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李斌 毛青松 劉鑫菲 楊婭卓 巖瑞婷 宋玉英 羅紅格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討大學生元記憶監(jiān)測的概念及其影響因素。元記憶監(jiān)測是指個體對自身記憶能力的評價和估計,其中任務變量、個體變量、知覺線索變量和策略變量均會對元記憶的監(jiān)測判斷有一定的影響。
關鍵詞: 元記憶監(jiān)測 影響因素 拒絕敏感性
1.元記憶監(jiān)測的概念
元記憶是指人們對記憶的認知和記憶過程的監(jiān)測與控制,分別對應元記憶知識、元記憶監(jiān)測和元記憶控制三個因素[1],其中元記憶監(jiān)測是元記憶的重要組成因素,同時是與元記憶能力緊密聯(lián)系的重要因素。
元記憶監(jiān)測是指個體對自身記憶能力的評價和估計,或者說是個體對自身記憶能力的評判,個體對于外部客體記憶資料的記憶能力的主觀體驗。元記憶的檢測體現(xiàn)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有時候我們會感覺自己的記憶力下降,總是忘記一些事情,從前能記住的東西記不住了;也有的時候會感覺自己的記憶能力空前得強,記什么都又快又準確,這種感覺就是我們對元記憶的一種監(jiān)測。簡而言之,元記憶監(jiān)測表現(xiàn)為個體記憶活動結束之后,自己對憶材料難度、回憶的正確與否,知曉程度、自信程度的判斷。
元記憶監(jiān)測的分類如下:一類是回溯監(jiān)測,比如提煉記憶的活動完成后,對自己的回憶或再認準確性的鑒定稱為自信心判斷(judgment of confidence,JOC);另一類是預見監(jiān)測,比如:在記憶任務開始前鑒別當前任務難度(ease of learning,EOL),記憶任務進行中對自己最終回憶結果的預估,稱為學習判斷(judgments of learning,JOL),對當前無法回憶但又能喚醒一部分影像的資料在之后再認任務中的成績的預估稱為知道感判斷(feeling of knowing,F(xiàn)OK)[2]。
2.元記憶監(jiān)測的影響因素
研究表明,任務變量、個體變量、知覺線索變量和策略變量均會對元記憶的監(jiān)測判斷有一定的影響[3]-[4]。
Busey等(2000)發(fā)現(xiàn)亮度影響個體的學習判斷和自信心判斷。研究者給被試展示出一系列亮度水平不同的人臉圖片,被試每學完一張人臉圖片后進行學習判斷,所有圖片學完之后進行再認測試,并做自信心判斷。結果發(fā)現(xiàn),被試的學習判斷和自信心判斷都受亮度的影響,表現(xiàn)為被試給予高亮度圖片更高的學習判定和自信心判定。有研究表示字體大小和個人的學習判斷之間也有關系。在研究中,被試學習不同字體大小(18 pt/48 pt)的項目,每學完一項目即進行學習判斷,最后完成自由回憶測試。結果發(fā)現(xiàn),相對于小字體的學習項目,被試給予大字體的學習項目更高的學習判斷,但回憶成績不受字體大小影響。更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fā)現(xiàn)字體大小對學習判斷的影響是穩(wěn)定的:即使明確告訴被試實際回憶結果與字體的大小無關,字體大小仍然能作用于學習判斷。這種字體大小效應在后續(xù)的研究中被反復驗證[5]-[7]。此外,Susser等[8]發(fā)現(xiàn)字體大小效應是相對的。實驗中,一組被試學習字體大小不同的詞匯(被試同時具有流暢和不流暢的體驗),另外兩組被試分別學習大字體或小字體詞匯(被試只有流暢或者不流暢體驗)。結果發(fā)現(xiàn),只有當被試同時有流暢和不流暢體驗時,字體大小才會作用于學習判斷。而Ball等(2014)研究則發(fā)現(xiàn),字體大小效應因學習材料的改變而發(fā)生變化。他們以文本(由心理學術語及其定義組成)為學習材料。被試自定步調學習不同字體大?。?4 pt/48 pt)的文本材料,每學完一術語定義后做學習判斷。結果發(fā)現(xiàn),被試對小字體文本的學習判斷高于大字體文本,這一結果和以往研究發(fā)現(xiàn)的字體大小效應相反。Ball等人認為,這可能是文本材料不同于單詞所致。Miele和Molden(2010)發(fā)現(xiàn)文本清晰度也影響學習判斷。他們讓被試瀏覽清晰度不同(清晰:Times New Roman 字體/模糊:Juice ITC 字體)的文本,并進行學習判斷。結果表明,被試對于清晰文本的學習判斷更高。此后,Yue等(2013)通過操縱分辨率(模糊文本較清晰文本向外擴散10%的像素點)驗證了這一結果。尹觀海等(2014)針對聾童的元記憶研究發(fā)現(xiàn),聾童的元記憶監(jiān)測與控制的發(fā)展水平均隨年齡增長不斷提高。低年級不能準確地判斷和估計自己的學習程度及在記憶測驗中可能取得的成績,也不能有效地分配學習時間;中年級處在元記憶監(jiān)測與控制發(fā)展的加速期,其監(jiān)測判斷的準確性顯著提高,并有意識地進行記憶控制;高年級記憶監(jiān)控能力達到較高的水平。聾童元記憶監(jiān)測的不同方面發(fā)展軌跡不一致:自信心判斷(JOC)和知曉感判斷(FOK)發(fā)展早,發(fā)展水平較高,學習程度判斷(JOL)發(fā)展緩慢,發(fā)展水平低。針對學習困難的孩子的元記憶監(jiān)控研究發(fā)現(xiàn),學習困難的孩子在三種元記憶監(jiān)測判斷值上均顯著低于學優(yōu)兒童;學習困難的孩子具有元記憶控制能力,但其控制水平相對低于學優(yōu)兒童;學習困難的孩子的元記憶監(jiān)測判斷和學習時間分配之間存在交互影響;學習困難的孩子的元記憶監(jiān)測和控制水平存在較為復雜的發(fā)展特點。據(jù)此得出結論,學習困難的孩子的元記憶監(jiān)測與控制能力都比學優(yōu)兒童弱,同時揭示了一定的發(fā)展趨勢。
2.1情緒對元記憶監(jiān)測的影響
關于情緒影響元記憶監(jiān)測的研究范式有兩種:分別為材料變換式和情緒誘發(fā)式[9]。材料變換式是目前研究情緒對元記憶監(jiān)測作用的主要范式,簡而言之就是將原來的(中性材料)實驗材料替換成情緒性材料,而原來的實驗范式和實驗過程不做更動。根據(jù)所使用實驗形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情緒詞(對)、情緒圖片和情緒面孔三種。Zimmerman等首先使用情緒詞,Resh首先使用情緒圖片及Kelly和Metcalf首先使用情緒面孔進行了元記憶的監(jiān)控研究。情緒激發(fā)是在傳統(tǒng)的元記憶研究范式(R-J-R)的來源根基上,加入一個情緒激發(fā)的過程。通過對被試情緒的激發(fā),他們在一定情緒狀態(tài)下完成元記憶監(jiān)測的任務。根據(jù)情緒誘發(fā)的方法不同可以區(qū)別為行為激發(fā)、認知激發(fā)和感官激發(fā)三種。Koriat和Nussinson最早使用行為激發(fā)研討元記憶,張振新和徐憲斌則使用認知激發(fā)研討元記憶,Resh使用感官刺激引發(fā)的辦法,情緒圖片與中性詞進行匹配,通過對視覺刺激誘發(fā)情緒的辦法以研討元記憶。情緒詞能影響情緒,情緒能引發(fā)心理活動,作為心理活動的誘因,情緒可以影響一個人的記憶。積極情緒詞可以引發(fā)正性情緒,增強被試的自信心,從而推動記憶更高效的提取。而消極情緒詞導致了負性情緒,使被試變得不那么自信,降低了被試的喚醒水平。endprint
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之所以深刻地記憶某些人際互動過程中產(chǎn)生的體驗而不是其他的體驗,是因為這些體驗附帶著使個體感受強烈的情緒。社交情緒是指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與他人接觸所喚起的回憶的、想象的、預期的或真實的情緒。研究表明,在社會交往過程中,個體對于附帶情緒的體驗記憶得更好,特別對于積極情緒的記憶。而對情緒詞記憶的研究也得到相同的結果,Tse等人的研究表明,在情緒詞的瞬時順序的記憶中,被試對積極情緒詞的記憶要好于對消極情緒詞的記憶。已有記憶方面的研究表明,自我參照效應在記憶中起重要作用。自我參照效應是指當記憶材料與自我相關時,對于材料的記憶要好于對材料進行其他方式的編碼記憶的現(xiàn)象。在Rogers等人的研究中,當被試用某個形容詞描述自我的時候,回憶的成績要比使用其他的編碼方式記憶材料的回憶更好。根據(jù)自我參照效應的圖式理論,自我參照以某個事件或情境為基礎對信息進行加工,從而促進信息的回憶。
2.2拒絕敏感對元記憶監(jiān)測的影響
拒絕敏感是指個體憂慮地推測他人的拒絕的一種人格傾向,即個體經(jīng)常推測自己會被拒絕,容易感覺到拒絕,對拒絕過分敏感,并為之恐慌,在模糊情景中過早地預計自身會遭到拒絕,并產(chǎn)生過激的行為。當覺察到預估的屏絕時,個人就會產(chǎn)生敵意或攻擊行為--這是具有高拒絕敏感的個體不容易脫離的一個惡性循環(huán)[10]。有的人他們對拒絕十分敏感,這種敏感使得他們產(chǎn)生了心理偏差,在不知情或是模糊的情景中認為自己會遭到拒絕[11]。Downey等人的研究表明,重要他人對于其需要重復性拒絕是個體的高拒絕敏感性的來源[12]。
拒絕敏感性對元記憶監(jiān)測也有影響,拒絕敏感性過高會導致社會生活的不適應,人際關系的不和諧,因此如何盡可能多地獲得支持和肯定,免受拒絕和排斥也就成為其行為的基本動力。個體先前經(jīng)驗可能造成其以后的思維定式,如果先前遭受過過多的拒絕或是其他社會交往中的挫折都可能導致其對社會交往中的拒絕存在焦慮的預期。關于拒絕敏感性的測量,大多用自陳式問卷的方式,如趙艷林等修訂的《Downey拒絕敏感性量表中文修訂版》。研究顯示,不同拒絕敏感性的個體在認知的加工機制上可能存在差異,這項研究成果給了人們對拒絕敏感性研究的新方向[13]。有關高拒絕敏感個體認知加工特性的實驗主要探討了高拒絕敏感個體的注意特點,研究結果表明具備高拒絕敏感的個人在對社交拒絕材料的加工可能存在偏差[14],但拒絕敏感性在認知的其他方面的作用仍有待發(fā)現(xiàn)。
拒絕敏感與社交情緒之間相互影響。社交情緒會誘發(fā)拒絕敏感的產(chǎn)生,而相對的拒絕敏感會帶來一系列社交情緒,二者之間沒有絕對的相交關系并非絕對的平行關系。高拒絕敏感性的個人在面臨屏絕或思路不清的情境時的情緒喚醒度更高,對信息記憶的情境依賴性更強,所以高美等[15]發(fā)現(xiàn)高拒絕敏感性的個體更傾向于記憶描述自我積極情緒的詞語。國外以往的研究表明,高拒絕敏感性的個體更傾向于注意具有威脅的社交線索,對消極的社交線索的記憶更好。高美等發(fā)現(xiàn)高拒絕敏感性的個體更傾向于記憶描述他人消極情緒的詞語。拒絕敏感性過高會導致社會生活的不適應,人際關系的不和諧,因此如何盡可能多地獲得支持和肯定,免受拒絕和排斥也就成為其行為的基本動力。個體先前經(jīng)驗可能造成其以后的思維定式,如果先前遭受過過多的拒絕或是其他社會交往中的挫折都可能導致其對社會交往中的拒絕存在焦慮的預期。
參考文獻:
[1]張振新,明文.元記憶監(jiān)測研究的橫向比較[J].心理學報,2012,35(5):1102-1106.
[2]周楚,劉曉明,張明.學習困難兒童的元記憶監(jiān)測與控制特點[J].心理學報,2004,36(1):65-70.
[3]陳芳艷,李鋒盈,李偉健.知覺線索對元記憶監(jiān)控的影響[J].心理科學進展,2016,24(4):494-500.
[4]金玉華.認知方式和內(nèi)外部線索對元記憶監(jiān)控和回憶成績的影響[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6.
[5]Kornell, N., Rhodes, M. G., Castel, A. D., & Tauber, S. K.. The Ease-of-processing heuristic and the stability bias: Dissociating memory, memory beliefs, and memory judgements[J].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1,22(6): 787-794.
[6]Miele, D. B., Finn,B., & Molden, D. C.. Does easily learned mean easily remembered: It depends on your beliefs about intelligence[J].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1,22(3):320-324.
[7]Mueller, M. L., Dunlosky, J., Tauber, S. K., & Rhodes, M. G. The font-size effect on judgments of learning: Does it exemplify fluency effects or reflect peoples beliefs about memory?[J].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2014,70(1):1-12.
[8]Susser, J. A., Mulligan, N. W., & Besken, M. The effects of list composition and perceptual fluency on judgements of learning (JOLs)[J]. Memory & Cognition, 2013,41(7):1000-1011.
[9]王勛, 姜珊, 高艷芳, 張振新. 情緒影響元記憶監(jiān)測的研究范式及其機制[J]. 心理研究, 2015,8(1):8-14.
[10]Boyce P, Hickie I, Parker G, et al.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and the one-year outcome of a depressive episode[J].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92, 26(2):156.
[11]張瑩瑞, 李濤. 拒絕敏感的認知與神經(jīng)機制[J]. 心理科學進展, 2013, 21(11):1939-1948.
[12]Downey D., Dumais S., Dan L.,et al.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archers queries and information goals[J]. 2008:449-458.
[13]楊玲. 大學生學業(yè)自我調節(jié)問卷中文版的修訂[J]. 教育技術研究, 2012(3):247-247.
[14]趙艷林. 社交拒絕對個體心理反應的影響:拒絕敏感性的調節(jié)作用[D].寧波:寧波大學, 2012.
[15]高美, 耿曉偉. 不同拒絕敏感性大學生對社交情緒詞記憶的偏好[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6 (1):137-141.
基金項目:華北理工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X2016023)。
通訊作者:羅紅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