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項城市教師進修學校 崔春堂
提起作文,最有權(quán)威的發(fā)言人當屬“怕”——學生“怕”寫,老師“怕”教,家長“怕”輔導。也經(jīng)常聽到老師報怨:現(xiàn)在的學生不想寫作文,勉強寫了,也是七拼八湊的,不怎么樣;你辛辛苦苦的給他們批閱、修改、評價之后,發(fā)到他們手中,他們看也不看一眼就放到了一旁。是啊!為什么會這樣呢?
也許作文教學中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能多少說明點問題,那就是有些老師對學生作文的批閱評價實在讓人不敢茍同。試想一下:當學生打開作文本,每次看到的都是“書面干凈、字體工整、語句通順……”毫無新意而又冠勉堂皇的評語;或者“優(yōu)秀、良好、合格……”之類的等級評定;更有甚者滿篇不見批閱痕跡,只在篇末寫了個大大的“閱”字,亦或一個兩位數(shù)的得分。面對這樣的批閱評價,不要說學生,就是教師自己都會“日久生厭”。若看到是“語言拉雜、文不對題、滿篇不知所云”等等這樣的評價呢,學生心情又當如何?學生還能急于閱讀教師對其作文評價?學生還有想寫作文的激情?當然學生“怕”作文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不是三言兩語能講清楚的事,或許這只是一粟一芥。怎樣才能讓學生不“怕”作文呢?
心理學研究表明渴望成功是每個人與生具有的心理品質(zhì)。每個人都有很強的榮譽感和成就感,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表揚,一次成功的體驗能讓多數(shù)人終身受益。因此,讓學生作文后獲得成功體驗就顯得非常必要。那么,如何讓學生獲得強烈的榮譽感與成就感呢?作文評價就是良方。所謂評價,就是一個增加學生學習自信心,強化學生學習內(nèi)動力以及重視學生學有所成的機會,對教育教學活動起著十分重要的導向、診斷、反饋和激勵作用;其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改善教師的教學。因此,教師對學生作文進行批閱、修改、評定時應(yīng)充分發(fā)揮評價的多種功能,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與愛好,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當老師把“你真棒”“太聰明了”“真是個有想法的孩子”這樣的作文評價寫給一個五、六年級或更高年級的學生時,他們會怎樣看、怎樣想呢?對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興趣又會起著多大的激勵作用呢?如果寫給一、二年級的孩子們呢?顯而易見,這樣的作文評價對第一學段的孩子來說激勵作用更大!楊克順老師在談快樂作文教學應(yīng)遵循的規(guī)律時指出:“作文教學要順應(yīng)兒童的自然天性,了解和把握孩子心理發(fā)展的年齡階段特征?!弊魑脑u價作為作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理應(yīng)遵循這一規(guī)律。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寫作評價,應(yīng)按照不同學段的目標要求,第一學段主要評價學生的寫作興趣;第二學段要鼓勵學生大膽習作;第三、四學段要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為此,老師在對學生的作文寫評價時要以人為本,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
常期以來教師只注重了對學生“創(chuàng)作成果”的評價(終結(jié)性評價),卻忽視了對同等重要的“創(chuàng)作過程”的評價(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關(guān)注的是過程,有利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反饋、改進和習慣的養(yǎng)成。當教師用“讀到這段話,老師仿佛看到你深思的小模樣,你的想象力真豐富!寫的真感人!”“讀了這篇作文,老師想你一定是又快又好地完成了作文,并且很高興,是吧!”“這個詞語你一定沒少動腦筋,看用的多生動!” “你把這個小故事定得這么詳細、完整,平時一定沒少讀書、練筆,真是一個愛學習的孩子!”等等這樣的評語來評價,從某種程度講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讓學生覺得整個作文過程就是一件快樂一事,形成“我不寫我就不快樂”的認識。因此,教師要學會透過“成果”看“過程”,以評價“過程”來評價“成果”。
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中指出:“要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根據(jù)需要,可讓學生家長、社區(qū)、專業(yè)人員等適當參與評價活動?!痹谖覀兊淖魑慕虒W中能對學生作文作出評價的似乎只有語文教師一人,這種一元主體的評價對作文教學來說是不利的,由于缺乏被評價者的參與,因而不能引起被評價者的“共鳴”,有時可能產(chǎn)生對立、抵觸和厭倦情緒。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yīng)提倡作文評價主體多元化,“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者有機結(jié)合的評估體系,使教師、學生、家長和其他社會成員都參與到評估中來,形成多元化評估主體?!币膭顚W生對作文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學生作文評價,建議有條件的學校主動策劃和組織有一定專業(yè)水準的作文評價活動,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興趣。
作文修改究其實質(zhì)而言就是對作文認可與否定的評價。無論任何評價主體對作文中錯字、錯詞和錯誤標點的訂正,對不通順、不完整、表意不明語句的修改及冗余句段的刪除等,都是對作文做出的否定式評價。作為語文教師要對這種“修改評價”進行關(guān)注,尤其要關(guān)注學生修改的態(tài)度、過程和方法。教師要對學生的這種“修改評價”作出必要的評價,并以此引導學生通過自我修改與互相修改,取長補短,促進合作,增進了解,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總之,學生作文后教師應(yīng)以人為本,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chǔ)上,關(guān)注學生的個性差異靈活恰當?shù)剡\用多種評價方式,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喜愛寫作的情趣。
【1】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2】楊克順.好作文是這樣煉成的.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4)
【3】張其志.多元智能評估的主要觀點及操作要領(lǐng).課程·教材·教法,2005(2)
【4】王穎.多元智能理論對我國教學評價改革的啟示.河南大學,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