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端平[太原師范學院, 山西 晉中 030619]
《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辨別聲讀的字典,對后世影響很大,同時還保留了很多方言詞語。本文選取《說文》中的“力”部字進行研究?!傲Α辈孔治涣小墩f文》卷十三下,共44字,包括6個重文字和4個新附字,從“力”之字,都跟“力量、力氣”有關。
《說文解字》開創(chuàng)了“六書”理論,在力部中,有象形、會意和形聲三大構(gòu)形方式。其中象形字1個、會意字3個、形聲字35個、省聲字3個,亦聲字2個。
(1)象形字力,象耒(原始農(nóng)具)之形,長的一筆像耒的把手,短的部分像其鏟(即后世的“耜”),“力”的部首造意為“用耒力耕”,構(gòu)形為具體化的農(nóng)具,因耒耕要用力,所以用有形可“象”的“耒”來表示抽象的“使勁、用力”。
(2)會意字劣,《說文》:“弱也。從少,從力?!惫湃艘暋傲α俊⒘庑 睘椤叭跣 钡谋憩F(xiàn)。加,《說文》:“語相增加也。從力,從口?!薄墩f文·言部》:“誣,加也。”“加”與“誣”異部互訓,詞義相同,都是用言語夸大的意思,現(xiàn)代漢語里“誣告”“誣枉”等詞很常見,但“加”表“誣枉”“夸大”的意義這個用法已經(jīng)消失。劫,《說文》:“人欲去以力脅止曰劫?;蛟灰粤χ谷ピ唤佟!睍傲Α薄叭ァ敝?,構(gòu)成“武力脅迫”之義,與“搶劫”義微殊。
(3)省聲字省聲字也是形聲字的一種,只不過是字的聲符沒有寫完全,省略了一部分構(gòu)件、筆畫等的字,力部共有?、勞、劵這三個字。?,《說文》:“從力,靁省聲”,即“靁”作為?的聲符,省略了“雨”;勞,從力,熒省聲;劵,從力,卷省聲。
(4)亦聲字亦聲字即會意兼形聲字,其聲旁不僅起表音作用,又起表義作用。功,從力從工,工亦聲;勶,從力從徹,徹亦聲。
力部字中有勇、劇、勁等35個形聲字,占整個力部的79.5%,符合漢字發(fā)展的總體趨勢,由表形向表詞的音義發(fā)展,茲不贅述。
字用,就是文字的用法,也有學者稱為漢字的職用問題。字用所反映的是字詞之間的關系問題,即用什么字記錄什么詞語的問題。每一個漢字創(chuàng)制之初的用法具有唯一性,只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要記錄詞語的范圍不斷擴大,而漢字創(chuàng)制又表現(xiàn)出相對的滯后性,才出現(xiàn)了用同一字表示多個不同的語詞、同一語詞用不同漢字記錄的局面,這就形成了字與詞之間錯綜復雜的對應關系,力部字中具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1)勇、恿、勈、?《說文》:“勇,氣也。從力,甬聲。勇或從戈、用。恿,古文勇從心?!痹诒硎尽肮摇薄坝心懥俊币饬x上,同時有“勇、恿、勈、?”4個字形記錄?!坝隆睆摹靶摹北硎居職?,如段注所云:“勇,氣也,氣之所至,力亦至焉?!薄?”從“戈”表示孔武有力,以示勇力?!坝痢保ǎ坝隆?,《說文·力部》:“恿,古文勇從心?!薄端⒌厍啬怪窈啞槔糁馈罚骸皦涯芩?,恿能屈,剛能柔。”“恿”這個異形字因與表示“勸說”義的“慫恿”的“恿”同形,后專用從力之“勇”表示“果敢、堅毅”這個詞義。
(2)劫、刦、刼劫1,《說文》:“劫,人欲去以力脅止曰劫?;蛟灰粤χ谷ピ唤??!薄敖佟北玖x即“用力量威脅,威逼,脅迫”,異體字較多,或從“刀”作“刧”“刦”,或從“刃”作“刼”,側(cè)重不一,從“力”強調(diào)外力、武力脅迫,從“刀”強調(diào)憑借的工具,而“刀”與“刃”意義本就相關。因“力”與“刀”字形相近,容易發(fā)生訛變,但“劫”“刼”“刦”三個詞形都能表達本義“脅迫”,語言文字的經(jīng)濟性要求最后淘汰了“刦”“刼”兩個異形字?!敖佟迸c“刦、刼”構(gòu)成同詞異形的關系。劫2,是梵語“劫波”(kalpa)省稱,是梵語的音譯省稱詞,語義為“遠大時節(jié)”,即佛經(jīng)所說的天地從形成到毀滅的過程叫“劫”,引申指“災難”?!敖?”表示“脅迫”,屬于字的本用,“劫2”表示“kalpa”(遠大時節(jié)),屬于字的借用?!敖?”與“劫2”構(gòu)成同字異詞關系。力部字中還有“勡”在記錄“搶奪”義上有一個異形字“剽”,后世“勡”廢棄不用;“勑”和“徠、俫”在記錄“慰勞”一義上也是同詞異形關系。
(1)劵和倦《說文·力部》:“劵,勞也。”段注云:“今皆作倦,蓋由與契券從刀相似而避之也。”“劵”表示“疲勞”義,后寫作“倦”,如“疲倦”“倦乏”等?!墩f文·人部》:“倦,疲也?!?朱駿聲通訓定聲:“倦字亦作勌,作惓。”因此,在“疲勞”這個意義上,先后有“劵”“倦”兩個字形去記錄,因此二者構(gòu)成了古今字的關系。
(2)勶和撤《說文》:“勶,發(fā)也。”本義為“發(fā)射”,此義已消失。段注云:“或作撤,乃勶之俗也?!薄皠铩庇砂l(fā)射引申為除去,在“除去”義上后世寫作“撤”?!俺贰?,《集韻·薛韻》:“撤,去也。”因“力”與“手”意義相關,力氣的發(fā)揮很大程度上借助于手,因此二者經(jīng)?;煊谩?/p>
《說文》:“,勥也。從力,厥聲?!薄皠摺焙蠖紝懗闪恕熬髲??!?/p>
該用甲字的地方換用了一個與甲讀音相同或相近的意義毫不相關的別字,例如在表示“強健”之義上,本應用“”而改用同音的“豪”去記錄。
同形字即不同的兩個詞語恰好用了同一個字形去記錄。如勑1,勑,勞也。慰勞、勉勵來者?!墩滞āちΣ俊罚骸皠趧幸??!痹谖縿谶@個意義上后寫作“徠”;勑2,同“敕”,表示“告誡”“理順”義,因“來”與“束”形體接近,容易訛變,且“力”部與“攵”部意義接近,所以容易混用,因此,“勑”一形記錄兩詞,分別是“慰勞”“告誡”。還有,在“果敢”“堅毅”意義上,既能用“勇”,又能用“恿”記錄,但表貶義的“勸說”義的“慫恿”也用了“恿”這個字形,即“恿”分別記錄了“果敢”和“勸說”義,這個屬于漢字職用當中的一字記錄兩個語詞。
方言材料是考察古詞古義的“活依據(jù)”,研究古漢語詞匯的“活標本”?!墩f文解字》可以為我們研究漢語詞匯、語義及其發(fā)展提供重要的憑據(jù)。許多古漢語詞匯,在現(xiàn)代書面語和普通話中早已死亡,但在方言口語中仍然流行不衰?!墩f文》力部字中共有4個字記錄了方言詞,分別是“、勃、勚、?”。
勃,《說文解字》“勃,排也。”段云:“排者,擠也。今俗語謂以力旋轉(zhuǎn)曰勃,當用此字?!闭卤搿缎路窖浴め屟浴罚骸敖窠线\河而東至于浙江謂推排重物曰勃,若通語般矣?!卑?;章先生的觀點“勃”表示推重物,與普通話中的“搬”同義;“勃”現(xiàn)代漢語中的“推動”義已不存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只有“旺盛”的意思,如“蓬勃、勃發(fā)、生機勃勃”等,而在吳語區(qū)上海話、嘉定話中則保留了其本義“推”,如:“伊腳頭老硬,我勃勿倒伊?!碧K州話“勃塊石頭”等。此外在晉語區(qū)“勃”這個字還能記錄量詞“棵”,如山西忻州,一勃樹。“勃”字記錄“推轉(zhuǎn)”“棵”的功能在普通話中消失,但考察各地方言口語,我們?nèi)阅芸吹皆S慎《說文》當中為我們記錄的早已湮沒的詞的本義。
勚,《說文》:“勚,勞也?!薄对姟罚骸澳覄帧!薄皠帧钡摹靶羷凇绷x仍保留在現(xiàn)代漢語書面中。段玉裁注云:“勚,凡物久用而勞敝曰勚。”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泰部》:“(蘇俗語)謂衣可耐久曰勚著。”“磨損”義在很多方言當中都有留存,如中原官話、江淮官話、西南官話、吳語、贛語當中都有用例,如“刀口勚了”“鞋后跟勚了”等。《說文》在保存古義方面的價值不言而喻,結(jié)合方言口語的材料更有助于我們看到古今漢語的繼承性。
?,《說文·力部》:“?,推也?!惫糯鲬?zhàn)時從高處推下石頭以打擊敵人。泛指推滾。章炳麟《新方言·釋言》:“今四川浙江皆謂推轉(zhuǎn)圓物為??!薄?”作為一個生僻字,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用了,普通話中被“推”所替代,“推”義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已經(jīng)消失,但此語保留在了四川、浙江部分地區(qū)。
古漢語詞匯的本義、生僻義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可能已經(jīng)消失,但是在方言口語中我們?nèi)阅芸吹焦糯鷿h語的遺存,全面研究《說文》有利于我們現(xiàn)代字典辭書的編纂、補充訂正,方言口語的釋讀、語言保護工作的推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