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段艷巡
玉雕藝術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依靠自身的智慧為滿足精神需求而創(chuàng)造出的獨特藝術形式。探索玉雕創(chuàng)作方法可以發(fā)現(xiàn)玉雕創(chuàng)作的不易。隨著雕刻技藝的發(fā)展和提高,人們對藝術品鑒賞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斷增強,優(yōu)質優(yōu)工的雕刻品普受歡迎。所以玉雕藝術的創(chuàng)作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看玉質,認清是新玉還是老玉,這對后期的雕刻極為重要,老玉的表面有一層氧化的玉皮,俗稱“包漿”,像秋梨的皮,與玉的天然色有明顯的區(qū)別,而新玉是沒有的。另外玉質應以溫潤、縝密、光澤如脂肪,半透明而顯敦厚拙樸的為上品。粗糙干燥、無光澤、不透明又有瑕疵的為下品。聽聲音,真玉聲音清脆,反之聲音悶啞。測試,真玉從玻璃上劃過,玻璃上留下劃痕,而玉石本身則絲毫無損。但以上這些方法對于初學者來說并不是易事。下面介紹的方法,是簡單易學非常實用的。手中拿到一件玉器,判斷是不是真玉,實際上只要走一步就行。把這件東西放置聚光燈下,橫向照射玉器看里面的內(nèi)部結構,如看到里面有明暗交替的云絮狀紋理那就是真玉。但是我們需要對云絮狀紋理有一個理解。云絮狀紋理的理解是這樣的:明就是云絮,暗就是冰點。云絮比冰點白亮一些,容易識別,所以稱明,而冰點盡管比云絮更透一些,但感覺比云絮暗澹一些,不易識別,所以稱暗。
對一塊玉料進行雕刻,首先要把這塊玉料審察清楚。察明這塊玉料的內(nèi)外情況,弄清玉料的形狀、體積、顏色、花紋。還要察明玉中有沒有綹,綹的大小、深度、走向;玉中有沒有裂,裂的長短、深度、趨勢;玉中有沒有臟,臟的部位、面積、深度;玉中有沒有石線、雜質等,這些具體情況都必須清楚,只有搞清上述情況才能合理運用這塊玉料,才能選準合乎這塊玉料的題材。對玉中的綹,要利用剜臟去綹的技藝,能去凈的一定要去凈,綹的存在會影響到玉的質量,進而影響作品的藝術效果??墒?,有的玉料的綹、裂,是無法完全可以去掉的,這就需要作者在設計、雕刻過程中進行掩飾,如果處理好了是看不出瑕疵的。
根據(jù)玉料的形狀、顏色、花紋及綹、裂的分部情況進行構思立意,不是想要把這塊玉雕成什么,而是要看這塊玉適合雕什么。要根據(jù)玉料的具體情況構思立意,不可主觀臆斷。考慮畫面上要設計哪些具體內(nèi)容,需要用什么手法去雕刻,是單體雕刻還是組合雕刻,是純物體雕刻還是帶景物雕刻以及顏色運用。考慮雕刻內(nèi)容時也不能忘了雕刻手法,哪個地方需要什么樣的手法都應做到心中有數(shù)。但若想雕刻出優(yōu)秀的玉雕藝術品,光有手法還不夠,玉雕作品中必須融入我們的靈魂,注入我們的思想,有藝術性,有觀賞性,讓觀賞者感受到作品如同一本書,韻味豐富,充滿美感。在反復“閱讀”后,能夠與之產(chǎn)生共鳴,并得到啟發(fā)。這樣的玉雕作品才能體現(xiàn)出創(chuàng)作者的精神境界。
所謂形者,即尊重原料以造型,玉石是天然寶石,資源稀貴,所以不能像木雕或其他雕塑作品一樣大刀闊斧取舍,要求其外形與天然石形,要求其外形與天然石形相近,形成玉石獨特的,有別于其他雕塑造型的圓渾古樸、外圓內(nèi)細的藝術風格。所謂神者,即賦予玉石以生命,玉石種類繁多,色彩豐富,形態(tài)各異,結構不同。因此,創(chuàng)作者的思路將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由于可操作性極強,所以同一塊玉石在不同的創(chuàng)作者面前產(chǎn)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可能千差萬別。
根據(jù)玉石的天然色澤、形狀、紋理進行構思設計,雕刻出造型和色澤適合的作品,是玉雕的主要藝術特色。用玉雕作品的形態(tài)來傳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使形似而神更似更是難上加難。這就要求創(chuàng)作者把握住審美中的聯(lián)想,發(fā)揮想象力、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通過聯(lián)想要賦予審美對象情感和含義,將神與形相結合,將藝術與審美融為一體,達到完美的呈現(xiàn)。玉雕藝術是特殊的藝術,是造型藝術、色彩藝術、刀法藝術、技法藝術的綜合反映。例如在一塊玉石含有紅、黃、白、綠、紫顏色,先要確定雕刻什么。如果是以山水雕刻為主,往往是取中白色為山體,其他顏色作陪襯。例如太陽、花草樹木、野獸等,先確定它們分布在哪,進而再確定在哪里雕刻人物,哪里雕刻動物,哪里雕刻花草樹木。創(chuàng)作者要區(qū)分好顏色的界限來體現(xiàn)用色的巧妙??傊?,將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融入其中,把玉料的形進行提升和升華,使其富有靈動性,進而達到形神兼?zhèn)涞男Ч?/p>
參考文獻:
[1]吳文彬.藝術中的雕刻[J].美與時代:中旬,2014(1)15.
[2] 蘇楊,楊艷紅.徽派玉雕藝術創(chuàng)作技巧探析[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