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吳 銎、徐 星
12月5日上午,“絲綢之路琵琶行——吳蠻絲路音樂工作室·西安”授牌儀式暨訪談在西安音樂學院舉行,吳蠻絲路音樂工作室與西安音樂學院將建立音樂文化交流合作平臺,為中外音樂教育、文化交流架起一座橋梁。此次活動由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出版社社長兼總編洛秦教授主持,洛秦教授從他們之間的“緣分”談起,再引申到琵琶大師吳蠻的世界音樂敘事,一幅幅真實的畫面感動著在場的每一位聽眾:
她是響譽國際樂壇的琵琶演奏家,她是跨界音樂與跨界文化交流的領軍者,她為琵琶賦予了全新的定義。她不僅僅是琵琶音樂的代言人,更是中國音樂的使者。她為琵琶尋根開啟邊疆絲路之旅,為中國古典音樂帶來新生,為中西音樂的融合做出了貢獻。
◎ 趙季平、吳蠻和馬友友——吳蠻供圖
洛秦:我跟吳蠻的“緣分”可以從很小的時候說起,我們都是杭州人,兩家是世交,吳蠻的父親是著名的畫家吳國亭先生,我弟弟的啟蒙老師就是吳先生,四十年來一直有交往。吳蠻的名字很有深意,她的父母認為女孩子要堅強,性格要開朗,也因為詞牌名《菩薩蠻》是西域來的能歌善舞的美女的意思。
吳蠻:對。所以淵源很深,這就是“緣分”,而且我們倆都在音樂這個行業(yè)。
洛秦:吳蠻與西安音樂學院很有“緣分”,她與著名的作曲家趙季平先生有很多合作,趙先生還特意為吳蠻寫了一首協奏曲《第二琵琶協奏曲》。西安音樂學院的喬建中先生也為吳蠻寫了一篇好文章。最重要的是吳蠻和西安——絲綢之路的源頭有“緣分”,吳蠻的絲路音樂工作室安置在西安音樂學院這就是最大的“緣分”。
洛秦:今天我們從吳蠻老師的琵琶聊起,2013年10月9日,著名的《紐約時報》頭版頭條發(fā)表了一篇名為《瑰寶樂器的再次綻放——吳蠻使用她的新琵琶與哈特福德交響樂團的首演》,使得全美國人都知道了她。
◎ 1999年美國Spoleto Festival . 參與室內歌劇《銀河》主演織女(盛宗亮作曲)——吳蠻供圖
吳蠻:這是很有意思的一次經歷。首先,我想說每一位演奏家都把自己的樂器視為珍寶,我們經常有旅行演出,坐飛機就存在行李托不托運的問題,我一般都喜歡自己背著樂器上飛機。2013年,我搭乘美國航空公司的航班去參加一個國際音樂節(jié),我背著琵琶上飛機,空中小姐不允許我自己安置。她非常粗魯,也不懂樂器,放置后琴從行李架上跌下來,摔斷了琴頭。當時我的心情幾乎快要崩潰,已經說不出話了。航空公司起初沒有理睬這件事,但我想讓航空公司知道樂器對演奏家的重要性,因此一直與他們交涉。之后我把這件事放在社交平臺上說出來,大家紛紛展開音樂家的旅行生涯的討論,很多人也把自己的類似經歷發(fā)到了網上,后來航空公司也意識到這件事的嚴重性,積極來解決,對音樂家來講也是壞事變好事。
可能是因為我的名字、我的成就,《紐約時報》才會寫這樣一篇文章,演奏中國民樂的演奏家能在美國得到這樣的關注,我個人覺得也是蠻幸運的事情。航空公司后來就承擔費用讓我回到北京重新定做了一把琴,我喜歡的琵琶的聲音是厚一些,不喜歡亮的音色,所以專門讓師傅給我做的這把琴。這把琴我用了三年,現在我一直帶在身邊使用。
洛秦:吳蠻之所以取得這么多的成就,是因為她不僅僅是一位優(yōu)秀的琵琶演奏家,更是一位音樂家、藝術家。 她的演奏賦予了傳統(tǒng)曲目新意,投身創(chuàng)作、作曲,同時提倡回歸演奏本源——即興演奏??隙ㄓ泻芏嗳撕闷婺膶W習經歷,給我們講講。
吳蠻:我的學習歷程算是比較順利的,這也是因為非常幸運遇到了最好的老師。我最開始是學習柳琴,十二歲時才轉學琵琶。其實彈琵琶的都知道,琵琶真的很難,除了有一定的天分,瘋狂練習是非常必要的。在上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時,我們班總共十二個人,六個都是琵琶,大家都是來自全國各地優(yōu)秀的學生,競爭意識很強,所以當時我就瘋狂、拼命地練琴。附中我是跟隨鄺宇忠老師學習,鄺老師要求非常嚴格,讓我打下了非常扎實的基礎。大學跟隨陳澤民及劉德海老師學習,研究生考入林石城老師門下。我的四個老師都是非常好的老師,我真的是蠻幸運的。同時我自己真的非常用功,老師也經常說我的接受能力很強。
我后來創(chuàng)作了一首琵琶曲,這個曲子的音階材料來自敦煌的琵琶譜,使用的是一條中國的音階,我將其編為了獨奏曲,取名《靜夜思》是我在海外生活的有感而發(fā)。
洛秦:吳蠻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后,就一直忙于學習、演出,回杭州的機會比較少,她的情況我基本都是從她父親的口中了解到的,1987年吳蠻老師保送研究生,兩年后畢業(yè),成為中央音樂學院第一位琵琶碩士,之后在全國首屆中國樂器大賽上獲得了琵琶組第一名。我很好奇,已經有這樣的成就,后來為什么會選擇出國?
吳蠻:當時有很多外國樂團來演奏、講座,斯特恩在指導小提琴學生時提出“你在演奏的時候心里唱了嗎?”“你在拉琴的時候想到最后一排的觀眾了嗎?”給了我很大的沖擊,對“為什么要做音樂家?”這一問題有了很深的感觸。我非常好奇,想出去看看世界,想了解外國的音樂家、藝術家他們是怎樣生活的。而且正因為琵琶是傳統(tǒng)音樂,更需要走出去看才知道傳統(tǒng)的經典在哪里,這是我特別深的感受,所以1991年我執(zhí)著地選擇出國。
洛秦:吳蠻的舉動讓我們了解她除了非常勤奮好學、視野很廣,同時也是很大膽、很有勇氣的。出國之后遇到語言、學費等很多艱難的事情。
吳蠻:出國之后最大的難處是沒有依靠,一切的事情都得自己安排、計劃,陌生、失落、孤寂的感覺肯定是有的,就勸自己放下身段,從頭開始。最開始在美國的中國城與音樂愛好者一起玩兒廣東戲,在教堂演出等,慢慢讓自己融入環(huán)境,因此孤獨和低落期很短。之后我就抓住一切機會出去演奏,我的語言基本都是在排練時跟各國的音樂家交流中練出來的。
洛秦:我們都知道吳蠻最成功的是跨界合作,讓琵琶成為一種無國界的樂器,你的初衷是如何想的?
吳蠻:我確實是喜歡音樂,喜歡琵琶這件樂器,我一直在想怎么樣讓她在中國之外的土地上被人認識、了解。我就發(fā)現跨界是很好的途徑,可以讓他們了解這件樂器。加入戲劇、舞臺劇,不只是演奏琵琶,還加入了表演;對爵士樂很感興趣,跟爵士樂隊合作,開始即興演奏;琵琶與打擊樂合作,并加入了多媒體。這些合作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創(chuàng)新。
洛秦:吳蠻的思想很開闊,音樂語言多樣,組成了多形式、多民族、多語言的音樂,并將所思、所看、所想通過即興演奏出來。
吳蠻:琵琶、二胡等這些傳統(tǒng)樂器,重要的是左手,左手來彈奏樂器的“味道”,往往我們在演奏過程中很容易忽視左手。即興的素材比如說一個音階,通過移調、節(jié)奏的處理、琵琶技法的處理,可以把它變成藍調、爵士等風格的音樂。
◎ 1993年美國卡內基音樂廳。 歷史性的第一個中國音樂家登上卡內基大舞臺,與美國交響樂團合作琵琶協奏曲。著名指揮家:dennis russell davies——吳蠻供圖
作為文化大使的吳蠻
洛秦:吳蠻的閱歷,演奏的藝術,獲得這么多獎,都是因為她有思想,有很高的人文情懷。作為文化大使,她的音樂演繹成為傳播多元文化,連接各民族音樂的紐帶。這些年您各地走訪采風,與眾多作曲家合作,推動文化傳播、交流,做了很多貢獻。
吳蠻:1998年與馬友友先生一起發(fā)起“絲綢之路音樂計劃”,2000年成立“絲綢之路”樂團,馬友友先生擔任藝術總監(jiān),我是“絲綢之路音樂計劃”的創(chuàng)始成員之一。我個人的音樂季都會邀請不同地區(qū)、不同專業(yè)的演奏家來演出。2009年以“古今回想”為主題,把陜西老腔、山西鼓吹樂、皮影戲、道教音樂家等請到美國演出。 除此之外,策劃制作《邊疆——吳蠻和絲綢之路音樂大師》《吳蠻與臺灣原住民朋友》,專門走訪了陜西、山西、新疆、臺灣等地,找尋繼承傳統(tǒng)的民歌手、演奏者,跟他們學習當地音樂,與他們一起演出。
◎ 吳蠻在約旦——吳蠻供圖
洛秦:作為音樂文化大使,吳蠻去過很多國家慰問,2016年她曾到約旦國慰問敘利亞難民。給我們分享一下您的經歷吧!
吳蠻:約旦之行讓我印象深刻。2016年六月,應美國“國際電影援助”“參與媒體”和“絲綢之路項目”等機構邀請,去約旦慰問敘利亞難民學生,小至幼兒園五六歲的孩子們大到28歲的大學生。在這里我給他們介紹中國傳統(tǒng)音樂,作為歷史上第一位中國音樂人到達此地,我十分榮幸。
那是敘利亞內戰(zhàn)最激烈期間,大批難民涌入鄰國約旦。“瘋啦?你去約旦干嘛?伊斯蘭國家太危險了!”“要多加小心啊”這是華人朋友聽說我要去約旦的第一反應和囑咐。“??!太棒了!期待你回來告訴我們你的旅行經歷!”這是其他族裔朋友送來的關懷。當我把去慰問難民的決定告訴我的家人,孩子他爸非常慎重其事地說“多拍點照片回來,讓我們好好了解了解中東地區(qū)人民”。兒子投來羨慕的目光,對我說“媽媽,你太酷了,我真想與你一起去,那會是一次瘋狂的人生經歷!”然后,給我一個大大擁抱。
◎ 吳蠻與馬友友及絲綢之路樂團——吳蠻供圖
洛秦:從吳蠻的經歷我聯想到三位音樂家,第一位是著名琵琶演奏家劉德海。這位琵琶演奏大師也是吳蠻的老師。吳蠻繼承了老師的各方面優(yōu)點,不僅將琵琶推向世界,走上國際舞臺,而且在那里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更重要的是進一步開拓了琵琶協奏曲往更深、更廣的領域發(fā)展。第二位是劉天華。劉天華的二胡改革是歷史的產物,是時代的訴求。今天吳蠻的創(chuàng)新、努力和開拓是嶄新的嘗試。不同于劉天華的吸入、拿來、改換,她是輸出、融入和開啟,讓琵琶以一種主流意識的聲音和語言實踐于西方古典音樂和世界音樂之中。同時,重回“絲綢之路”推尋中國傳統(tǒng)音樂,探尋根源。第三位是印度西塔爾大師拉維·香卡,吳蠻與他有不少相似之處,都是具有非凡才華的演奏家、思想開拓的藝術家,此外都具有崇高的文化使者的境界。吳蠻作為一位活躍于“絲綢之路琵琶行”的世界音樂文化大使,當之無愧。
《絲綢之路琵琶行——大師吳蠻的世界音樂敘事》一書是關于琵琶演奏大師吳蠻的一本全方位立體讀本,收錄吳蠻的文字、影像、傳記,以及音樂界知名人士、媒體關于她的書寫和評論,敘述了她從剛出校園的年輕民樂演奏人,怎樣單人闖世界,二十年后成為揚名世界,被各國觀眾尊重和喜愛的中國音樂大師。并隨書附有吳蠻演奏曲目的光盤。
琵琶可謂中國國樂中的瑰寶,它隨白居易《琵琶行》詩句深入人心,還代表民族音樂,在與絲路沿線各民族音樂的融合交流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敦煌壁畫中最搶眼的就是這種外形優(yōu)美的樂器。大師吳蠻將琵琶這樣一件中國樂器帶上世界音樂舞臺,并和馬友友一起在絲綢之路音樂演出計劃中扮演著文化大使的角色,為中國民族音樂的世界傳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本書由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隨著大師吳蠻在世界各國的精彩演出,這本書將成為文化藝術和音樂領域引人矚目的重量級作品。
編輯推薦
聽過吳蠻現場演奏的人無不被她靈動熱烈的音樂表演所征服,她的確是馬友友這個級別的演奏大師,不僅對傳統(tǒng)的曲目有著出色到位的詮釋,還以開放的心態(tài)與當代作曲家進行著持續(xù)的互動與交流。這也與她“文化大使”的身份相契合。這本書給年輕人以啟示:音樂無國界,民樂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吳蠻年輕時孤身一人勇闖美國,為民樂的發(fā)展開疆辟土,并取得非凡成就。她給青年民樂人指引了新方向、新思考、新未來。
洛秦簡介洛秦,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博導,中國音樂史學學會會長、上海高校音樂人類學E-研究院首席研究員、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副會長等。主要著作《國立音樂院-國立音樂??茖W校圖鑒(1927-1941)》(英漢對照版)、《音樂人類學的理論與方法導論》《海上回音敘事》《音樂中的文化與文化中的音樂》等十余種,發(fā)表論文百萬字。
榮獲上海市領軍人才榮譽稱號、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理論評論獎銀獎、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上海市優(yōu)秀文藝人才、連續(xù)第四至七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