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師范大學錦園小學 李 鴿
教育部下發(fā)的《關于中小學加強寫字教學的若干意見》文件中指出:“熱愛祖國文字,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具備熟練的寫字技能,并有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是現(xiàn)代中國公民應有的基本素養(yǎng),也是基礎教育課程的目標之一。教師應設計生動、活潑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寫字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語文的最終目的是落實在讀和寫。寫一手規(guī)范、端正、整潔的字也是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下面主要談一談我在寫字教學前觀察漢字的具體方法。
漢字的書寫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的。因為初寫漢字的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如果寫字不加引導,經常會看到,有的同學寫字隨意歪斜,有的整篇比較瘦長,有的每個字個別筆畫突出,還有的漢字的形體結構不協(xié)調,在初期書寫的時候,沒有書寫規(guī)范的情況下,后期沒有可以糾正,很可能就伴隨終生。作為老師,在孩子習字之初,教給孩子正確的寫字方法,并且養(yǎng)成習慣,是十分關鍵的。
古人在練習書法時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讀帖。因為讀帖鍛煉人的眼力心力。只有使帖字入于眼,記于心,方能臨時出于手,顯于紙。唐代孫過庭在《書譜》中強調:“察之者尚精”。即觀察是寫字的重要方法?,F(xiàn)代生字教學亦是如此。寫字教學的第一步就是教會學生在下筆之前仔細觀察。
許多同學容易把字寫得過大或者過小,就是因為沒有仔細觀察每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例如,在寫“我”字時,學生容易把字的兩遍寫散開。這時,教師就要提醒學生觀察,豎勾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左半格偏右),斜勾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左上格起筆到右下格中心)通過筆畫在田字格具體位置的觀察,字就可以寫得大小適中,結構合理。
寫獨體字時多要注意關鍵筆畫。關鍵筆畫就像一個人的靈魂,有了靈魂的人看起來更生動。漢字的關鍵筆畫寫好了,也可以使整個字更有氣質。例如,新人教一年級初學“鳥”字時,我先讓學生觀察重點筆畫豎折折鉤“”,這個筆畫中,橫比較長,豎勾稍微向內收,就像小鳥的腳要往前收。鳥站穩(wěn)了,整個字就有精神了。在寫獨體字“本”時,我問學生:“這個字的關鍵筆畫是什么?”通過我的幾個“本”(不同部位突出)字的對比書寫,學生就會看到,“本”字撇和捺要舒展,這個字才會漂亮。
在備課時,我們要先把學生在書寫時出錯較多的字記下來。比如,垂露豎和懸針豎是學生容易忽略的部分。在《小書包》這一課中,“早”“書”是懸針豎,“本”的豎是垂露豎,教學時要提醒學生觀察兩種豎的書寫變化,最后由教師總結?!半丁笔菍W生在書寫時易出錯的部首,尤其是在寫“丿”時,容易和“一”的末尾連成一筆寫成“フ”。這時,就要引導學生觀察撇的起筆,應該是在橫的后半部分,在第一遇到反文旁是就把這個偏旁作為教學的重點,可以避免以后難以糾正的問題。
教學合體字時,我特別強調字的穿插避讓關系。例如,二年級上冊的“作、信、都、論、封”等字時,我提醒學生觀察字的部件寬窄關系,由此得出:左右結構的字,部首一般都寫得比較窄。在教學“觀、食”兩字時,我引導學生觀察部件的改變。例如,“觀”字,因為右邊還有見字,為了避讓右邊,使字看起來比較緊湊,所以“又”的最后一筆變成了點。漢字為了更加美觀不單調,一個字里面不會出現(xiàn)相同筆畫,例如“食”的最后一筆變成了長點。相互避讓穿插的筆畫就像是謙虛團結的中國人一樣,精神是相通的。
有位老師在上公開課《四季》時,把“機”和“朵”放在一起,讓觀察兩個字,說說相同和不同之處。很快,學生就發(fā)現(xiàn)“幾”字在不同位置,筆畫發(fā)生了變化。在教學“都”字時,我把“陽”和“都”放在了同一張PPT上,對于這個熟悉雙耳旁,讓學生觀察她在每個字的不同位置。通過直觀對比,孩子們總結出:雙耳旁在左時,寫得比較高,雙耳旁在右時,寫得比較低。
這一系列的不斷觀察,不斷總結,讓孩子們對寫字非常感興趣,他們樂意去探究漢字的書寫規(guī)則,并且對自己的書寫越來越有自信。
《魚游到了紙上》這篇課文寫的是少年畫的魚栩栩如生,是因為魚先游到了他的心里。鄭板橋畫竹清新脫俗,就是因他胸有成竹。學生在書寫之前的觀察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把范字的間架結構,書寫規(guī)律分析透徹,才能在下筆的時候運籌帷幄。不僅如此,每次書寫之前仔細地揣摩,還可以使學生靜下心來,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長此以往,眼過千遍記形,手寫幾遍會意,知行結合,才能寫每一個字都力求完美,精益求精,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