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圖書館 浙江杭州 310007)
(2.湖州市圖書館 浙江湖州 313000)
2017年10月22日至11月5日,筆者參加了由浙江省文化廳主辦、德國經濟合理化工作委員會中國中心承辦的“浙江省公共圖書館現(xiàn)代公共閱讀服務”赴德培訓班。此次培訓邀請了柏林洪堡大學圖書館與信息技術學院、波茨坦應用技術大學等單位的多位專家學者和圖書館館長進行了專題授課,并先后走訪了柏林米特區(qū)席勒圖書館、柏林州立中心圖書館、德國國家圖書館和法蘭克福市圖書館等德國多所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圖書館和專業(yè)圖書館,使學員對德國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的現(xiàn)狀和特點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和學習。本文通過對德國公共圖書館資源建設、閱讀服務、合作共享和總分館建設加以闡述,探究德國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的內在動力。
資源是服務的內容,資源建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在資源建設上沒有形成統(tǒng)一且明確的機制框架,資源同質化現(xiàn)象十分突出,導致很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德國公共圖書館的資源建設清晰且明確,從國家圖書館到州立圖書館再到地方公共圖書館,資源配置依次按照保存類、學習類和一般類進行建設,確保了服務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在德國國家圖書館,每天有7 000件的新增文獻入藏,地下三層9萬平方米的書庫全部處在恒溫恒濕的良好保存環(huán)境中。在利用方面,只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且年滿18周歲才可以申請成為其讀者,文獻也只限館內使用,預約取閱,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了資源的真正有效利用,為專業(yè)化研究提供可靠的保障。州立公共圖書館的資源建設立足科研和大學學習,館藏建設重點保存當?shù)匚幕z產,如古文獻、本州出版物或有關本州的讀物。地方公共圖書館的資源建設立足一般使用,配置更多的兒童青少年書籍等。合理有效的分級資源建設兼顧了日常使用、學術研究和專業(yè)化的需求,確保了資源利用的精準性和最優(yōu)化。
分級資源建設只是從大的層面保證了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在小的層面,地方公共圖書館的資源配置也不是“你有我也有”的復本疊加,更多的是根據社區(qū)群體的需求來配置資源。據柏林米特區(qū)席勒圖書館Stefan主任介紹,米特區(qū)有35萬人口,近幾年每年增加1萬人口,移民主要來自歐洲其他地區(qū)和阿拉伯,人口結構的變化帶來館藏結構的變化。圖書館下屬7個分館,每個分館都有自己的收藏特點,每年都要根據每個分館所服務區(qū)域的讀者需求特點和變化來配置圖書。具體做法是各個分館的工作人員對所服務社區(qū)居民進行需求調查,獲得第一手資料,每年在進行文獻資源建設規(guī)劃時,總館和各個分館的工作人員會進行一次充分的討論,來確定各個分館的館藏重點和資源配置比例。
資源的更新和剔除是優(yōu)化館藏結構、提高館藏質量、提升資源利用的有效手段。德國公共圖書館的資源年更新比例設置為存量的15%,目前只達到6%,雖然尚未達到目標,但目標清晰可見。反觀我國公共圖書館界,至今未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受重藏輕用傳統(tǒng)思維、評估壓力和缺乏價值判斷等因素影響,館藏數(shù)量呈直線上升態(tài)勢,但資源更新和剔除工作嚴重滯后,導致館藏利用和服務效能降低。洪堡大學圖書館與信息技術學院Konrad教授對資源更新和館藏剔除工作提供了自己的解決思路:如果一個城市有5萬人口,根據人均2冊的目標計算,額定館藏存量目標為10萬,在達到存量目標且人口數(shù)量不變的情況下年新增館藏應該有1.5萬冊,建議同時剔除館藏1.5萬冊以維持館藏平衡;如果城市人口增加到6萬,館藏存量應為12萬,根據更新比例計算年新增館藏應達到1.8萬冊;如果財政資金只能購買館藏1.5萬冊,那剔除數(shù)量只能降到1.2萬冊以達到館藏平衡。
德國公共圖書館與教育的聯(lián)系程度十分緊密,特別是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的閱讀服務,圖書館是校外的教育中心。柏林州立中心圖書館兒童與青少年部專門從事兒童與青少年的閱讀服務工作,其活動分成學習型的活動和業(yè)余型的活動。其中,學習型的活動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幫助兒童做作業(yè),圖書館會邀請大學生每天免費輔導兒童完成家庭作業(yè),同時圖書館也會定期為中小學生如何制作PPT和網絡搜索提供幫助。柏林米特區(qū)席勒圖書館每年要給5萬學生上閱讀指導課,同時為兒童和青少年舉辦各種讀書會以吸引他們到圖書館來。法蘭克福市圖書館的服務重點就是教育和學習,圖書館從政府的文化機構劃歸到教育機構,所以跟教育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近些年不斷增加青少年閱讀和小組活動的空間。
德國公共圖書館與教育的對接不僅體現(xiàn)在自身的定位上,還提出了諸如“圖書館+學?!薄皥D書館+幼兒園”等概念,這與我國圖書館界經常提及的“圖書館+互聯(lián)網”的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卻又有所不同。我們強調的是技術手段,德國圖書館人更強調用戶群體。圖書館需要技術的推動,但歸根到底還是要依靠用戶。德國公共圖書館的“圖書館+教育”服務模式體現(xiàn)在閱讀服務的方方面面,柏林米特區(qū)席勒圖書館專門印制了針對幼兒園小朋友和中小學學生的雜志和手冊到幼兒園和中小學發(fā)放,吸引他們到圖書館來。法蘭克福市圖書館的汽車流動圖書館在網點設置上充分考慮幼兒園和中小學的需要,特別是沒有學校圖書館的中小學的需要。國家圖書館也提供了針對兒童、青少年及有小孩家庭的教育服務,每年的4月和9月還針對大學生開展集中參觀引導,提高他們使用圖書館的能力。
分級閱讀是指從兒童的身心發(fā)展、思維發(fā)展等特征出發(fā),為使兒童讀物更加符合兒童閱讀興趣和能力,而對不同成長階段的兒童實施的閱讀計劃[1]。分級閱讀能指導兒童根據自己所處的閱讀水平,選擇與自己身心發(fā)展相適應的讀物,從而促進兒童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德國公共圖書館兒童分級閱讀起步早,發(fā)展成熟。由德國圖書館協(xié)會牽頭開展的“閱讀起步”項目專注學前兒童,通過兒科醫(yī)生向每個剛出生的寶寶贈送一個閱讀禮包,里面有圖書館的信息、適合寶寶閱讀的書籍和父母指南等。柏林州立中心圖書館定期為0~2歲和3~6歲的兒童家長分別舉辦閱讀推薦活動。法蘭克福市圖書館針對2~3歲兒童開展文字游戲活動,如找一本適合該年齡段的圖書進行尋寶游戲等;針對4~5歲兒童開展繪本互動,通過視覺喚起小朋友的閱讀興趣;針對6歲以上的兒童選擇引導其成長的書籍,通過手工游戲和短片的形式進行;針對10歲以上的兒童開展詩歌工作坊;針對11歲以上的兒童開展情節(jié)小說續(xù)寫展示,等等。所有閱讀活動的開展既遵循了分級閱讀的理論指導又不拘泥于某個模式化的年齡段,根據活動開展的效果調整參與小朋友的年齡段,每個活動每年都定期開展,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德國圖書館類型眾多,沒有從上到下的集中統(tǒng)一管理,但并沒有阻礙圖書館發(fā)展的腳步,究其原因,除圖書館自身的責任和使命擔當外,還得益于圖書館之間的緊密合作。德國圖書館的合作體現(xiàn)在不同類型圖書館的橫向合作和同類型圖書館之間的縱向合作兩方面。例如,勃蘭登堡州聯(lián)網數(shù)據化項目涉及州內眾多的文化機構,圖書館、博物館、文獻館等所有文化機構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負責整個項目的規(guī)劃,下設一個專門工作小組做具體工作。根據任務分工,文獻搜集工作由地方文獻館和圖書館負責,文獻數(shù)字化工作由波茨坦應用技術大學負責,文獻的平臺展示由專門的機構負責,整個項目機制的建立充分體現(xiàn)了合作的精神。法蘭克福市圖書館與中小學圖書館之間也有著緊密的合作。法蘭克福市有160所中小學,大部分學校都有一所圖書館,市圖書館對學校圖書館給予一定的支持和人員培訓。
德國數(shù)字化項目的技術發(fā)展水平基本與我國數(shù)字化發(fā)展水平相同,但德國數(shù)字化項目的開放共享程度高于我國。前文說到的勃蘭登堡州聯(lián)網數(shù)據化項目的目標之一就是為全體市民服務,每個市民都可以通過展示平臺檢索和瀏覽到這些數(shù)字化文獻,并且圖書館和文獻館要主動向外推介這些數(shù)字化內容,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利用這些文獻。德國數(shù)字圖書館項目是一個全國層面的數(shù)字化項目,該項目是把德國境內所有圖書館、檔案館等文化機構的數(shù)字化文獻全部集中起來,通過建立中央的統(tǒng)一平臺向所有人群服務。目前該項目已經有360家單位加入,還有4 300多家各類機構有興趣加入進來。德國數(shù)字化項目的開放共享程度可見一斑,反觀我國圖書館界,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和其他類型圖書館仍然是自成一體,數(shù)字化項目的行業(yè)內開放共享尚且沒有完全實現(xiàn),更遑論不同行業(yè)的圖書館了。
德國圖書館界重視且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和合作。其對中國圖書館的認知在改變,對與中國圖書館交流合作的愿望也變得更加強烈。在海德堡市文獻館,包彼得博士熱情回憶了他在中國拍攝電視紀錄片的畫面,介紹了海德堡市文獻館與中國合作舉辦的各類文化交流活動,并表達了繼續(xù)加強交流合作的愿望。在柏林米特區(qū)席勒圖書館,我們與Stefan主任就少兒閱覽區(qū)的空間布局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雙方約定就此問題進行后續(xù)交流和合作。在法蘭克福市圖書館,我們與德國同仁就閱讀活動、流動圖書車服務等進行了熱烈的探討,并期待雙方后續(xù)的交流合作。
在德國,設立在鄉(xiāng)村或鎮(zhèn)的第一層級圖書館因服務人口少、規(guī)模小,顯然沒有再設立分館的必要;處于第四層級的國家圖書館或專業(yè)研究型圖書館職能方向在于專業(yè)研究、政策推動等,普惠性閱讀服務不在其職能范圍之內。因此,上述兩種圖書館不設立分館。處于第三層級的州立圖書館和第二層級的市立圖書館一般根據其服務的地域范圍、人口等要素設立一個或多個分館,這些分館與總館共同構成該地區(qū)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一般來說,州立圖書館和市立圖書館設立分館的機制比較靈活,按需設立。以柏林市為例,柏林州立中心圖書館共設有3個分館,分別是柏林市圖書館(Berliner Stadtbibliothek)、美國紀念圖書館(Amerika-Gedenkbibliothek)、柏林州政府圖書館(Senatsbibliothek Berlin)。柏林共有12個區(qū),每個區(qū)的圖書館都設有多個分館,這些圖書館及其分館共同構成了柏林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
德國圖書館的館員分為公務員和職員,其中職員又包括中級館員和初級館員。此外,德國的公共圖書館大量基礎性工作由志愿者完成。在我國各級公共圖書館中,具有較高學歷或職稱、擁有國家事業(yè)編制身份的館員一般留在本館工作,大量沒經過專業(yè)培訓、不具備系統(tǒng)專業(yè)知識的勞務聘用員工、志愿者被派往分館。而德國的情形是無論何種身份的員工,均有機會或選擇的權利,決定是在本館或者分館工作。館員一般會根據自己所在區(qū)域、交通、個人興趣等因素綜合考慮,最終決定在某一分館工作,從而使各個分館的人才結構總體比較均衡。這一均衡的館員服務機制從根本上保障了分館在服務水平和能力上與總館保持平衡,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德國的公共圖書館資源采購采用統(tǒng)一的配送機制。1947年設立的公共圖書館采購中心,以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形式負責向全德圖書館提供館配服務。各公共圖書館及其分館的資源均由采購中心統(tǒng)一采購、統(tǒng)一編目、統(tǒng)一配送。同時,大多數(shù)州的圖書館聯(lián)合體也會對區(qū)域內公共圖書館的資源進行統(tǒng)一編目和調配。例如,柏林州立中心圖書館作為柏林地區(qū)以及柏林與其他地區(qū)館際互借系統(tǒng)的中心,對柏林地區(qū)所有公共圖書館的編目進行電子化,提供統(tǒng)一檢索服務,同時負責給柏林各區(qū)圖書館統(tǒng)一提供館藏,以及替他們辦理向其他州的館際互借手續(xù)。資源的統(tǒng)一采購編目,確保了總分館之間資源配置的總體平衡。
德國公共圖書館及其分館均向讀者提供無差別的文化服務。德國的公共圖書館非常強調讀者服務,特別重視為老年人、青少年、殘疾人、少數(shù)民族和外籍人員等社會弱勢群體服務。所有讀者服務在總館與分館之間是按需配置的,并不會對總館有所傾斜。如近兩年來大量的敘利亞、伊拉克和北非難民涌入德國,在難民聚集的地區(qū),公共圖書館分館還專門采購了面向難民的語言文字書籍。一些公共圖書館還開展送書上門服務,并且經常發(fā)放館藏目錄給讀者,以便讀者選書。除了常規(guī)的文獻查詢、借閱服務之外,各公共圖書館及其分館還常年提供類型不一的大小展覽、朗誦會、音樂會等文化服務,讀者可從圖書館門戶網站或每月印發(fā)的傳單上獲取圖書館舉辦這些文化活動的信息并免費參加。
目前整個德國有1 900個公共圖書館,3 000多個服務網點(分館)。全德國持證讀者達到1 000萬人,占總人口的八分之一,其中活躍讀者超過555萬人(一年至少借過一次書),年入館人次9 874萬,網上訪問1 774萬人次。年文獻外借量約3.07億件,平均每個德國市民外借3.8件,圖書館已經成為德國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德國圖書館事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源于其完善的資源、精準的服務、高效的合作和均衡的理念。我國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要學習借鑒德國的經驗,提高資源的有效性、服務的針對性、合作的開放性、布局的合理性,使圖書館服務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