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召勝
學習完《有的人》,我安排了一次朗讀展示,要求是以小組為單位,全員參與,選擇最佳朗讀方式,可以加入創(chuàng)意設計。要求剛說完,各小組立即行動起來,教室內一時間人聲鼎沸,大聲爭論的、指指畫畫的、練讀改進的同學一個個群情振奮,完全忘記了我的存在。
10分鐘后,展示開始。也許是不甘心落后于其他小組,也許是有在大家面前表現(xiàn)的欲望,每一個同學朗讀的興趣和水平似乎被一下激發(fā)出來,各小組表現(xiàn)出高超的智慧和整齊的配合,領讀、和讀、循環(huán)唱讀、穿插編排演讀、加入嘆詞突出情感朗讀等等形式精彩迭出,每一個小組結束時,我和其他小組都不禁鼓掌較好。展示結束,我在總結時說:看大家的積極勁兒和水平,我真想舉辦一次班級朗讀比賽?。?/p>
其實,這樣的朗讀展示也并非第一次舉行。每逢學習到精彩的詩歌,我?guī)缀醵紩才乓淮螏в斜荣愋缘睦首x,有時各組推薦代表進行個人比賽,有時隨機抽選進行小組比賽,有時分男女生聲部比賽,有時進行小組集體比賽,盡管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沒有獎品,但獲得高分的同學或小組還是非常享受全班同學熱烈的掌聲的。
用比賽朗讀來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做法只是其一,要想讓學生愛上閱讀,我以為引導、影響是不能缺位的。在學習詩歌時,富有感染力的帶有磁性的錄音朗讀的確能對朗讀起到熏陶作用,但學生往往只停留在欣賞、羨慕的層面上,或者“只會這一個”。而“教會學生朗讀”,讓學生在自己的聲音里感受到閱讀之美,才會使學生發(fā)自內心地愛上文字,愛上朗讀。所以,學習詩歌,我總是通過理解詩歌抒發(fā)的情感來教學生如何判斷節(jié)奏、重音、語速、語調,讓學生學會可以運用于其他朗讀文章的技巧,再讓學生當場朗讀展示,并在聽讀中再鼓勵、指導,當學生能夠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感受到自己的聲音之美時,愛上朗讀的情愫就會自然生發(fā)。
如果是小說朗讀,更要引導學生揣摩人物角色、情感去嘗試演讀。在學習《故鄉(xiāng)》《我的叔叔于勒》《變色龍》等小說時,我安排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進行分角色朗讀,繪聲繪色的演讀,給課堂學習帶來一次次的驚喜,這是一種感染朗讀的做法,雖然參與的人少,但從現(xiàn)場津津有味的聽讀來看,給學生的影響還是有的。
通過朗讀激發(fā)學生愛上語文閱讀是一種必要的方法,讓學生在安靜的文字間能窺見、觸摸美麗的景色、人情、內心,才算是真正把學生引領上了閱讀之路,而這是最難達到的。這需要老師既要有文本的深入研讀的態(tài)度、極強的文字感悟能力和巧妙的教學藝術,又能夠將自己對文字的獨特感知、感悟教之以學生。我在這方面的做法有兩個:
一是真實談自己的讀后感受。學習《背影》《爸爸的花兒落了》《臺階》等文章時,我會說起我第一次閱讀的感受,哪兒哪兒讓我落淚了,哪兒哪兒讓我聯(lián)想了,哪兒哪兒讓我思考,會說到多年后重讀我又在哪兒哪兒另有了一種體會……我發(fā)現(xiàn),每當我?guī)в懈星榈氖稣f時,學生聆聽時就會非常安靜,也許當他們去閱讀到“那兒”時就會非常留意,就會尋找和我一樣的感受吧。我覺得這是一種影響閱讀。
二是讓學生體會文字之美從何而來。美麗的動情的文字誰都喜歡、羨慕、向往,并渴望自己也能擁有,所以,老師要教學生賞析語言的方法,從修辭、句式、選詞等角度來學習其富有表現(xiàn)力的技巧,也要教學生認識到感人的語句是如何從生活中來,從內心而來。我以為,時間久了,欣賞得多了,領會得深了,學生也會在其他文章的閱讀中嘗試去體驗閱讀之美好。
我們知道,閱讀的興趣很大程度上和愛好、性情、氛圍有關,但處在成長的學生,當他們閱讀的興趣只有老師這一個途徑時,老師的責任就要求我們要動動腦筋,用用心思,做學生閱讀生活的引路人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