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東輝
【關鍵詞】 小學語文;學習共同體;同課異構(gòu)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23—0099—01
生本理念下的學習共同體創(chuàng)建過程中“同課異構(gòu)”的教學是教師研究的一個方向。本著“人人承擔與分享、全員參與共同進步、尊重每一位教師的多樣性并保障其個性化的成長”的目標,筆者參與了學校的同課異構(gòu)的教學實踐?,F(xiàn)以課題組成員共同研磨的《愛如茉莉》課堂教學為例,談談同課異構(gòu)學習共同體的具體實踐過程。
一、 課前教研互動,充分吃透教材
課題組確定以蘇教版《愛如茉莉》為例,開展教研工作。在近一年的文本研讀中,課題組先后邀請多位專家指導教研。從“走進文本,朗讀感悟”的角度,工作室成員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進行文本朗讀,研讀活動不僅讓課題組教師感受到茉莉般淡淡的溫情、濃濃的愛,也體會到品讀感悟的神奇力量,同時意識到語文教師要具備品讀語言文字的能力,并將這種能力傳授給學生。2014年6月14日,工作室特邀專家從“文本解讀”的角度,指導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教師們對于上一堂“簡單而有實效的課”有了明晰的認識。
二、課中充分展示,彰顯教師風采
2014年12月10日,課題組面向安寧區(qū)全體語文教師進行《愛如茉莉》的教學展示。兩位執(zhí)教教師教學目標定位不同,年輕的王老師教學重在品讀理解真愛含義。年長的王老師重在品讀感悟語言表達的魅力,欣賞文章表達方法之妙。
1.我們先看小王老師課堂教學中運用的策略:亮點之一:潛心會文,立足文本,品詞品句。小王老師指導品讀描寫真愛的片段,引導學生抓住“虛弱、直奔、布滿血絲、躡手躡腳”等關鍵詞句的理解,體會爸媽在自己心目中的分量,感悟父母間平凡樸實的愛,學生自然而然地提煉出“愛是一盤餃子”“愛是一串急切的腳步”“愛是一縷溫暖的陽光”“愛是一束茉莉花”……小王老師運用閱讀教學中段與段之間的學習遷移法,半扶半放,學生抓住教材內(nèi)在聯(lián)系遷移學習,品讀理解細節(jié)中父母如茉莉般平淡無奇、潔白純凈的真愛含義。閱讀教學的課堂回歸到學生的“本位”——親近并運用母語。亮點之二:契合兒童特征,適度拓展,堅持練筆。小王老師在課堂拓展部分引導學生完成“愛如(? ?),因為(? ? )。”語段的練習。課堂中練筆教學策略激發(fā)了學生產(chǎn)生情境化和個性化的語言,架設了讀寫的橋梁,對學生的言語發(fā)展十分有利。
2.我們再看年長王老師課堂教學中運用的策略:亮點之一:理清文章脈絡,感悟作者表達之巧妙。這篇清新淡雅、情意濃濃的散文,以“茉莉”為明線,以作者的認識變化為暗線,開頭設問,埋下伏筆,結(jié)尾作答并點題,在寫作方法上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王老師讓學生學會分析課文層次,通過理清脈絡,告訴學生“文章所表達的故事就是要曲折才好看”。亮點之二:潛心品讀細節(jié)中愛的描寫,領悟?qū)懽魈厣?。細?jié)描寫之一:語言、動作見真情。課堂中王老師引導學生抓住了“答應、怕驚動、哈欠、躡手躡腳”等父母間愛的一句話、愛的一個動作、愛的一個眼神的品讀,真切地讓學生感悟到語言是有溫度的,字詞知冷暖。細節(jié)描寫之二:環(huán)境襯托表達愛。王老師抓住愛的場景描寫:“初生的陽光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地籠罩著他們。”等環(huán)境描寫句的品讀,讓學生們體味到了陽光的情意,它都不愿驚醒這對相愛的夫妻。配上輕緩的音樂,學生用輕柔的語調(diào)、緩慢的語速讀出畫面的溫馨和美好。學生怎能不感悟 “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寫作手法呢?亮點之三:讓課堂語言呈現(xiàn)畫面感。王老師讓學生扮演導演,“給你一部攝像機拍下這個場景,你愿意把鏡頭對準誰”。學生回答:媽媽的微笑、父母緊握的手、頭伏在床沿邊……這是學生們眼中溫馨的畫面,王老師將學生從抽象的字面帶進一幅幅形象的畫面中。王老師這一教學策略將言語轉(zhuǎn)化為畫面,讓學生在語言的背后感知生動的畫面。
同一堂課,我們看到教學目標不同,教師執(zhí)教所采用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策略各有千秋,亮點紛呈。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不僅要讀懂課文內(nèi)容,學會文本中的相關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怎樣讀懂,怎樣去欣賞一篇文章,怎樣去寫好一篇文章。學生在閱讀當中得意、得言、得法,在一課一得中慢慢積累,才能得得相連,形成能力串,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自然會形成。
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的兩年中,課題組成員通過課堂教學,致力于教師教學研究能力及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成員們一同挖掘教材、一同進行教學設計、一同研究教學策略、一同關注課堂師生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