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句容市第三中學 左 凱
分類教學法主要是根據相關標準來對學生進行分類劃分,并予以針對性教學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質量。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推動,在新課改下提倡在教育教學中要充分突出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原則,體現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作文作為語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同時作文水平也是對學生語文水平進行衡量的重要標準,具有創(chuàng)造性與綜合性的特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的寫作水平,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及效率,教師就應采用科學的教學方式來為學生的作文學習提供指導,并采用一定的技巧來調動學生寫作興趣。分類教學法的基本理念是因材施教,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用分類教學法具有較高的教育價值。
在班級團體中后進生的學習能力較差,并在各個班級中都普遍存在的一個群體,而這類學生普遍表現為對學習缺乏興趣和信心,學習態(tài)度懶散,不愿積極參與動手寫作、背誦或是語文活動,并擔心表現不夠好而被同學嘲笑或是老師批評。因此在對該類學生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激勵,以表揚為主,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師在布置作文題目時,可以先為學生明確作文主題,幫助學生找到寫作的切入點,這個切入點可以是以情動人,也可以是突出個性,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寫作態(tài)度進行表揚,并適當的輔助學生來進行寫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引導者角色,為學生準確的傳授知識,讓學生樹立寫作的信心,如在寫人作文《我的語文老師》中,教師在讓學生寫作之前可以讓學生先觀察自己,說話時的表情,人物形態(tài)、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分別從這幾個方面來對人物性格進行描寫與刻畫。
在每一個班級體中中等生是容易忽略的群體,這類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欠缺,寫作水平中等,難以將自身的生活閱歷用文字良好的表達出來,在寫作過程中常常出現沒話說的現象,但所寫出來的作文卻往往是條理清晰、結構完整的,主要是由于在平時學習中對于作文素材積累不足,往往會有學生為了湊字數而進行描寫,所寫出來的文章缺乏真情實意。因此教師在語文作文教學中還需要注重對中等生的指導,要求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注重對寫作素材的積累,或是可以通過指定相關書籍來增加寫作素材,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話可說,例如教師在寫作技巧的講授過程中要讓學生對日常發(fā)生的事物,或是人物、場景描寫進行細致刻畫,務必要將場景及事物活靈活現的呈現出來,如在人物描寫中應該注重對細節(jié)的描寫,如動作、神態(tài)及語言等方面。例如魯迅先生在對藤野先生描寫過程中,將藤野先生外貌、語言及動作都細致的刻畫出來,并用虛實相生或是動靜結合的方式來進行對比展示。另外,在寫作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情景交融的方式來進行人物或是場景的描寫,可以采用環(huán)境渲染法、托物寓意法等。在寫作過程中描寫是一種細致的活動,只有讓學生學會描寫,在寫作中學生才會感覺有話可說,所寫出來的文章也自然是飽滿,富有真情實感的。
優(yōu)秀生從總體上來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寫作能力,在選題立意、素材積累及布局謀篇等方面已經較為優(yōu)秀,但唯一不足的是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過于注重寫作技巧,不夠靈活,從而導致所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部分學生的文章缺乏自我個性色彩。為了促進優(yōu)秀生的進步和發(fā)展,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準確的評價,讓學生認識到在這一階段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改進,從而提高寫作質量。如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提高寫作質量,就要通過修辭的手法來取勝,文章與人一樣需要有華麗的外表來進行包裝,在寫作過程中修辭手法是一種美麗的外溢,可以帶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語言作為文章的基礎,是作者情感及內心想法的依托與載體,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就要大膽用修辭的手法來對語言進行修飾,讓文章看起來精致,并附有特色,但在包裝過程中需要對度進行精準的掌握,既不能讓文章顯得太俗套,應賦予自己的特色,同時也不能太過華美,讓文章顯得華而不實。在語文世界中舊詞新用是一種經常使用的手法,但在特定環(huán)境中同一個詞的不同用法,則會帶來不同的效果,如“我仿佛聞到了空氣中飄散著甜蜜的味道?!北娝苤?,甜蜜是一種味覺,而作者在寫作中用了“聞”這一嗅覺動詞,按照以往的理解來看這兩者的搭配是錯誤的,但這里用“聞到”“甜蜜”的方式來表達空氣的味道,空氣是無色無味的,而這種“甜蜜”的味道顯然是來自作者的內心,這種表達方式使文章看起來更加鮮活,融入了作者的內心想法,使文章更加具有生命力。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分類教學法對于提升學生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體現出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可以根據各個學生的優(yōu)勢與不足來進行針對性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