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 | 茍利軍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黑洞及其高能爆發(fā)現(xiàn)象研究小組負責人
地外生命的探索一直是大家非常感興趣的話題。
我們知道,人類所謂現(xiàn)代之人是誕生于20萬年之前,在這其后創(chuàng)造出了一系列的高等文明。自從人類誕生于藍色星球之上,我們就一直在思考著、尋找著其他同伴。
意大利人伽利略是第一批將望遠鏡指向天空、真正用于天文研究的人之一。通過他們的觀測,我們獲知太陽系其實包含有更多的行星,太陽系之外也有非常多類似的宇宙現(xiàn)象。如今我們已經知道了許許多多的恒星,那么在宇宙其它的星球上有沒有類似于高等智能生命的存在呢?
為了尋找地外行星,天文學家發(fā)明了很多方法。第一顆行星是在1990年發(fā)現(xiàn),到1992年確認的。這顆行星當年發(fā)現(xiàn)的時候非常奇特,并不存在于所謂的正常的恒星周圍,而是存在于一顆年輕的中子星(我們稱之為脈沖星)的周圍。
截至2017年9月15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人類已確認了3510個地外行星。其中開普勒發(fā)現(xiàn)了2300多個行星。除此之外,開普勒還有4000多個候選體,其中有將近600個是有多個行星的,所以可以看到地外行星其實是非常普遍的。
所發(fā)現(xiàn)的這些地外行星,它們的大小如何分布?我們可以看到的最多的一類行星被稱作亞海王星,而比亞海王星稍微小一點的行星稱之為超級地球。這兩類行星,我們在發(fā)現(xiàn)地外行星之前根本不知道它們的存在,因為太陽系中比地球大的就是海王星了。因此,也就是說,超級地球以及亞海王星,也都是普遍存在的。
既然地外行星普遍存在,那么地外行星周圍有沒有生命呢?怎么尋找地外生命呢?通過地球上對于生命的研究,我們知道,生命的存在必須要有液態(tài)水,所以我們只需要尋找有沒有適合液態(tài)水存在的行星。什么樣的條件下液態(tài)水才能存在呢?既不能太靠近中間的恒星,如果太靠近,類似于水星等上面的溫度非常高,即使有液態(tài)水存在也已經蒸發(fā)成了氣態(tài);也肯定不能距離中間的恒星太遠,太遠的話非常寒冷,液態(tài)水會結成冰水。這一要求告訴我們,生命的存在必須處在一個恰當合適的位置。
2015年的時候有一則新聞,說發(fā)現(xiàn)了一個被稱之為地球“大表哥”的行星系統(tǒng),并且和地球的相似程度達到了0.83。如果跟地球完全一模一樣我們稱之為1,那么0.83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非常相似了。為什么相似呢?因為它中間的恒星跟我們的太陽非常相似,這顆行星的大小也跟我們的地球非常類似,還有公轉的周期也非常接近,所以當時稱之為地球的“大表哥”??珊髞斫涍^進一步的觀測,發(fā)現(xiàn)當時稱之為孿生兄弟的“大表哥”原來跟地球質量差別挺大。
2016年年底,另外一則新聞說,距離我們最近的比鄰星系統(tǒng)發(fā)現(xiàn)了一顆地外行星,這顆地外行星是一顆紅外星。如果我們能夠站在行星上去看恒星,比鄰星看起來會非常大,差不多是太陽三倍的大小,而它的天空看起來總是會呈現(xiàn)出紅色。為什么是紅色?因為它中間的恒星是一顆紅暗星,顏色偏向于紅色,因此整個天空更多地呈現(xiàn)紅色的景象。
2016年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非常特殊的系統(tǒng),后來被稱之為“葫蘆娃”行星系統(tǒng)。之所以稱它為“葫蘆娃”,因為它有七個地質、巖質的行星。怎么知道行星是巖質的呢?我們通過現(xiàn)在最為廣泛的觀測應用方式——凌星法,探測到了它的質量和大小,最終推算出來它的密度等等,判斷出了它是一個巖石的或者是氣態(tài)的系統(tǒng)。
到目前為止,做一個簡單的統(tǒng)計,適合于生命存在的地外行星有多少個?根據地球相似指數(shù),我們可以做個排列,比鄰星周圍最為相似的行星,相似指數(shù)達到0.87,第二個就是葫蘆娃系統(tǒng)當中的0.86。在三千多個確認的地外行星系統(tǒng)當中,我們只發(fā)現(xiàn)了差不多12顆適合于生命居住的系統(tǒng)。因此,地外行星中有生命存在的概率是存在的,但不是非常高。
現(xiàn)在我們知道,大約只有千分之一左右的行星有可能存在生命。但對于生命存在的概率,我們一直持續(xù)探索著,例如直接發(fā)射不同的探測線到其他星球上看看有沒有生命的存在。
對于火星的探測,是一個熱門的話題。為什么探測火星呢?因為火星也處于太陽系中宜居區(qū)的外邊緣,是一直以來被人類認為有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另一個星球。
根據當前研究,大約30多億年前,火星和地球非常類似,上面也有水,說不定也有茂密的森林、海洋等,因此我們推斷,火星有可能存在生命。美國的火星勘探衛(wèi)星于前年在火星上發(fā)現(xiàn)了液態(tài)水。但我們知道,火星比地球距離太陽更遠,盡管傾斜度跟地球一樣,但其表面的溫度非常低,通常即使在太陽照射的情況下也只有零下三四十度,這樣的溫度正常的液態(tài)水是不可能存在的?;鹦巧习l(fā)現(xiàn)的到底是什么樣的液態(tài)水呢?其實,這里所說的液態(tài)水含有一種化學元素,這種化學元素降低了這種水的冰點,從而讓我們探測到了它的跡象。
當然,除了圍繞著火星轉動的探測儀,歐洲和美國也發(fā)射了非常多的火星車到火星表面上去看,勘探一下有沒有生命的跡象。最為重要的發(fā)現(xiàn)是,火星的確跟地球的很多特征非常類似,比如有巖石沖刷的證據,表明幾十億年之前應該也是有水存在,并且有一些巖石跟地球上的巖石的組成、形狀非常類似。但很遺憾的是,火星的表面依舊沒有探測到生命。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勘測到直接的生命,盡管我們很想找到他們。
剛才所提到的,都是官方的一些探測計劃,當然也還有一些私人的探測,因為對于地外生命,不僅僅是官方感興趣,而且也是一個大眾感興趣的話題。有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他們對于這種地外生命的探索非常感興趣,比如一位俄羅斯富豪,就和臉譜的創(chuàng)始人成立了一個組織叫作“突破組織”,他們想發(fā)射一些非常微小的探測器到比如剛才提到的比鄰星系統(tǒng)中一探究竟,看看地外生命是否真的存在。
這其中有一個項目叫作“攝星計劃”,相當于發(fā)射一顆跟一元硬幣大小類似的探測器,這種探測器盡管體積非常小,但包含了所有的功能,例如攝像、傳輸,還有通訊功能等。探測器的速度,差不多可以達到1/5光速,也就是說,在20年左右就可以到達比鄰星。
這是一種叫作光帆的技術,和我們生活中的風帆非常類似。地球上有風,所以通常我們的船只行駛都是依靠風的驅動。太空當中沒有風,但它有非常多的恒星,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恒星的光來驅動一些探測器。盡管光是沒有質量的,但是它有動量,可以通過反射光從而來驅動探測器。美國在2015年已經對這方面進行了測試,基本結果表明,這是可行的,但仍然是一個需要研究的項目。
對于地面的搜尋,也在同時進行。地面的搜尋有一個SETI組織,已經運行了很長的時間。他們成立了一個叫作突破聆聽獎的項目,購買了世界上一些大型望遠鏡,例如澳大利亞的帕克斯64米望遠鏡和美國綠岸望遠鏡等,還有一些其它的光學望遠鏡,同時展開對空間的地外生命的探測。
位于我國貴州省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在2016年9月份建成后開始運行,是目前為止世界上口徑最大的一個望遠鏡。這一組織在2016年10月份拜訪了我國國家天文臺,跟國家天文臺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有了這些大型的望遠鏡以后,他們就對天區(qū)進行了分塊觀測,進行了對感興趣的天體的搜尋,觀測完以后會對數(shù)據進行分段下載。除此之外,他們還改進了原來對于一些數(shù)據的分析方法使得分析效率大大提高。
有了大型望遠鏡等的支持,我們希望有一天能夠搜尋到所謂的外星生命的信號。盡管智能生命目前還沒有搜尋到,但是我們相信,從天文學的角度而言,地球并不是非常特殊的星球,宇宙當中還存在其他高等智能的生命。這種對于高等智能生命的搜尋,我們還會一直持續(x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