的一些優(yōu)美詞匯和成語都是那時候讀來的。因為李老師的教育引導和他組織的讀書小組,我養(yǎng)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比如讀書必做筆記,讀完聯(lián)系實際思考等。
后來在內(nèi)蒙兵團的時候,每當夜深人靜,我就拿出自己從各種渠道找來的書,認真閱讀,并做好讀書筆記。讀和寫于我來說從來就沒分過家。
大學時,我很快就進入研究性學習的狀態(tài),在第一年學習政治經(jīng)濟學和哲學的時候,我通讀了馬克思的《資本論》,還利用課余時間讀了一些中外文學經(jīng)典名著, 像 《高老頭》《羊脂球》《紅與黑》《復活》《安娜·卡列尼娜》都是那個時候閱讀的。我對馬克思擴大再生產(chǎn)的理論研究比較多,還跟幾個同學分工合作撰寫了一本小冊子,專門宣傳馬克思的擴大再生產(chǎn)理論。我還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寫的散文和隨筆經(jīng)常刊登在學生會的油印刊物上。
李老師不僅培養(yǎng)了我的讀書習慣,還教給我不少樸素的待人處世方法,對我影響很大。比如,他常說:“我們應該學會團結與自己意見不同的同志,團結競爭對手,甚至團結反對過自己的人?!蔽耶敃r不太理解,后來經(jīng)過社會生活的磨煉,我深刻理解了老師的胸懷。
我很感激李老師對我的教育,他是我靈魂的啟蒙人。由于有讀書的習慣,我接受新知識很快。比如我在大學里學習的是統(tǒng)計專業(yè),畢業(yè)后搞了十年統(tǒng)計教學工作。后來社會發(fā)生變化,不需要那么多統(tǒng)計人員了,我就抓緊自學財務管理,很快承擔起財務管理課程的授課任務,還編寫出版了一本財務管理方面的書籍,參與編寫了《會計原理》的部分內(nèi)容,后來還評上了財務管理教育的副教授。
其實,我真正的文學創(chuàng)作是從退休以后才開始的。退休后,不再為生計奔波,終于有時間搞創(chuàng)作了,我似乎進入了第二個“青春期”,一發(fā)而不可收。我開始寫小說和散文,小說《幸?;橐觥贰⑸⑽摹遁娴奈兜馈范及l(fā)表在了報刊上。
2017年是我最愉快的時光,共計發(fā)表小說和散文36篇。《生命之光》和《最后一次探親假》發(fā)表在《齊魯晚報》上,《撿來的孩子》《立春遐想》《記得那燈光》等發(fā)表《煙臺晚報》上。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芝罘區(qū)有個刊物叫《芝罘文藝》,于是寫了一篇《老公的芝罘記憶》,很快發(fā)表出來。接著,《草原狼》發(fā)表在《膠東文學》上,《草原晨曦》發(fā)表在《平原作家》上。后來還在《楚風》《參花》《當代文學海外版》發(fā)表了幾篇小說。走筆至此,當年李鐘異老師的一句話又回響于我的腦海:“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你將受益終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