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莊第四十一中學 王 立
積累寫作素材是作文的基礎,初中生作文素材的積累要循序漸進。教師要引導學生欣賞名著經(jīng)典片斷,積累佳詞妙句,要求學生在詩海泛舟中采擷。讓學生把積累的素材進行加工、提煉、整理,寫出的作品才能有思想、有內(nèi)涵、有靈魂。因此,有效的素材積累方法,是學生作文的“有源活水”。
初中語文教材中所選的美文,每篇文章有自身的特色。部分教師在教學時,把文本支離字、詞、文章的理解,忽視了文章的語言、結(jié)構、情感等在寫作中的作用。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身的生活、體驗、情感、感悟從文章中發(fā)掘,體會作品的真諦。
學習教材中的文章,指導學生圍繞主題選材要有技巧。在教學《最后一課》時,文章并沒有寫普法戰(zhàn)爭有關的內(nèi)容,作品是如何描寫法國戰(zhàn)敗,人民對入侵者的憎恨、對祖國深深的熱愛?作者并沒有直接描寫戰(zhàn)爭的殘酷場景;普魯士士兵的燒殺掠奪;法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敵人;戰(zhàn)爭帶給人們的苦痛。而是通過一個淘氣調(diào)皮的男孩作為主人公,通過他無知而稚氣的口吻以及心理的變化——最后一課,從此學校不許再教法語,小孩要學習統(tǒng)治者的語言。文章將人物的情感和心理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通過教師在這節(jié)課的點撥,學生在半命題作文中“微笑”中寫《父愛·微笑》,文中以父親給女兒做飯一件普通的小事為中心,運用多種記敘方法,“愛與微笑”貫穿始終,讓讀者深深感受到父女間的關愛。
語文教材文本中展現(xiàn)的生活、人物塑造等,都可以成為學生創(chuàng)作中好素材:如愛國志士屈原、文天祥;指引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魯迅;為科學有獻身精神的居里夫人等。在表現(xiàn)人物氣節(jié)中,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風亮節(jié),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的精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些有哲理句子“滿招損,謙受益”“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等名句,都可以作為學生寫作的素材。要用好教材,要巧用、活用,學生寫出的文章才能生動、充實、更有內(nèi)容。
教師引導學生學好語文教材,應引導學生讀一些名著、雜志、報刊等獲取多的寫作素材。讀書是與作者心靈進行溝通、好像與作者面對面交流。一些課外讀物涉及生活的許多方面,是自然和社會體現(xiàn),是凝結(jié)作者勞動 結(jié)晶,為學生提供廣泛采擷的素材。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獲取新知識、拓展視野、熏陶學生的行為和思想,同時是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渠道。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要培養(yǎng)好的讀書習慣,讓學生自覺讀,讀的同時摘抄好的詞語、句子,隨時寫出自己的閱讀心得或感悟??梢宰x中外名著,讀有關科普知識的書籍,可以涉及人文、哲學、藝術之類的書籍,要做到持之以恒??梢圆扇《嘈问降淖x:精讀、略讀、泛讀等,要根據(jù)書籍的內(nèi)容決定,遇到好的段落可以背誦,在以后的寫作中適當運用。
話題的作文訓練中,學生以“誠信”為主題,以阿Q為敘述對象,創(chuàng)作出一篇佳作。以阿Q的語氣,描寫了社會中的一些不良風氣,有些人“誠信”道德的缺失,學生在文章結(jié)尾升華誠信主題。從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小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理解的十分深刻。有一同學在閱讀了《水滸傳》以后,寫了一篇文章,作者讓朱貴穿越到現(xiàn)代來開店,目的文中的人物來反映現(xiàn)實生活,學生感悟到自己生活很幸福、和諧。課外書籍浩瀚如海,要引導中學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生要靈活積累、合理運用這些素材,這樣學生寫出的作品才有創(chuàng)意。
有一些中學生作文時,虛構離奇的情節(jié),編造荒誕的故事,沒有真實生活的影子,對生活中的一些情節(jié)或行為熟視無睹,許多寫作素材與學生無緣。作文“我讀 ××”,有學生寫了《我讀金庸》,學生選題不錯,但作品內(nèi)容,學生對金庸知之甚少,只看了幾部根據(jù)金庸作品改編的電視劇,文中只對電視劇做了一些評價,文章內(nèi)容空洞,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學生并沒有全面的了解金庸本人。
在生活中選材,寫親身經(jīng)歷、所見所聞真實純在的生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文章才會吸引人、感動人。朱自清的《背影》通過對父親“背影”的描寫,流露出父子間的真摯感情,把父子間深沉的愛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教師要引導學生汲取生活中的脈脈溫情、小小的漣漪,展現(xiàn)人世間的情感。老師讓學生用眼去觀察生活,用心去聆聽、品味生活的點滴:一個善意的微笑,父母的白發(fā),教師期盼的眼神,都可以牽動學生的思緒,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源泉 。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用“心”觀察生活,用“心”體驗、感悟生活,調(diào)動自身多種感官,運用想像找出景物所蘊含的真諦,挖掘人生的哲理、社會的意義?;ú輼淠炯吧鐣罡骶咔閼B(tài),所見之物有可能觸動學生的心弦,心中的情感溢于言表,隨時把見聞和感想記錄。要堅信學生日積月累,就能寫出好文章。
社會生活豐富多彩,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diào)查活動,在自然中欣賞綺麗風光,到田間、工廠等體驗勞動的艱辛、快樂,提供場地讓學生進行實踐,告訴學生活動目的,在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及時對活動進行總結(jié),分享活動的樂趣,敘述活動的收獲及感想。學生參與實踐的過程,寫出的作品流露出自己的情感,這樣的文章比較真實,學生能抓住作品的靈魂。多彩的生活是學生取之不盡的創(chuàng)作源泉,教師要有意識的知道學生觀察、體驗,提供的寫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