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華
(福建省平和縣第三實驗小學,福建平和363700)
小學低年級是教育的起始階段,也是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并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將口語交際的話題穿插到課堂教學中來,讓課堂教學成為口語交際的主陣地。創(chuàng)設和諧、高效的交際活動,激發(fā)學生內心的交際欲望,提高他們的交際意識。教師要引導學生盡情地說、巧妙地問、全方位地評。讓課堂教學在師生交往的雙向互動中,以“三重奏”的方式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fā)展。
低年級的小學生年紀較小,自制能力較差。他們參加任何活動都是在興趣的支撐下進行,否則學生容易產(chǎn)生厭煩情緒。并且,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持續(xù)的時間比較短,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重營造輕松氛圍,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以競賽、角色扮演等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交際中來。
低年級的小學生,入學時間短,膽子較小。課堂上,他們不是不想說,而是不敢說,害怕說錯了會被教師和同學嘲笑。因此,教師要營造活潑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消除孩子對教師、對發(fā)言的恐懼,調動孩子學習的熱情。愛因斯坦說:“當學生的學習的熱情被激發(fā)出來后,學習任務就會變成禮物來領受。”所以當你發(fā)現(xiàn)學生說話聲音極小時,不可嚴厲訓斥:“大點聲!聲音這么小,給誰聽呢!”而要溫言暖語鼓勵學生:“說得好極了!如果聲音再大一點兒,讓大家都聽到你的精彩發(fā)言,那就更好了!”這樣,增強學生自信心,使學生更樂于參與學習,也產(chǎn)生了表達自己見解的欲望。
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為想象插上翅膀,在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也促進他們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如學習《春天在哪里》這節(jié)課時,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進風景如畫的大自然中:百花齊放,百鳥爭鳴,柳綠桃紅,到處洋溢著春的生機。學生對于春天的喜愛之情很快就被激發(fā)出來,他們也就隨之有了表達的欲望:我看見小草從地下長出來了;我看見滿山的杜鵑花都開了;我看見鳥兒嘰嘰喳喳叫個不?!n堂上,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人人都能暢所欲言,課堂教學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小學生對比賽有著極為強烈的興趣,也有很高的參與積極性,在鍛煉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也會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如學習《做手工》這篇課文時,可以大膽放開課堂:圍繞“最受歡迎小制作”的評選,設計了“我是小巧手”和“我是小巧嘴”的競賽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紛紛亮出自己的手工作品,興致勃勃地向小伙伴們推薦,以爭取小組出線的機會。他們個個有話說,課堂交際氛圍特別濃烈。
疑問是思維的導火索。疑問能讓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課堂上,教師讓學生認真傾聽,明白別人說話的內容,并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多提問。同時注意說話的語氣不要太生硬,態(tài)度要有禮貌、自然大方。這樣從聽、說、問等方面提出要求,明確目標,引導學生有針對地問、巧妙地問,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口語交際中來。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駕馭者,要善于設置各種各樣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并能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多問一問。如學習《長大以后做什么》。教師可以先自己示范:我小時候希望自己長大后做一名機械工程師,設計一個聰明的機器人,這樣他就可以陪我玩了。這樣故意設計一個學生不熟悉的職業(yè),調動學生思考和提問。有的孩子說“機械工程師是做什么的?”有的說:“老師您原來想做機械工程師,為什么現(xiàn)在卻做了教師呢?”有的說:“您還想讓機器人陪您做些什么呢?”孩子的學習興趣可高了,開始暢想未來,規(guī)劃自己長大后的生活。
口語交際是一種雙向互動的實踐活動,一方的問話勢必影響另一方的答語。任何單方的行為都不可能構成真正意義的口語交際。因此,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應該創(chuàng)設條件,達成這樣的雙向互動關系。如學習《我們的畫》時,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小組內互動提問:你畫了什么呀?你是按照什么順序畫的?你覺得自己畫得怎么樣?你最喜歡哪一部分?通過相互交際詢問,學生談話的內容豐富了,課堂成為了他們最為便捷的交際平臺,促進了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
角色扮演一直是低年級小學生最感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課堂上,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孩子進入情景,進行角色模擬。教學《做手工》時,安排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當孩子們把一件件美麗的手工作品展示出來后,先請一些同學當評委,評選出最喜歡的手工作品。然后讓一個孩子扮演《制作周刊》的小記者現(xiàn)場模擬采訪小評委:你最喜歡的小制作是什么呀?你為什么要評給這件小制作呢?你覺得它精美在哪里?小評委答:我最喜歡這個布娃娃,因為他做工精美,顏色鮮艷,特別可愛……在這個問與答的過程中,學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以及觀察、發(fā)現(xiàn)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也會得到有效的、全面的訓練?!镀咸褱稀愤@節(jié)課,讓一部分學生扮演游客,一部分學生扮演維吾爾族老鄉(xiāng),圍坐在一起吃葡萄、品葡萄、聊葡萄。讓他們從葡萄的種植、顏色、味道聊到葡萄干的制作等。教師適時地指導游客大膽咨詢,鼓勵老鄉(xiāng)熱情解惑。孩子們在閑話家常中輕輕松松地了解葡萄溝,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口語交際過程中,給予學生恰如其分的評價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低年級是學生語言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口語交際的一個關鍵階段,教師要從多方面給予學生科學的指導,豐富評價的類別,并引導學生參與到評價中來。
對于一二年級的孩子,語言的要求不可以太高,更不能急于求成。課堂上,教師要充分考慮孩子的自尊心,小心呵護學生的交際興趣。如:《做手工》這節(jié)課上,學生小組交流自己的手工制作時,引導其他組員仔細傾聽。聲音響亮,能說出完整句,獎一顆五角星;能按一定的順序說清楚制作過程,再獎勵一顆五角星。這樣評價體系一細化,孩子們參與積極性極高,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隨時準備得到五角星。說的同學在一次次的表達中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聽的同學也很認真投入,學習氛圍特別好,孩子們的口語交際在其樂融融中進行著。
在進行口語表達之前,學生的大腦中都會經(jīng)歷一個思維活動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非常迅速的。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有條理地展現(xiàn)自己的思維過程。同樣以《做手工》這節(jié)口語交際課為例,讓學生利用“先……再……然后……接著……最后”這些表示先后順序的詞匯將手工制作過程描述清楚,其他同學認真聆聽,記住主要信息。在學生介紹完畢,教師引導同學們從制作過程的表述、說話內容條理性等方面進行評價。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考:把制作過程講清楚了嗎?這樣幫助孩子理清思路,怎樣說才是更好、更有效的,并通過評價讓他們明白自己或他人的優(yōu)點和缺點。實踐證明,孩子們在生生評價和自我評價中,口語表達能力都能進一步得到提升。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交際,口語交際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關系。所以說話者的儀表儀態(tài)直接關系的交際的效果。低年級小學生,大都是家庭的寵兒,很多孩子在家里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都是唯我獨尊,人人圍著我轉的。所以他們很少去注意說話的文明禮儀,更不用說考慮別人的感受了。課堂上,老師除了要求孩子們認真傾聽同學說話內容是否清楚,同時還要仔細觀察,哪個同學說話時讓你覺得最舒服?你最愿意和哪個同學交流?為什么?孩子們在評價互動交流中漸漸明晰:與人交談時應該舉止得體、態(tài)度大方、彬彬有禮。這樣針對說話的文明禮儀進行訓練,讓學生能夠結合不同的情境與話題采取恰當?shù)恼Z言,并以得體的表情、手勢等作為輔助。
總之,小學低年級,學生口語發(fā)展正處于一個萌芽階段。教師要搭設各種各樣的交際平臺,從口語交際內容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變換,以及評價體系的優(yōu)化等方面多下功夫,不斷地探索,進行全方位口語交際訓練,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