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3-0231-02
肖復興在《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中談到了葉圣陶先生為他批改作文的做法,使我受益匪淺,我想,如果每個學生都能像葉老那樣,對文章的字、詞、句、段、篇結(jié)構(gòu)出現(xiàn)的不妥之處,都能準確的找出,并能給予恰當?shù)男薷?,那不也是知識水平的提高嗎?為此,我大膽做了嘗試:丟掉作文全是教師評的做法,放開手腳,給學生自由的空間,讓學生先學會寫作文,然后再批改別人的作文,從別人的作文中吸取精華,來豐富自己的知識,這樣可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就此套做法我設(shè)計了如下步驟:
一、 采取多種形式刺激學生積累的積極性,充實詞庫
詞語匱乏是學生語言障礙之一,為消除這一障礙,必須注意詞語的積累。積累是一種習慣,需要老師的引導,自己的培養(yǎng),積累也需要一個過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被動到主動,為了刺激學生積累的積極性,我采取了這樣幾種形式:
1.摘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每一篇課文,從遣詞造句到篇章結(jié)構(gòu),都是學生們習作的范文。在教學時,我除了要求學生熟讀課文之外,還把文中的好詞佳句劃下來,讓學生摘抄在一個本子上,反復讀記,弄懂他們的意思和用法,再試著選幾個詞寫一段話當眾朗讀,讓大家評議,這樣既能在同學中交換了看法,又能為寫好作文打下基礎(chǔ)。
2.以古詩詞陶冶學生的情趣。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宋詞也是如此,腦中的詩詞多了,文采自然也回來,我深信古詩詞給學生寫作意境帶來的影響,于是就鼓勵學生多背誦。例如,要求學生在指定的時間內(nèi)背出自己熟悉的古詩詞,看誰背的又多又好,同學們有的躍躍欲試,有的因為不自信不敢挑戰(zhàn)。做得好的學生因受到表揚會更積極,做的不好的學生有了向古詩詞進軍的欲望。這樣,在學生詞庫中又多了古詩詞。
3.通過朗讀增強學生對詞語的領(lǐng)悟能力。
文章的朗讀也需要一定的技巧,要把握住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必須熟讀、讀懂,使自己進入情境,在朗讀時,我引導學生們:低沉處應(yīng)用平和、舒緩的語氣,歡樂時使用愉快的語氣,感慨時用高昂的語氣……一邊讀一邊使自己進入語境,這樣通過朗讀增強了學生對詞語的感悟,在詞庫中很自然把所掌握的詞語分了類,使用起來會很便利。
二、作文課上重引導,讓學生學會圍繞中心組織材料
1.圍繞字眼,選定材料。
學生頭腦中的詞匯豐富了,并不代表會寫作文。小學生作文中常有跑題現(xiàn)象,究其原因是不會分析作文題目造成的。為此我設(shè)計了審題的作文課,讓學生找到字眼,再定出所寫的范圍。
例如《勞動給我?guī)砹藰啡ぁ芬活},我先提出以下問題:這篇作文的字眼是什么?A、勞動B、我C、樂趣D、帶來。學生認真思考后確定為C樂趣。我接著提問:這是一篇寫A人B物C事的作文,學生們討論后確定為C事。我緊接著發(fā)問:要寫什么事?這就要學生擬提綱,選材料。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學生們提供了許多素材,老師把這些材料分條記錄在小黑板上,讓學生選出自己要寫的,列成提綱。這樣,學生看到一個作文題目后,就不會拿來亂寫,有了分析的過程,可以避免作文跑題。
2.意境激趣,組織材料。
突出的中心,是一篇文章必不可少的,有了中心,還必須有好的材料為中心服務(wù)。小學生頭腦中雖然積累了一些素材,但不會分條理的儲存,用時不能隨手拈來,恰到好處。特別是一些抽象的作文題目,學生看后,不知從何下手,這時老師就應(yīng)通過自由談話,意境感染等形式,激發(fā)其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全身心投入到作文情境中,找出符合作文中心的材料。
例如在教學看圖作文《獻給老師的鮮花》時,我就是采取了這種做法。
(1) 自由談話,引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我們生活中在“愛”的世界里,人們表達“愛”的方式很多,誰來談?wù)勛约菏窃鯓酉蛴H人、向朋友、向老師表達愛呢?
(2) 意境感染,激發(fā)情趣。
先讓學生聽《愛心滿分》的錄音,然后老師要求學生說出聽完這個故事的感想。通過意境感染,學生進入了角色,也找到了作文的中心是“為什么獻花”
(3) 直擊重點,抒發(fā)真情。
師:很明顯,作文的重點就是為什么要給老師獻花。誰能說說老師平時怎么關(guān)心你,愛護你?
生:雨中老師送我回家。
生:打球時,我不小心扭傷腳,老師急哭了……。
不難看出,通過創(chuàng)設(shè)意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可以引發(fā)他們靈感的源泉,不愁沒有材料充實中心。
三 分步驟反復修改作文,讓學生能夠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常言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币黄魑模瑢懲炅瞬皇悄康模罱K把它寫好,就必須經(jīng)過反復修改。在批改作文時,我分三個步驟:
1.自改。
作文寫完后,先擱置一兩天,然后再要求學生拿出來讀一讀,就會發(fā)現(xiàn)有許多要修改的地方。通過自己對文章詞句、文字、標點的新認識,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2.互改。
由于每個人的思想不同,看事物的角度也就不同,為此,我設(shè)計了第二步——互改作文。兩個學生坐在一起,交換讀作文,然后提出自己的見解,指出對方的不足之處,再加以修改。這樣取長補短,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3.分小組評改。
“人多力量大”是毋庸置疑的真理,我深信多人的智慧勝過一人,于是設(shè)計了組內(nèi)評改的環(huán)節(jié),把全班42人分成6個小組,每組選兩名作文優(yōu)秀的同學擔任組長,評改作文時分三遍進行,第一遍是傾聽,由組長讀文章,大家認真聽,聽時記下自己對文章的看法和不妥之處,然后提出見解大家討論,選出最佳的詞句。第二遍是摘精華,先把別人作文中的好詞佳句劃下來,然后記在一個小冊子上,久而久之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第三遍由老師細致審閱后,每組選出一篇最佳文章,釘在一起成為作文選,供全班同學閱讀欣賞。這種作文選,因為是自己身邊的同學寫的,同學們讀起來興趣會更高,從而也刺激了自己的寫作積極性。
寫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想“更上一層樓”,就必須走好每一步,踩實每一級臺階,而老師則要做好他們登高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