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思雅 李雪瑜?。ɡッ骼砉ご髮W外國語言文化學院 650000)
近年來,高校在對經濟困難學生的幫扶上,不僅擴大了資助的范圍,并對建檔立卡戶或城市低保戶有了更加精準的扶貧政策,而且為提高經濟困難學生的綜合素質,各院校也做了相應的一些其它關懷,以昆明理工大學為例,為表達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關懷,學校每年會組織優(yōu)秀經濟困難學生赴馬來西亞短期學習交流項目,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幫助優(yōu)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走出去”。與此同時,我校通過建立立體助困幫扶體系,幫助、引導經濟困難學生提高認識,開發(fā)潛能,提升自我管理、人際溝通和適應社會等方面的能力。如今貧困學生的能力問題已經越來越被社會或高校所重視,但不難看出,主要關于學術方面的扶助還有一些缺失。而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學術能力是基礎也是核心。在此,我們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主要針對昆明理工大學外文學院本科經濟困難學生的學術能力進行相關研究。共向貧困學生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回收率為100%。與此同時,基于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創(chuàng)新基金課題,鼓勵貧困學生參加,總結在此過程中,貧困學生在學術上所面對的問題和應對辦法。
與理工科院校相比,文科院校學生的學術能力未能受到足夠的重視,同時根據(jù)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貧困學生的學術能力普遍偏弱。不少貧困學生在學術能力方面有以下幾個問題:
根據(jù)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學術基本沒有概念,對學術能力應該具備的要素不清楚。與此同時,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后還是跟上高中的模式一樣,所學知識主要靠老師教授,依然是應試教育的模式,限制了學術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我們發(fā)現(xiàn),將近70%的被調查學生認為,在大學中學術氛圍一般,身邊的同學基本獲取知識的渠道大徑相同,尤其在文科學院的英語專業(yè)或翻譯專業(yè)中,院校更注重對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而忽略了學生在學術能力方面的提高。
很多學生并不清楚學術能力的提高可以給自己帶來怎樣的發(fā)展。在調查中顯示,近80%的學生認為在大學中培養(yǎng)學術能力最直接的用處在于評選獎學金或相關的榮譽稱號,而非關注學術本身。另外,在英語專業(yè)貧困學生中意識到學術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僅占15%,近20%的學生認為學術能力可有可無,另有60%的學生表示學術能力比較重要,卻不知道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從數(shù)據(jù)上可以看出,貧困學生可以比較模糊地知道應該需要具備學術能力,但是缺乏對這一方面更清晰了解和認知。
一般來說,說到學術能力量化的評價指標肯定是論文或者專利,發(fā)表領域內高水平論文普遍意義上講會被業(yè)內人士認為具備了一定的學術能力,對于非業(yè)內人士也一般是通過論文的層次與數(shù)量來評價。但是在貧困學生參與課外學術科技創(chuàng)新基金課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與非貧困學生相比,貧困學生在此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比如理論基礎,信息檢索,文獻綜述,表達方式等方面都有待進一步提高。在大力鼓勵貧困學生參與課題研究后,最終只有42人參與,不到貧困學生總數(shù)的二分之一。另外對參與課題研究的貧困學生進行訪談,發(fā)現(xiàn)近95%的參與者對從事課題研究和寫論文的方法和步驟不清楚。甚至是對于如何選題就無從下手。而在撰寫論文時,大多數(shù)學生使用的方式都是通過網(wǎng)絡查找相關的論文,進行借鑒。其中,近一半的貧困學生缺乏查閱文獻的渠道或選擇面狹窄。將近60%的貧困學生在資料分析,文獻回顧上缺乏篩選和整理的能力。
在此次被調查的貧困學生中,大多數(shù)只寫過老師布置的總結性報告,如讀書筆記或隨筆式文章。在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創(chuàng)新基金課題結束后,我們調取了貧困學生撰寫的調查報告或論文進行查看分析,發(fā)現(xiàn)在其論文或報告中,質量普遍低于非貧困學生,主要問題諸如:格式錯誤,邏輯不清晰,得出的研究結果僅僅是針對問題的便面現(xiàn)象,分析片面,舉例不當?shù)鹊取K宰罱K,貧困學生所形成的成果并未達到大學生應有的質量。
在本次的調查和實踐中,我們以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為基礎,從英語專業(yè)貧困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試圖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yǎng)提高本科英語專業(yè)貧困學生的學術能力。
以我院為例,在貧困學生種開設了閱讀指導小組,通過組織閱讀任務,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后再通過撰寫讀后感或讀書報告的方式使學生初步了解查閱文獻和相關資料的能力。另外在院內寫作課上加強指導,從寫作內容,論證方法等方面著手,加強訓練,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學術論文寫作的要求和流程。所以在日常教學中,解決選題,查找文獻資料,引用文獻規(guī)范等等問題是可以將學術意識前置化。同時要打破以應試教育模式為主導的教學方式,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另外貧困學生因為經濟原因在接觸前沿學術信息時有所受限,故在課堂訓練上,可充實新的學科內容,豐富教學手段,運用現(xiàn)代化綜合性的方法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吸收,擴大學生研究思考的視野。
鼓勵貧困學生多多參與學術競賽和學術研究,并配以相應的導師進行指導?!按髮W生科研活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教師的科研素質和科研水平直接制約大學生科研活動的開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所以幫助貧困學生在學術研究方面建立相應的導師制度可以給予貧困學生有效的指導、引導和規(guī)范。
而針對貧困學生學術概念不明這一點,可以從激發(fā)學生的學術意識著手。讓他們拋棄對學術片面性的理解,挖掘更多學術益處,讓他們明白,學術不僅是為加分拿獎而生,還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并激發(fā)積極探索的學術精神。
在上文提到,有很多貧困學生表示周圍的學術氛圍一般,因此,為貧困學生營造學術氛圍是提升學術能力的第一步。院校中的學術氛圍不應僅僅是靠考證考研所帶動,更應該依靠獨立思考。以外文學院為例,我院積極開展的提升經濟困難學生項目中,為培養(yǎng)提高貧困學生的學術能力,開展了院級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創(chuàng)新基金課題研究,成功立項12,順利結題并完成相關論文的為11組。通過組織經濟困難學生的參與,可以促使和引導貧困學生在較為濃郁的學術氛圍內培養(yǎng)和提高對學術的興趣和能力。同時,對于那些已經有一定意識和選題想法的貧困學生,可以鼓勵他們參加不同的學術活動,而對已經有所成果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繼續(xù)打磨作品,不斷修改,從而形成質量更好的學術成果。
在經費投入方面不可否認的是學術科研活動是需人力和財力的配合和互相支持。如果院校未能對貧困學生的學術研究進行投資,那他們的學術活動很容易受到限制和制約。學術上所需要的圖書資料費用,論文版面費用等等對于貧困學生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因此,院校需要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學生學術活動的經費投入,積極探索學術活動新模式,發(fā)展出具有高質量和創(chuàng)新性的學生課題。
最后,對已經形成較高質量學術成果的貧困學生作品可以進一步進行推廣,讓優(yōu)秀的作品得以和大眾見面,這樣可以不斷促進貧困學生對學術活動的追求和探索的積極性,從而持續(xù)地提高貧困學生的學術能力。
大學生學術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身成長和發(fā)展的內在需要,也是國家發(fā)展經濟和建設創(chuàng)新型社會的必然要求。在文科院校內,學術研究所面臨的困難較多,所選擇范圍較窄,同時貧困學生也因各種原因在學術方面受到限制,但上述方法是幫助英語專業(yè)貧困學生探索和培養(yǎng)學術能力的一些途徑,從而可以提高英語專業(yè)本科貧困學生的學術能力,增加專業(yè)優(yōu)勢,形成高質量和創(chuàng)新性的學術成果,最終為全面提升貧困學生綜合素質做出貢獻,并對學生的未來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