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霞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3-0177-01
經過英特爾未來教育和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后,我們教師就應將這一探究性學習方法運用到實際教學中,才達到了培訓的目的,也是我們的職責所在。下面我就如何利用網絡進行語文探究式學習談點膚淺的做法。
平臺:校園學習網 地點:微機室
1.教師課前準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調動原有的知識儲備,把先前已知道的所學課文的作者以及文章涉及的相關知識信息做一整理。老師可以向他們推薦自己搜索的網站。
這樣的上網過程讓所有的同學都動起來,一部分同學可以帶動周圍同學,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興奮程度。不太熟悉作者和文章的同學可以借此機會取長補短,形成主動接受的意愿,同時,這樣的學習方式還推動學生利用教師之外的多種渠道獲得知識,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做好課前準備。
2.閱讀作品初步選題。針對課文內容提出各自感興趣的問題,這個環(huán)節(jié)由學生在課下進行,并把初步確定的選題交到老師處,老師把學生的選題和自己事先確定的選題合到一處,在網上建立選題庫。
3.小組研討,確定選題。學生網上瀏覽選題庫,教師根據學生個人興趣和意愿把全班分為幾個研究小組,這個環(huán)節(jié)在課上進行,教師要注意在選題上引導學生盡可能將思路打開。
4.搜集資料,方法指導。讓學生圍繞選題再次在網上搜集篩選資料,資料可分兩部分,一部分可由教師負責提供,查閱網站和有關書籍,另一部分由學生課下完成,可以多給一段時間,最好有星期日,這樣學生就能充分展開。在搜集過程中要教給學生獲得資料的途徑、整理資料的方法、使用資料的規(guī)則,學生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并將其整理成提綱發(fā)布到網上,老師以此制成網頁。
5.課上交流,成果展示。在課堂上點擊網頁,由小組選題代表將自己小組的研究成果向同學進行闡述,學生進行討論。對于學生所做的分析和得出的結論,不論正確與否,都應對其進行的努力予以肯定。
6.進行評價,后期總結。這個過程十分重要,對于探究性學習,我們應有正確的評價機制,否則,即使培養(yǎng)起來的一點探究熱情也會逐漸消失。習慣上,人們評價一個學生成績好壞,往往只看結果不看過程。老師在課堂上要改革傳統評價機制,對于采用探究式學習的學生大力表揚,哪怕是成績一般的學生也給予鼓勵性評價,對于敢于探索、敢于標新立異的同學予以充分肯定。評定一個學生成績好壞時,更注重看學習過程、具體的思維方法,看成績的“含金量”高不高,堅決反對讀死書、死讀書。
在利用網絡進行探究式學習時,老師讓學生應注意以下幾點:
1.范圍要寬,選題要小。在探究式學習的觀念還遠沒有深入人心之前,學生第一次面對這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和廣闊的學習空間,必然會一臉茫然,不知自己的研究該從哪里開始,這時教師要給予及時而恰到好處的指導。所謂恰到好處,是指教師的指導既能為學生提供多種思考角度,幫助其盡快地確立自己感興趣的探究課題,進入研究者的角色,又不會像傳統的接受性學習那樣總想包辦代替。因此在選題階段,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確定一個研究方向,并提供多種選擇余地,在這個大的范圍之內,師生可以初步進行搜集、分析、整理已有的資料,并提出各自所要探究的專題。中學生的專題研究不可能達到很高的水平,甚至有些研究是很膚淺的,但我們探究的目的并不在于出多少成果,而在于讓學生學會一種學習方法,體會一種收獲的快樂。為了在研究中做得更好,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本著大處著眼、小處落筆的原則選題。
2.應幫助學生尋找那些與探究的問題密切相關并且信息密度大的網站。當查詢到很多有關網頁時,沒有必要一一打開,要通過標題或節(jié)選的片段來“擇優(yōu)選取”。要指導學生學會一目十行地瀏覽網頁,取其精華為己所用。
3.教會學生該住手時就住手。當查詢的信息足以能證明或支持自己的研究題目時,就沒必要繼續(xù)搜尋下去。一方面,“大海撈針”很耗神費時;另一方面,已經打開的網頁從概率講也就具有了代表性,即便有些空白和遺憾,反而更能給我們留下創(chuàng)新的空間。應指導學生以現有材料為依托,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和實際情況對眼前的信息進行梳理、分類、鑒別、綜合、提煉、概括?!安┯^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只要學生在廣見博識和豐厚積累的基礎上,汲取精華,巧妙整合,善于歸納,精于揚棄,那么,學生就會在聚合思維的過程中有效地處理新信息和解決新問題,實現認識上的新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