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傳來 薛麗卿 張華瑩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計劃生育政策的不斷完善,我國的人口機構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不僅展現出與發(fā)達國家人口結構轉變有類似的變化,也可以展現出自身的獨特性。掌握人口結構的轉變的趨勢,更好的為社會經濟以及政治等作出重要的決策,為體育發(fā)展提供重要的方向與依據,最終實現體育發(fā)展戰(zhàn)略的目標。
人口年齡結構是說各個年齡段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體現的是的在時間段內由因口出生、死亡和遷移所最終形成的人口現狀。應不斷的對人口結構進行研究與分析,可以有利于預測人口再生產的走向趨勢以及與社會的撫養(yǎng)現象。
人口老齡化是說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tài),進入老齡化社會。國際上通??捶ㄊ牵斠粋€國家或地區(qū)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qū)的人口處于老齡化社會。按照全國人口調查,我國在2010年就呈現出老齡化的狀態(tài),隨著出生率的慢慢降低,還有人口預期壽命的增多,社會老齡化的狀態(tài)會不斷的持續(xù)。預計在未來我國的老齡化對比世界的平均數值都要高。應當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引起重視,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我國應不斷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社會體育鍛煉環(huán)境,使人們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到體育鍛煉中,我國是發(fā)展中國家,老齡化的現象給我國的發(fā)展帶來了一些考驗與挑戰(zhàn),在此情況下,我國應更加的注重人們的體育鍛煉,加強體育健身的投入力度,具體為體育發(fā)展的核心應向群眾慢慢轉移,體現出體育對人們健康素質的益處;重視社區(qū)體育,不斷的完善體育管理模式,可以按照財政補助以及各種優(yōu)惠政策等探索單位體育的發(fā)展的新模式,為社區(qū)體育做好填充工作;可以根據法律規(guī)章制度等規(guī)定體育社團組織與主要負責單位的職責,社團組織可以實行實名注冊,為社團組織賦予合法社團法人,促進社會體育的良好發(fā)展。完善社會體育服務相關體系,擴大服務的范圍,提升體育服務水平。
生育率的持逐漸降低,加大了老齡化發(fā)展的其實,青少年人口所占的比重越來越低,使得我國青少年的體育人才建設力度越來越有難度,從2010年開始,我國5~2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開就已經降低為29.6%,并預計在2050年將會降低到19.9%,因此增加體育人才資源以及刻不容緩,壯大體育人才資源,加大青少年參加體育鍛煉培訓的力度。根據不同的體育項目,逐漸的完善體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學校的培養(yǎng)模式為核心,社會俱樂部培養(yǎng)與家庭培養(yǎng)來進行協助;應發(fā)揮人才主體作用,提高人員的積極性。另外政府及社會機構可以通過建議退役的運動員可以自行擇業(yè)的形式,以來減少運動員到學校學習的指標,激發(fā)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的期待值,合理的進行選擇體育教材內容,有利于體育鍛煉更加的科學與規(guī)范。
人口性別結構是說男女在總人口的比例,對人口性別進行研究與分析,能夠了解人口再生產情況,還能夠了解社會與經濟中的問題。
出生性別比例出現失衡的現象,不利于人口安全保障,保持正常的男女婚配比重是維保障人口再生產的基礎條件。女性人口占婚配期總人口比例逐漸呈下降趨勢,人口再生產載體就會相應的減小,如何保持出生性別平衡,不僅需要法律上的維護,還可以為女性創(chuàng)建競技體育等平臺,加強宣傳的力度,遵循男女平等理念。改善女性人才的體育培養(yǎng)模式,加強女性體育發(fā)展的投入力度,認真研究適合女性開展競技體育的項目,包括田徑、球類、游泳以及騎車項目等等,還可積極的進行調查與總結,結合女性對體育項目的愛好興趣來激發(fā)女性參與體育項目的積極性,擴大女性參與體育鍛煉的影響力。
女權意識是說女性在各個領域行業(yè)中與男性獲取平等的權利,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在法律的維護保障下,我國女性的政治參與意識越來越高,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社會也越來越尊重女權意識,也更加注重女性參與體育健康的參與機會與作用。據調查分析我國女性參與體育的人數比例趨勢明顯低于男性。為了能夠保障女性參與體育的權利,應制定維護女性體育相關的政策,政府部門應該發(fā)揮引導與扶持的作用,給女性體育社團加以指導,提高其凝聚力與團結能力,不斷的提高女性參與體育的積極性。
人口社會結構是根據某種程度上的社會與經濟標志將人口劃分為各個組成部分加以呈現出來。對人口社會結構轉變應不斷的探索,從而為體育發(fā)展戰(zhàn)略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人口家庭結構是指說不同規(guī)模以及類型的家庭在社會家庭總體中所占的比例。家庭是在社會組織結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家庭結構的變化會影響社會結構的變化,對人口家庭結構轉變及其對體育發(fā)展戰(zhàn)略的影響進行分析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計劃生育以及相關政策,還有家庭工作壓力與撫養(yǎng)子女成本提高,當前家庭規(guī)模是逐漸呈現降低的趨勢,獨生子女較多,因此社會對于他們的體制健康也越來越重視,經過調查分析發(fā)現,我國的獨身子女的體制健康素質不是很高,學校中體檢中檢測到獨生子女的肺活量以及耐力、彈跳力等都在呈現下降的情況。獨生子女體質素質不好的因素為,飲食結構不科學,當前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學生都會喜歡吃各種各樣的零食,脂肪油脂的食用量較多;交通方式更加多元化,行走的能力以及次數會比較少。還有當前學生的競爭力逐漸的加大,體育活動時間會比較少甚至沒有。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獨生子女的身體素質,應做好以下幾點,根據新媒體社會等他們了解到身體素質的重要性以及維護家庭穩(wěn)定的重要性,使獨生子女們能夠主動的參與到體育活動鍛煉中,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實際情況,來選擇合理的飲食食譜,應大力倡導環(huán)保出行,各個城市應增加公共自行車,倡導人們進行自行車出行的方式。結合每一個城市的特點,調查與歸納當地城市獨生子女更喜歡的體育項目,然后通過獎勵的形式在各個區(qū)域開展比賽活動,提高人們參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激發(fā)人們的興趣,盡最大化的為獨生子女群體創(chuàng)建良好的體育鍛煉環(huán)境。
空巢家庭是說,部分子女離開家庭、而只有父母居住家庭。家庭結構的空巢化城市化加速形成的共,因此空巢化越來越嚴重??粘怖先说娜丝诒壤絹碓礁?,在此情況下,提高空巢老人的身體素質義不容辭,既能夠減少醫(yī)療花銷,促進社會和諧,還可以提高生產能力,實現社會經濟效益。當前空巢老人的身體素質較低,患病的幾率逐漸的增高,身體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素質都不高,社會應大力倡導空巢老人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各個區(qū)域應組織空巢老人群體加入到體育活動中,全面的提高空巢老人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促進老人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應將空巢老人體育鍛煉活動融入到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制度中,還需要把空巢老人的體育參與程度建立到老年人生活質量評估制度中,最好與政府領導的績效聯系起來。另外還可以根據稅收以及社會優(yōu)惠政策鼓勵并扶持空巢老人參加體育鍛煉,建立老年人體育鍛煉活動中心,增加基礎設施。另外還可以根據資金補助以及人員培訓等,加強空巢老人參與到體育鍛煉中。
隨著我國體育消費總量逐漸提高,體育消費也呈現出階層分化的表現,生活水平較高的人群更加注重體育消費的標識以及體育社會的交際價值,中間層次的群體會注重體育消費的體驗值以及娛樂的作用。消費較低的人群更加會注重體育消費的實用性,達到身體鍛煉的效果。各個階層對體育消費的認識會有所不同,進而就會導致體育消費市場更加的多元化。根據這一特點,應按照不同階層的體育消費特點,建立相對應的體育場所包括體育場所的地點、設施、服務以及裝飾等等階層的差異性逐漸的明顯,但不可忽視消費底層群體的參與體育鍛煉的權利,最大限度的促進社會和諧。
對我國人口結構的轉變及其對體育發(fā)展戰(zhàn)略的影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二者之間相互影響,根據人口結構轉變所帶來的問題,進行一一分析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運用體育發(fā)展的理念,能夠維護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加強老年人的體育參與,可以減小社會老齡化的趨勢,提高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素質,尊重女性的主權意識,可以改善男女比例失衡的問題,創(chuàng)建體育場所與平臺,為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們提供了一個交流的環(huán)境,為實現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1] 馬德浩.我國人口結構的轉變及其對體育發(fā)展戰(zhàn)略的影響[J].體育科學,2015,(12):3-11.
[2] 彭大松.群眾體育發(fā)展的機遇抑或挑戰(zhàn):基于我國人口結構轉變的一項探索[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45(2):52-57.
[3] 楊越."人口紅利窗口期關閉階段"的中國體育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J].體育科學,2011,31(1):10-18.
[4] 馬德浩,季瀏.我國人口結構轉變與體育發(fā)展關系研究述評[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5):463-468.
[5] 馬德浩,馬德斯,季瀏等.“劉易斯轉折點”下的中國體育發(fā)展戰(zhàn)略調整[J].體育與科學,2011,32(6):16-21.
[6] 丁闖.基于社會分層論域下的城市體育人口結構及活動特征及發(fā)展對策研究——以皖江城市帶為例[J].科技信息,2012,(36):66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