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祁
【摘 要】文章主要闡述了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通過分析 高職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提出了 改進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3-0092-02
一、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僅僅只是學生一個人的事情,一旦發(fā)生意外事故,學生的心理健康甚至會威脅到周圍人和社會的生命健康安全,這些從學生砍人事件中可以得出,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可忽視。高職學生受到的教育和其他學生的略有差別,但是他們的心理健康同樣值得我們重視。從宏觀層面來看,國家和社會市場需要的不僅僅是能力優(yōu)秀的人才,同時也非常注重人才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優(yōu)秀的人才應該具有優(yōu)秀的工作能力、擁有健康積極的心理素質以及堅韌溫和的性格,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從微觀層面來看,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更是影響學生的自我發(fā)展,擁有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況,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幫助。高職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非常特殊,他們需要正確的心理指導來緩解他們在家庭、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壓力,這些也都是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工作。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的影響作用,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行教育,這樣的教育效果會更好。
二、高職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高職學生的心理狀況也是非常復雜的。一方面,這個階段學生的年齡處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心理狀況本身就是很難處理的。高職院校學生的學歷相對于其他學校來說,具有的競爭優(yōu)勢比較少,而高職學生為了獲得更多地競爭優(yōu)勢而選擇考取更高學位的學歷等,這樣一來他們的壓力是很大的。另一方面,從學生主觀角度出發(fā),學生的自我心理疏導能力較差,使得心理健康問題非常常見了。在這一方面上,家庭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如果沒有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圍或者家庭幫助的較少,那么學生的心理狀況則會更加嚴重。目前的就業(yè)形勢也比較嚴峻,學生的就業(yè)壓力也是非常大的。種種因素影響之下 ,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視,學校也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健康的心理。
三、改進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1.創(chuàng)新心里健康教育理念。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是進行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與基礎,只有以與時俱進的新理念來指導,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新的突破與進展。首先,高校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消除高職學生消極心理,使他們擁有健康的積極心態(tài),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其次,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這就要求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以高職學生的心理需求為出發(fā)點,他們的心理需求能否得到滿足直接影響其心理健康發(fā)展,脫離高職學生心理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空洞的。再次,高校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樹立“回歸實踐教育”的理念。也就是說要注意引導高職學生在社會、生活等具體實踐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要將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同具體的實踐教育結合在一起,要積極推進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宣傳與普及工作的開展。
2.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
當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最大的問題是針對性較低,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不完善,教育內(nèi)容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加以選擇,從而造成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不高。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應積極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另外,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應予以重視,青春期是人類生理及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 [3] ,在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青春期,了解青春期心理變化規(guī)律,尤其是性相關的心理問題,可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正視自己的青春期變化。同時,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3.構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當前,國際上通用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四種,分別是醫(yī)學模式、社會學模式、教育學模式和心理學模式。所謂醫(yī)學模式,是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設定為消除學生心理疾病,通常以心理治療為教育方法,針對心理問題學生開展相應的教育工作。社會學模式是將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性作為教育目標,通過心理交流與咨詢、心理干預、心理脫敏等有效手段來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教育學模式中,教育目標主要是促進學生的自我發(fā)展,通過課堂教育與活動等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養(yǎng)。心理學模式主要是以心理咨詢及小組心理輔導等形式,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了解心理健康相關知識。上述四種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各有利弊,學校應根據(jù)自身情況和學生實際需求來加以側重,從而構建行之有效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4.創(chuàng)新教育機制,為高校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駕護航。
完善的教育機制是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強有力的保障。一方面,高校要創(chuàng)新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現(xiàn)有的班級、院系、學校三級教育網(wǎng)絡的基礎上,增設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團,并積極支持與鼓勵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團組織各項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比如心理健康知識競賽、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等,為學生拓寬獲取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途徑,為他們的困惑、擔憂等不良心理情緒提供解決的途徑與方法,使學生在自我參與、自我實踐的過程中提升心理素質。另一方面,高校要強化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積極引進具有心理輔導資質的優(yōu)秀心理咨詢師等專門人才,充實高校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更要不斷加強對現(xiàn)有心理咨詢教師的培訓工作,提升他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
5.加強高校校園文化環(huán)境建設。
擁有正常心態(tài)的高職學生不會抗拒社交、社會活動、學校活動等廣泛的交流模式,而心理疾病的預發(fā)者卻會主動性抗拒與他人的直接交流。但對于整體而言,校園文化環(huán)境是其完全無法逃避的主觀場所。因此,高校心理教育人員應該緊緊抓住文化環(huán)境對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間接干預作用,利用對正向、友好、積極校園心理環(huán)境的構建,為心理壓力過大或存在隱形心理疾病的學生提供一個絕對安全與和諧的生活場所,從內(nèi)心使其御下對社會的防備,不由自主地對世界產(chǎn)生正面思想情緒。而這種健康心理的校園環(huán)境,需要監(jiān)管者在行為、行政或條件制約等層面對整個校園施以教育作用。
參考文獻
[1]蘇小冬.農(nóng)業(yè)高職院校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2010.
[2]吳程.論職業(yè)院校專業(yè)教育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有效融合[J].現(xiàn)代經(jīng)濟信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