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賢
《血戰(zhàn)臺兒莊》是一幅入選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的油畫,作者徐青峰是個“70 后”。為了畫好這幅畫,他除了前期準備,草稿就畫了兩年多,正式創(chuàng)作畫了整整一年。為了真實,徐青峰借用八一電影制片廠的攝影棚,搭出了一個城墻模型,又用塑料布在地上鋪出護城河,還找了40 多個人來模擬戰(zhàn)斗場景。他說:“我想盡可能還原歷史的真實?!痹谒磥?,態(tài)度對一個畫家來說至關重要,“現在用幾年時間畫一幅畫的人很少了,有的人甚至一天畫好幾幅”。
正因為徐青峰的精心與盡心,才有了震撼人心的《血戰(zhàn)臺兒莊》。相比徐青峰的一幅畫畫幾年,一天畫幾幅的人能畫出精品嗎? 能提高藝術水平嗎?其實,寫文章同畫畫和做其他事情一樣,不能一味貪多求快,需求精求真。有些教師,文章每學期甚至每月都在寫,每次評比、每次大賽都參加,寫了不少,但沒有寫出一篇像樣的,自然也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寫著寫著就泄氣了。
教師要想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一定要花大力氣磨好一篇。盡心孕育,足月而生,這才可能誕下一個大萌娃。想要磨出一篇好文章,可以嘗試這樣做——
第一步:確定一個選題。選題要有現實針對性,還要有新穎性。初步確定方向后,可先查找一番,看看這個題目寫的人多不多,寫到了什么程度,自己能不能有所突破。查找是基礎,越廣越好。當自己難以確定選題的價值時,可向專家請教,千萬不要閉門造車。
第二步:廣泛收集相關材料。當選題確定后,就要廣泛收集材料。材料當然是多多益善,但要善于篩選和分類。一般而言,手里的材料應該有兩個方面的——別人的可資借鑒的材料和自己掌握的第一手材料。這兩種材料都需要,都用別人的材料,等于是來料加工,影響原創(chuàng)性;都用自己的材料,往往會感覺材料不充足。
第三步:擬定寫作提綱。如果是寫隨筆類的短文,事先不列提綱也可以;如果是寫經驗總結或課題研究報告之類的文章,提綱是不可或缺的。大標題是什么? 關鍵詞怎么界定? 以什么主線貫穿全文?文章分幾部分? 每個部分的小標題是什么? 材料如何安插? 哪部分是重點? 總的字數大約多少? 等等,都要有所考慮。
第四步:動手訴諸文字。即使有提綱有材料,對一個初寫者而言,訴諸文字仍然是一個煞費苦心的艱難事。有時候,想想好像很簡單,可就是找不到適當的語言;有時候,按常識這里該簡單敘述,可寫出來后總感覺別扭;有時候,想象中的效果與寫出來的感覺大相徑庭,總之,這是一個類似爬雪山過草地的過程,這也是歷練。要知道,任何一篇作品的寫作,都必須有這樣的過程。
第五步:聽取意見后反復細磨。初稿完成后,可先擱置幾天,覺得需要修改就先自己改。對自己寫的文章,通常會有“癩頭兒子自己的好”的感覺。當看來看去看不出什么時,那就去請教高手。如果有條件,可復印幾份,多找?guī)孜桓呤痔崽嵋庖?,然后再細細地磨。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要不厭其煩,要做好修改N 遍的心理準備。修改的過程,往往是快速提高的過程。
這樣一步步穩(wěn)穩(wěn)地走,花上一年半載,甚至更長的時間,不但能寫出好文章,而且必定能大大提升寫作能力。做母親的都知道,生頭胎是最痛最怕的,生第二胎第三胎就會好得多。寫作也是如此,能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文章,完全有可能寫好第二篇、第三篇……那些寫來寫去,沒有寫出一篇像樣文章的教師,就是因為沒有經歷細細磨好一篇的“陣痛”,每一篇都淺嘗輒止或敷衍了事,怎么可能生出一個大萌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