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實驗發(fā)起人朱永新教授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讀書不一定成就名師,但讀書一定能夠促進教師實現(xiàn)專業(yè)成長。讀書的教師內心是平和而幸福的,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喜歡閱讀,一天不看書就感到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在我看來,閑暇時光還真找不到比翻書更有意義的事情?;仨陨淼淖x寫經(jīng)歷,昨日仿佛就在眼前。
兒時,圖書匱乏,除了課本,難見課外書。記憶最深的就是巴掌大的圖畫書,我們又稱“連環(huán)畫”“小人書”,上面配圖下面文字,一本“小人書”入手,如獲至寶,愛不釋手。稍有閑暇,手捧“小人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校園里、村莊邊經(jīng)常有一串小腦袋湊在一起,圍個里三層外三層爭著看。有一次為了看《閃閃的紅星》,我甚至將兩塊“最珍貴”的大白兔奶糖送給了小伙伴?!靶∪藭迸惆橹叶冗^無憂無慮、回味無窮的童年!
真正戀上閱讀是在讀師范期間,學校的圖書館和圖書室讓我們大開眼界。江蘇省泰州師范學校那時剛剛恢復辦學,實行“半耕半讀”,上午學習,下午勞動,晚上的時光才能自由安排。兒時閱讀的書籍太少,我們深感自己知識匱乏,面對各種書籍如饑似渴,開啟了狂補模式。必修課一上完,我就爭著往圖書館去,去晚了就得站著、蹲著,盡管這樣我還是樂此不疲,讀著讀著經(jīng)常忘記了時間,當晚自習結束的鈴聲響起,才心不甘情不愿地離開圖書館。后來,學校不得不采取措施統(tǒng)一熄燈,教學樓的燈熄了,但校園內的路燈還亮著,于是校園內又多了一道秉燈夜讀的風景。
1986年8月,我從江蘇省泰州師范學校畢業(yè),回到了家鄉(xiāng)泰縣官莊鄉(xiāng),我被分配到家鄉(xiāng)最偏僻的村小——馮莊小學。那時我常常住校,放學后唯一消磨、打發(fā)時光的只有看書。但學校沒有像模像樣的圖書室,教師案頭僅有教學參考書,屈指可數(shù)的教學書籍和報刊擺放在校長室的報夾上。放學后,我就到校長那兒借書,成了校長室的常客,《半月談》讓我及時了解時事政治,《小學語文教學》《上海教育》《江蘇教育》讓我接收到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看到了窗外教改的亮麗風景。通過閱讀我認識了李吉林、霍懋征、于永正、賈志敏等教育大師,我開始鐘情于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并將其教育理念運用于我的教學實踐。
我不但自己讀,還及時將所讀的內容介紹給學生。我一直教畢業(yè)班的語文,也許由于自身書讀得多的緣故,領悟能力強,課堂上如魚得水、游刃有余,課堂教學高潮迭起、精彩紛呈。為了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我與所教班級學生一起制訂讀書計劃,我鼓勵學生每天誦讀一首古詩或一篇美文,看幾頁課外書。利用住校的有利條件,我每日早早地來到教室和學生一起閱讀,與此同時我還鼓勵學生動筆寫日記。對學生的日記我是每篇必改,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從文章的字詞句推敲到說理邏輯的考量以及文章立意觀點的商榷,寫下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評語。在此基礎上,我常常將學生寫得好的日記在班級里朗讀,并將這些日記張貼教室后面的墻報上,這些舉措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當時我所教的學生參加全鄉(xiāng)語文統(tǒng)測時,平均分總比同年級其他班高出一截。應該說,師生閱讀功不可沒。
知曉寫作,源于報紙、雜志。在村小十幾年,雖然愛讀但懶于動筆。隨著條件改善,學校每年征訂教育教學雜志,正因如此,身為村小教師的我才能感知外面的教學世界是多么精彩!那時郵遞員都是騎自行車送報,我每天都期盼著校園里響起自行車“丁零零”的聲音,報紙、雜志一到,我總爭著閱讀,手捧雜志如獲至寶。閱讀之余,我也開始嘗試練筆,由于功底太淺,加之缺乏寫作經(jīng)驗,每次投稿都是“出籠鳥兒——有去無回”。但執(zhí)著的我始終堅信,成功總是垂青于奮斗者。幾次投稿,雖石沉大海,但我沒有灰心。閑暇之余,我努力寫下教學反思、隨筆,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我內心最為喜悅安寧的時刻,在宿舍里,我打開記憶的閘門,盡情寫下一天的所得、所思、所悟。
戀上寫作,事出發(fā)表。天道酬勤,一篇源于生活的隨筆《國旗下講話該變變臉》在《中國教師報》首次發(fā)表,得到信息,拿到樣報,喜悅、激動之情難以言表,特別是后來郵遞員送來稿酬,領導的贊許、同事的羨慕更是讓我終生難忘!“處女作”的發(fā)表激發(fā)了我的寫作動力:工作之余,我寫下自己教學反思、教學隨筆;夜深人靜,我會情不自禁地在鍵盤上敲打所思、所想,我將希望與夢想變成文字。閱讀是寫作的不竭源泉,為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我加大閱讀量,學校征訂的各類報紙雜志我都要一睹為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閱讀中遇到好的文章我會摘抄或者剪貼,我還給我的剪貼本取了個好聽的名字——“采蜜集”,如今我的剪貼本已經(jīng)有了好幾本。成為《中國教師報》特約通訊員后,無論多忙,每晚都與《中國教師報》電子刊“約會”,參與論壇發(fā)言,發(fā)布校園信息,忙得不亦樂乎!
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是豐碩成果。近年來,撰寫的教學反思、隨筆、論文先后在《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班主任之友》《學校管理》《泰州教育》《姜堰教研》發(fā)表;近百篇文章參加省、市、區(qū)各級論文競賽更是捷報頻傳,多篇文章榮獲省一等獎。除此之外,我在區(qū)教育局門戶網(wǎng)站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空間,在博客上我與名師對話,與專家交流,與同行切磋。面對面的接觸,心與心的溝通,讓我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我用心靈書寫自己的日常生活感悟、記載每日教學心得,大量反映教育生活的故事在筆下誕生。我不但自己讀寫還義務擔任學?!皩粑膶W社”輔導老師。借助這一平臺,我向學生推介閱讀,學生在我的引導下泛舟書海。與此同時,我精心指導學生寫作,學生習作先后在《揚子晚報》《泰州晚報》《素質教育小叢書》發(fā)表,習作參加各級各類征文競賽時同樣收獲頗豐。
回顧自己的閱讀、寫作之路,從無書可讀到酷愛閱讀,一路辛苦、一路芬芳,讀書是我最好的修行。一路走來,我與經(jīng)典為友、與博覽同行,付出的是汗水,但享受著學習的快樂、收獲!讀書讓我擁有著詩意人生,在書籍浸潤下,氣質變得高貴而不媚俗。我在讀書中反思、成長,重建自己的人生坐標,煥發(fā)成長的內驅力,閱讀、寫作不僅讓我克服了專業(yè)發(fā)展的倦怠,激發(fā)了自身的職業(yè)熱情,享受到了教師職業(yè)的幸福,更是改變著我的行走方式,步入專業(yè)成長的快車道。近年來,我從一名默默無聞的教師成長為學科教學骨干,先后被評為姜堰區(qū)“先進教育工作者”“十佳師德模范”,成為泰州市教育學會小學品德學科常務理事、品德學科核心成員。閱讀、寫作讓我擁有了一個更加廣闊的新天地,在讀寫中我獲得了生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