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超(中國煙草總公司合肥設計院,安徽 合肥 230051)
早在20世紀50年代,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已開始興起,后來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一度限于停止狀態(tài)。后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在技能環(huán)保的理念下,近十年來,我國對裝配式混凝土的研究逐漸得到重視。
與傳統(tǒng)的混凝土結構施工不同,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主要分為兩部分,及:工廠預制和現(xiàn)場施工兩部分。傳統(tǒng)的混凝土施工都是在施工現(xiàn)場進行的,而裝配式混凝土施工則將大量的現(xiàn)場作業(yè)轉為工廠制作。
通過這一過程的轉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的質量,使得整個施工的進度和安全處于一種可控的模式下。不僅如此,建筑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能夠最大限度節(jié)約資源,以達到保護環(huán)境的目的。
與其他類型的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不同,建筑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特點,具體表現(xiàn)在:
第一、精確度高。必須要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截面尺寸,盡量減小誤差;第二、標準化。根據工程的特點和便于構件制作和安裝的原則,建筑工程施工被拆分為不同種類的構件,如墻面、梁、板等,然后將已拆分的構件進行準確的繪圖。在具體的建筑裝配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過程中,對相同構件進行分類,使得同類的構件保持截面尺寸和配筋保持統(tǒng)一,并對鋼筋進行逐根定位,并繪制出構件圖,從而保證建筑裝配式混凝土工程施工的生產、安裝更加標準化;第三、施工現(xiàn)場更加便捷。與現(xiàn)場混凝土施工不同,裝配式混凝土構件的大部分施工都可以在工廠內進行,從而使得裝配式混凝土施工更加便捷,工人可快速掌握施工的方法,以及施工技術要領[1]。
2.1.1 合理制定模具方案
在進行建筑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的構建施工過程中,首先要制定出合理的模具。在模具制定時,要對模具的工藝是否合理、模具的利用率以及生產效率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以保證新制定的的模具更加合理。
通常,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預制構件的模具主要可分為通用模具和專用模具兩類。其中,通用模具主要是指在預制構件的生產過程中,同類型的構件(如平板類構件)可公用一套模具進行生產,在使用過程中,只需要將邊側模安裝在不同的檔位,就可進行尺寸調節(jié),其利用率非常高;而專用模具則是是根據構件的構造形式確定的,不可通用,其利用率較低。
2.1.2 預埋、預留施工技術
為了更好地滿足施工質量的需要,預埋調件、連接件的內部多為螺紋筒狀,并且在尾部設有橫筋,以加強與混凝土之間的錨固;預埋調件和連接件常布置在構建收光面,構建預制時要先將其固定在側模上的懸挑架,以進行定位;預埋門窗框則需要固定在底模上,并要采用一定的保護措施,防止框體表面受到污染,以影響具體的施工要求。而在施工中,如果采用的是鋁制窗框,則要在施工中采取積極的措施,避免其與混凝土發(fā)生直接關系,產生化學反應,從而導致鋁制窗框出現(xiàn)腐蝕;在預埋管線、箱盒時,由于其會受到浮力的影響,因此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必須要對其進行固定,以免位置發(fā)生偏離;在對混凝土進行振搗時,要盡量避免破損或進漿現(xiàn)象;預留孔洞和溝槽必須要嚴格按照模具進行,且進行精確的安裝[2]。
2.2.1 構件吊裝定位要點
在具體的構建裝配施工中,可采用吊運鋼梁、接駁器、索具等施工工具,以適應不同構件起吊間距。其中,接駁器主要由底座、安裝孔、螺栓組成,負責連接構件和鎖具;在具體吊裝過程中,要嚴格按照“進場檢查—編號—安裝接駁器—連接吊裝鋼梁—吊運—鋼筋對位—落位—調整就位”的工序進行。構件吊裝就位之后,還要通過對底部進行限位設置,作為臨時支撐系統(tǒng),以調節(jié)斜撐;傳力構件則要保證其混凝土澆筑和灌漿承載力達到一定的設計要求之后,才能將臨時支撐系統(tǒng)進行拆除。
2.2.2 構件通過后澆筑混凝土連接
構件通過混凝土澆筑之后,要進行有效地連接。通常,是在預制剪力墻間豎縫處、預制梁接頭處、預制梁柱節(jié)點處及結構的預制部分與現(xiàn)澆部分的連接處進行混凝土澆筑,進行有效的連接。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還要將構件清理干凈,并用水將其濕潤,最好采用一次性澆筑成型的方式,以進行有效的連接。
最后,還可采用預埋件連接和預應力壓接的方式,進行構件連接。在預埋件連接時,要嚴格做好防腐和防火措施;預應力壓接則施工速度較快,且無需進行養(yǎng)護。
建筑工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以及應用空間,必然成為未來建筑施工的一大趨勢。因此,必須要準確了解其施工技術要點,以準確地指導建筑工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借此實現(xiàn)資源的節(jié)約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