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娟
“歲寒三友”是北師大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教學內容。堅毅挺拔的青松,凌寒多姿的翠竹,傲雪報春的冬梅,被統(tǒng)稱為“歲寒三友”。它們獨具的品性成為中國文人高尚人格的體現(xiàn),為人們所喜愛。人們留下了很多贊頌它們的詩文及書畫作品。中華民族酷愛“歲寒三友”,許多具有松、竹、梅品格的人,因其像松樹、竹子、梅花一樣堅貞不屈、廉正高潔而被世人稱頌。本單元的主題課文安排了關于梅、竹、松的三首詩,并各安排了一篇相關的拓展閱讀。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的資料收集過程安排在單元學習前進行,便于對主題課文的學習理解,也可以給最后的展示提供充足的時間準備,展示過程放在了主題課文學完后進行,是對整個單元學習的總結與升華。
【活動設計】
1.“歲寒三友”資料查閱。
資料單一——“松”主題:關于松的相關知識、詩文,具有松的品格的人物事跡。
資料單二——“竹”主題:關于竹的相關知識、詩文,具有竹的品格的人物事跡。
資料單三——“梅”主題:關于梅的相關知識、詩文,具有梅的品格的人物事跡。
資料查閱說明:小組長和組員商議從三個資料單中選擇其一,上報活動主持人;主持人做好協(xié)調,確保綜合性學習展示的豐富性,三個主題都應該有;組長安排好本組展示的分工——介紹相關知識、朗誦詩文、制作PPT 等。
2.“歲寒三友”書畫欣賞。
(1)書畫展海報設計。
(2)書畫展出及欣賞。
(3)書畫評比。
書法作品的內容可以和資料查閱的“歲寒三友”詩文內容相結合,用毛筆書寫關于“歲寒三友”的詩句或對聯(lián)等。書畫展可參考本單元課文的形式,以“書”為主,以“畫”為輔,建議在方便欣賞的地方展出三至五天。書畫欣賞后以小組為單位評出幾幅好作品,在綜合性學習展示時點評,要求用上提前收集好的描寫書畫作品的好詞好句。
3.“歲寒三友”主題展示。
(1)書畫佳作評議。
(2)小專題朗誦。
書畫佳作評議板塊,由每個小組上報本組三至五幅書畫佳作,各小組共同欣賞,并用恰當?shù)脑~語對其中一幅進行點評。小專題朗誦板塊,可以分為“梅”“竹”“松”三個專題進行分組展示,展示的過程包含詩文朗誦和相關知識的介紹兩個部分的內容。
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中,前兩個環(huán)節(jié)為課下進行,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綜合展示。
【教學片段1】
主持人:梅花凌寒傲雪,翠竹虛心有節(jié),松樹堅韌不拔。我們班的同學用自己的書法作品書寫著“歲寒三友”,用自己的畫作渲染著“歲寒三友”。我們班書畫展的海報貼到學校教學樓大廳后,不僅吸引了同年級的同學參觀欣賞,其他年級的同學也來觀賞。現(xiàn)在,我們按組序進行書畫佳作評議。
生:我們組評出的佳作是32 號、7 號和19 號。其中,7 號書法作品筆法蒼勁有力,力透紙背,筆酣墨飽,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漢字的魅力、書法藝術的魅力。書寫的內容是毛澤東《卜算子·詠梅》中的“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讓我們在賞書法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梅花的精神。
生:我們組評出的佳作是19 號、25 號、33 號和42 號。我們組認為33 號國畫中的竹子畫得栩栩如生,這些竹葉,或疏或密,或濃或淡,都很傳神,無論是淡墨輕染,還是濃墨重點,都富有神韻。
生:有人這樣評價中國漢字——漢字是人類的史詩,凝固的音樂;漢字亦是思想奔流的河床,靈魂飄逸的舞姿,精神的形象寫真。我們組認為48 號梁童的書法作品體現(xiàn)了這樣的漢字美,梁童練習書法已經四年了,她非常喜歡,也非常用心,我和她一起學書法,一起練習顏體字,她的字瀟灑飄逸,比我寫的好多了,我們組都喜歡她的字,美中不足的是這兩行字間距有點不勻。我們組也選了7 號、25號。另外,我們組還認為3號和39 號作品也很棒。
……
主持人:綜合8 個小組的意見,我們班共評出10 幅優(yōu)秀書畫作品,現(xiàn)在請劉老師為他們頒獎!
反思:
第三學段關于綜合性學習,新課標有這樣的表述:“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痹谶@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策劃了書畫展的活動,從海報設計到展出安排,都由班干部和組長負責,這體現(xiàn)了“策劃”與“活動”。作為教師,我進行的點撥就是要求學生選出好作品并通過收集關于書畫作品描寫的好詞佳句進行點評??梢钥闯觯谝粋€學生的“蒼勁有力,力透紙背,筆酣墨飽”來自于詞語收集,第二個學生的“這些竹葉,或疏或密,或濃或淡,都很傳神,無論是淡墨輕染,還是濃墨重點,都富有神韻”來自于本單元課文的句子模仿,第三個學生的關于漢字的評價是引用,這都是很好的語文學習,體現(xiàn)了在活動中學語文用語言。通過這次活動,學生不僅感受到了漢字的形體之美,還感受到了“歲寒三友”的風骨和品格。
學生理解運用,逐步完善表2;對比3、4號試管,分析得出“酶具有高效性”;通過兩兩對比,分析歸納得出實驗中涉及到空白對照、條件對照、相互對照三種對照實驗,并知道設計第一組常溫作為空白對照組是為了控制無關變量,使實驗設計更科學、實驗結論更準確,從而深層次理解“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因此,通過以上問題的討論,學生不僅理解變量、對照實驗等概念和實驗設計原則,而且學會設置對照實驗,掌握控制變量的方法,形成科學思維。
【教學片段2】
主持人:我們班的書畫展引人注目,展示了我們班書法達人和繪畫達人的才華。接下來,我們各個小組的“梅”“竹”“松”小專題將是朗誦達人展示的舞臺,更是我們班知識豐富的 “小博士們” 一展才華的舞臺。哪個小組實力最強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先請第一小組來展示。
生:我們組展示的是“竹”,請看PPT。這些都是竹子的照片,竹原產中國,主要分布在南方,像四川、湖南、浙江等,類型眾多,適應性強,分布極廣。
生:我來介紹竹子的用途。竹子在生活中是點綴假山水榭不可缺少的植物。它可制作成工藝品、樂器,像竹笛,還有竹子制成的竹纖維,被用作紡織品,做成毛巾和衣物等。另外,將竹材烘焙,制成竹炭,可以用在許多場合。竹也常用于建造棚架,還可以編制籮筐、背簍、菜籃、席子等。竹子還可以清熱,有醫(yī)學價值,看,這是名為“復方鮮竹瀝液”的藥,竹子是其中的重要材料。
生:我來介紹關于竹子的成語、詩句和楹聯(lián)。和竹子相關的成語有,竹報平安、青梅竹馬、勢如破竹、成竹在胸、罄竹難書; 和竹子相關的詩句有鄭燮的《竹》“一節(jié)復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和竹子相關的楹聯(lián)有我們文學欣賞課上學過的“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請大家跟我一起讀這些成語、詩句和楹聯(lián)……
生:說起竹子,人們會聯(lián)想到鄭板橋,他是“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一生畫竹最多,夸張變形的瘦竹表現(xiàn)了畫家不戀繁華、一身正氣、剛直不阿的高尚氣節(jié)。
生:請收集“竹子”專題的小組繼續(xù)補充。(第五組補充,略) 現(xiàn)在請聽我們組的朗誦節(jié)目《竹頌》。
主持人:剛才第一組、第五組重點展示了“竹”專題的綜合學習,讓我們對竹子和竹子精神有了深入的了解。現(xiàn)在,請第二組展示關于 “梅” 專題的學習。
生:(播放PPT,音樂聲中出現(xiàn)梅花的多幅圖畫)我們組重點進行的是“梅”專題的學習。賞梅正當時,讓我們跟著圖畫走進中國最美的賞梅地,這些地方的梅花正在盛開著:杭州超山梅花、成都杜甫草堂、武漢東湖磨山梅園、無錫梅園、南京梅花山梅園、杭州西湖孤山梅園……賞完梅花,讓我們看著屏幕齊讀這些關于梅花的詩句: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生:我代表我們組向大家介紹有梅花精神的古今名人。有梅花精神的人被稱作 “梅氣骨”,這是一種高尚的情操和潔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謂:“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蔽奶煜槭蔷哂小懊窔夤恰钡娜耍辉姺敽缶芙^誘惑,不與元統(tǒng)治者合作,寫下了《過零丁洋》《正氣歌》等名作,終為元軍所殺,死時面向南方,不忘故國。魯迅是具有“梅氣骨”的人,他“橫眉冷對千夫指”,頻頻向一切惡勢力“投槍”。他那不畏權勢、為國為民堅持真理的傲骨簡直是金石鑄成的。朱自清是具有“梅氣骨”的人,他寧可餓死也不吃“嗟來之食”——美國的救濟糧。梅蘭芳是具有“梅氣骨”的人,他蓄須明志,不為日寇演戲。
生:我給大家唱一首跟爸爸學的《紅梅贊》。(唱完后,生熱烈鼓掌)我認為小蘿卜頭和江姐也是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由很多具有這樣精神的人的犧牲換來的。
生:我覺得我們班的鄭遠也是具有梅花精神的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為了拿這次運動會的800米長跑冠軍,鄭遠堅持天天練習長跑。
……
生:我們組進行的是接力朗誦一組“梅花詩”。
(配樂朗誦,略)
反思:
綜合性學習貴在“綜合”。
綜合性學習要體現(xiàn)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這些知識來自于游玩的景點,比如各地的賞梅勝地; 來自于與學習內容相關的生活經驗,比如竹子的用途; 來自于知識的回顧與遷移,比如以往學過的相關楹聯(lián); 來自于跨學科的學習,比如歌曲《紅梅贊》……
綜合性學習也應該突出自主。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整個活動的組織者、主持人是學生,每個小組的展示由組長分工,PPT 由各小組制作,各小組需要在課下彩排后才能在課上有序地展示,這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協(xié)調能力。
綜合性學習也強調開放。讓課堂開放,讓課堂變大,大到廣闊的生活和無邊的網(wǎng)絡。“復方鮮竹瀝液”、長跑冠軍等來自于生活體驗,而那組具有“梅氣骨”的人物介紹,顯然來自于網(wǎng)絡資料的整理和選擇。這些學習都不是來自于“教師的教”,而是學生拓展了學習空間后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體現(xiàn)了書本學習和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展示出了核心素養(yǎng)提出的學生的三大關鍵能力——閱讀力、思考力、表達力,閱讀完信息后進行思考,思考后整合,整合后梳理語言進行表達,在這樣的綜合性學習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了協(xié)調發(fā)展,語文知識得到了綜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