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7)
伴隨著改革開放歷史進程的加速,我國的新聞業(yè)發(fā)展迅速,網絡傳播成為社會信息傳遞的主要方式。新聞媒體單純憑借網絡用戶的點擊量對新聞產品的質量進行判定,這種標準刺激了我國互聯(lián)網黃色新聞的產生,當用戶閱讀到具有獵奇色彩的標題時,用戶的點擊會增加該新聞產品的閱讀量,互聯(lián)網的便捷性和延展性使黃色新聞浪潮再度出現。
黃色新聞產生于19世紀90年代的美國,其基本特征一言以蔽之就是“聳人聽聞”。隨著網絡傳播機制的變革,在近幾年我國網絡媒體的新聞報道中,黃色新聞隨處可見,已經形成了一種趨勢,而提到網絡上的新聞,夸張、虛假、色情和題文不符這些弊病已經為廣大受眾所垢病。彭蘭教授在《中國網絡媒體發(fā)展的第一個十年》里把網絡新聞報道的這種趨勢稱為“邊緣化”,其實我國網絡新聞的報道所存在的已經不僅僅是“邊緣化”的問題,而是黃色新聞充斥的問題。黃色新聞因其夸張甚至失實的報道,對青少年們的成長方式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同時對媒體的權威性、社會穩(wěn)定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鑒于我國互聯(lián)網黃色新聞在法制上仍然存在的漏洞,鑒于互聯(lián)網黃色新聞對社會公民造成的惡劣影響,本文結合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背景,闡述受眾選擇黃色新聞的心理,以及如何對我國互聯(lián)網黃色新聞進行管理。
由于黃色新聞自身的低俗內容,最大限度地激起了讀者內心的窺私欲和獵奇心理。同時也因其色情低俗、傳播迅速、易于傳播的特點,造成了黃色新聞在互聯(lián)網的廣泛傳播。
受眾的比較閱讀心理:由于網絡具有極其便利地獲取各種各樣新聞的技術條件,網民在閱讀網絡新聞時極易于將眼前的新聞和其他網站的同一新聞或同類新聞做一比較。網絡受眾群體不僅包括成年人,還有未建立自己三觀的青少年和兒童。當面對互聯(lián)網上海量的新聞報道時,黃色新聞利用標題的噱頭和刺激的報道內容很容易地抓住受眾的眼球,特別是一些青少年們的目光。相比于一些正能量的故事、政治性的新聞,黃色新聞利用人們的心理弱點獲得大量的點擊量。
網絡編輯通過鏈接方式為受眾延伸信息,在網絡這個無限的信息庫中,利用超鏈接的方式使閱讀者輕易地在信息的海洋里恣意瀏覽與閱讀。當網民在互聯(lián)網上搜索有趣的新聞報道時,一些黃色新聞的主動彈出對閱讀者的閱讀內容產生影響,當閱讀者再次在網絡上搜索信息時,網絡對話框中就會出現相應的黃色新聞鏈接推薦,這時就促成了黃色的二次傳播。用戶使用鏈接實際上是一種不滿足的心理,由被動閱讀變?yōu)橹鲃娱喿x的心理。
網絡檢索中的網絡受眾顛覆了傳統(tǒng)的大眾傳播模式,他們天生是信息的追逐者,平坦的信息世界每個人都有條件自由追逐需要的信息,網絡上的黃色新聞?chuàng)碛懈?、更快的特點,而且獵奇心理是人的共性,網絡的海量信息平臺滿足了人們追逐獵奇、隱私信息的欲望?!翱於隆钡狞S色新聞素材進一步打開了用戶對低俗信息的視角,由于黃色新聞自身新聞制作成本低、方式簡單,只需要編輯對信息進行捏造胡編便可生產出大量的虛假新聞。這就造成了黃色新聞產生的快捷和泛濫。
互聯(lián)網作為我國網絡居民發(fā)表言論的重要陣地,同時也是引導我國新聞輿論方向的花圃,對網民的意識形態(tài)和精神生活有重要的影響。政府、媒體、網民都肩負著凈化我國的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抵制黃色新聞浪潮的使命。同時擔當著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倡導文明和諧發(fā)展,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任。本文中筆者將通過個人角度闡述治理我國互聯(lián)網黃色新聞的方針策略。
及時出臺關于網絡法律的條例,防止別有用心之人鉆“法律的空子”。對于黃色、虛假新聞制造者、造謠者加大懲罰力度,貫徹網絡實名制,加強網絡警察的監(jiān)督,對于在互聯(lián)網上制造黃色新聞的網絡媒體和公眾平臺進行封號警告、查處取締。以國家強制力指導網絡輿論和媒體的經營運作制度,堅持打造綠色網絡環(huán)境,大力宣傳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同時吸收國外優(yōu)秀文化,打造屬于中國特有的文化標簽。
網絡媒體作為目前我國新聞輿論的主要引導者,必須堅持做好人民的耳目喉舌,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思想觀,正確引導網絡輿論,倡導知識社會的文明。同時網絡媒體要加強對自身質量的把控和管理,在報道新聞時,秉承真實、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加強自身新聞質量,不報道獵奇和虛假新聞,加強對信息的鑒別和判斷能力,提升自身社會公信力。
網民作為互聯(lián)網黃色新聞的主要“接收人”和“傳遞者”,首先應該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鑒別黃色新聞的能力。對于虛假、獵奇的黃色新聞學會拒絕,做到“不瀏覽”、“不傳遞”,打破網絡黃色信息傳遞的鏈條。同時對待各色信息要保持清醒的辨識頭腦和防范意識,汲取網絡中的健康信息。
參考文獻:
[1]翟晨肖.淺析我國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黃色新聞泛濫的原因[J].新聞研究刊,2017,8(09):93.
[2]何風波.對我國媒介黃色新聞現象的文化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05.
[3]劉穎.論當前我國互聯(lián)網中的黃色新聞現象[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