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華蔭
機緣巧合,得以在陽春三月親近寶臺山。當汽車行進在橫臥于藍天白云下的綠色山野,連綿的群山猶如白花花的陽光撫摸著的象群。
寶臺山上有古剎,樹上開蓮花,漫山遍野的各色杜鵑,在15萬畝林海中能一氣從2月開到6月,花期之長令人驚嘆。寶臺之寶非金銀珠玉,為有動植物寶藏而得名。寶臺山氣勢磅礴的山巒,浩瀚蒼茫的林海,位于滇西永平縣城南60公里處,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自然保護區(qū),最高海拔2913米,最低海拔1150米,是一個天然的野生動植物樂園。山上巨樹參天,藤蘿交纏,鳥雀爭鳴,靜邃幽深,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一進山,就見萬綠叢中成林成片的大樹杜鵑殷紅點點,直把漫山紅遍層林盡染,正引領(lǐng)各色花卉,同在蜂飛蝶舞的春日里,各展姿態(tài),爭芳斗艷。
在一個場院下車,抬頭就見掩映在茂密森林中的林管所大門。令人驚奇的是,門洞里遠遠透出一片紅霞。原來,那是門內(nèi)高不及丈,花團錦簇,聲名遠播的萬朵古茶花放出的紅光。好一個萬朵茶花,樹身綴滿千萬朵大如盤碟的九蕊十八瓣野生茶花,由于枝細花大,樹枝全被花朵壓彎了腰,整個樹身像是披著一張斑斕錦繡的大花毯,只見紅花不見綠葉,滿院生輝。跨進大門,就見右側(cè)瓦檐下的大木籠里關(guān)著兩只身披金絲的猴子。那蹦來跳去的猴子野性十足,眼睛深陷,嘴巴高凸,小耳朵,紅屁股,毛茸茸的身子,粗長的尾巴……有人從空中扔去一粒糖,其中一只一伸手就在空中接住了,并從容剝開糖紙,放心大膽吃起來,完全沒有防人之心。林管所綜合樓,土木結(jié)構(gòu),雕梁畫棟,飛檐走角,一柱三層,氣勢恢宏。
肺葉大開,貪婪地汲取著被層林染綠的滋潤空氣,平行穿過一條由高大火紅杜鵑花掩映的林蔭小道,在氣勢雄偉,懸掛著“金光寺”三字匾的禪院門口,終于見到了夢寐以求的木蓮花。是時,突如其來的大雨初霽,幾棵高大清瘦的樹木,枝干披掛著翠綠、松軟、輕靈若絲的青苔,整樹不著一葉而繁花似錦,在陽光與和風的拂動中含嬌吐蕊,高貴而典雅。水紅色的花朵,與荷花在大小和花色上十分相似,朵挨朵開在樹高二三十米舒展纖細的枝頭,花瓣無一例外地朝上打開,朵朵合捧向天,粉中泛白,顏色自上而下由淺及深,似有暖暖的光從花心放出,花朵潔凈多姿,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置身花海,漫步樹下,木蓮花像是開在高僧大德的心間,佛光閃現(xiàn),清寂透亮。有人說,這樣的木蓮花在對面山坡有上千畝,尤為壯觀,就是路遠,一個來回要走大半天,且有野獸出沒,必須專人護衛(wèi)。心想,就是路再遠再險,終有一日,定要去木蓮花林中走走,到那嬌艷而偉岸的樹下靜靜地躺上一躺。金光寺門口站著兩個泥塑的神仙,像是看家的老者,氣定神閑。門外還有一株數(shù)人方可合圍的千年老香樟樹,一棵樹齡已有數(shù)百年的桂花樹和花開四瓣白的兩棵雞嗉子果樹。這時,濕漉漉的太陽高高掛在藍天,水靈靈的陽光從高大的樹木間隙照射下來,一地斑斕。突然,一只松鼠活蹦亂跳跑來,小小身軀不停擺動,一下竄到我身后那棵百年老銀杏樹上,夢似的不見了蹤影。
在碧波萬頃的綠海中,金碧輝煌的金光寺坐落在山腰的一塊平地上,與山里的奇花異草古木蒼松交相輝映,更顯雄偉壯麗。史載,金光寺始建于明崇禎戊辰年(1628年),鼎盛時有9庵18寺,僧眾千人,鐘磬之聲廣布十里,被譽為滇西地區(qū)的“大清蓮花古彌勒道場”。由于歲月剝蝕和人為破壞,如今只有一所寺院得以在歷史的蒼茫塵囂中幸存下來。據(jù)《立禪和尚語錄》記載,金光寺第一代住持梵山和尚,在云游至湖廣的路途中,曾遇一僧人向他描述寶臺山一年四季的旖旎風光:“臺山寶物,非俗子輕易識之。百鳥讀經(jīng),青猿念佛,春暖樹吐蓮花,夏薰竹交玉筍;秋冬二季,桂梅斑竹芳菲,野櫻山茶馥郁……午夜常聞鐘鼓聲聲,丑寅醮聽雞鳴,犬吠日綠,西云結(jié)彩風清,綠蘿洗翠山間。出座市上,罕稀古人,因此喚作清靜寶臺。”梵山和尚聽后,心往神向,便四處化募,到寶臺山上建蓋廟宇。因“豎放之日,九放金光,頻川山川,盡皆金色”,故名金光禪寺。邁進金光寺開闊的大門,場院對面是紅墻金瓦、斗拱飛檐,由26根直徑50厘米、高約3丈的木柱,高擎屋頂?shù)拇笮蹖毜睢?缛氪蟮睿鸸馄照?,紫氣氤氳,里面的玉皇大帝、觀音大士等中國菩薩與眾多異域大神活靈活現(xiàn),儀態(tài)莊嚴,小鬼與利己之心定然只敢躲在暗處。寺內(nèi)曾收藏有完整的藏經(jīng)全套,解放后尚存3616部,8641卷,現(xiàn)僅存42部,520卷。寺內(nèi)完整保存有明代轉(zhuǎn)軸浮雕通花殿門40余扇,每扇高丈余,厚6寸,全部選用優(yōu)質(zhì)木材3層鏤空雕花,上雕各種珍禽異獸,奇花異卉,以及許多眾口相傳的佛經(jīng)故事,其雕工精細,刀法圓熟,構(gòu)思奇巧,栩栩傳神。定睛細看,但見上面有花兒開放,鳥兒鳴叫,彩蝶翻飛,魚兒游動,還有莊稼和蔬菜鮮活生長。這些存世的經(jīng)典,是極為難得的藝術(shù)珍品,價值不菲,僅工價,當時就有“一兩刨花一兩銀”之說。明末清初著名的書畫家、詩人擔當游歷金光寺時曾題楹聯(lián)一對:“此山在猛虎穴中誰人敢加斧鑿;老僧是神龍嫡嗣領(lǐng)眾呼遣人天?!爆F(xiàn)此聯(lián)懸于開山老祖墓地“金屏室”。1943年2月,曾任云貴監(jiān)察使的騰沖人李根源先生到金光寺時,寫下“金光寺”和“滇西名勝”匾額各一塊,與“百仗冷門庭橫于天下;一條窮性命東擲西拋”之聯(lián)一起歷盡世事風雨,至今高懸于寺門。當?shù)匚娜四陀螝v金光寺,有感而發(fā),也留下不少佳作。丁卯仲夏吳振華書:“青黃白紫之間此地忽然金色;東南西北之上古剎獨占中峰?!睏钍拦ψ?,林晞書:“往事千年賢者胸懷似天空;明月一亭醉翁之意在木蓮。”一扇方形古窗上還有這樣的詩句:“明月催詩,花木四時春;香風酗酒,文章千古事?!?一一讀來,感覺不同時空中的諸位先賢,剛擱筆出門,尚未走遠,他們心眼里的情景,依然鮮活在我眼前。此外,楊升庵、李元陽等歷代名人高僧,都曾多次登臨寶臺山。
到金光寺那天,同行的人很多,他們趕集似的涌進大門,一番走馬觀花,便匆匆流走,闊大的禪院重又恢復了慣常的寧靜。站在一株花事正鬧、冰清玉潔的絨葉含笑旁,忽有熟悉的鳥聲從寺外的深林中傳來,恰如“洗洗手燒香,洗洗手燒香”的梵音。
出院門,在林中拾級,北行不遠,便到金屏室拜謁開山老祖陵墓,觀大頂之上千畝木蓮奇觀。天氣晴好,還可在此看寶臺日出,感受新生命的磅礴誕生。寶臺山的主峰名大頂,植被厚密,山色凝重,蒼翠欲滴。遠遠望去,只見幾十座大大小小的山峰蜿蜒銜抱,緊緊簇擁著高峻清秀的主峰,形如精巧別致的蓮花。美麗圣潔的木蓮花,多長于此峰漲潮般起伏浩蕩的綠海中,間或有一團團、一片片的紅,分外明媚惹眼。難怪清代著名詩人袁枚曾因此賦詩一首贈木蓮花:“云海蕩波濤,一碧千萬頃。蓮花認作池,誤生高樹頂。”通常,蓮生于水,蓮花亦須臾不離水的滋養(yǎng),離開水,它會比任何花朵都焉萎得快,今日得見蓮花開在高山之巔的巨樹枝頭,正印證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的老話。寶臺木蓮,分為杜氏木蓮和闕氏木蓮兩大類,其為木蘭科木蓮屬落葉喬木,又名黃心樹。因茂密的林木充滿生存的競爭,其樹大多高達30米以上,枝干挺拔,狀若木棉,但枝條較纖細,為寶塔形圓柱花序。我國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在崇禎十二年(1639年)二月徒步考察寶臺山時,恰逢木蓮花競相盛開,他便在《滇游日記》中詳細記載了自己的所見所聞:“南山如屏,高穹如面墻。其上多木蓮,樹極高大,花開如蓮。有黃白藍紫諸色,瓣凡二十片,每二月則未葉先花,三月則花落而葉生矣?!比缃?,寶臺山的木蓮花,花色仍各不相同,有粉紅,也有朱紅,明代尚有黃、白、藍、紫色的,現(xiàn)已絕跡。有人說,木蓮花常年只有12瓣,閏年卻有13瓣,甚為神奇。每年十月,樹葉未落,毛茸茸的木蓮花苞已大若拇指。次年二至三月,是木蓮花競相開放的時期。四月上旬,木蓮花瓣凋落,開始掛果抽葉。其葉大若手掌,橢圓,正面碧綠,背面灰白,有極細短的絨毛。其果實聚合蓇葖,呈球果狀,卵圓形,紫紅色,每果約有種子十余粒,中秋節(jié)前后成熟,但采收困難,多被松鼠和鳥雀吃掉,繁殖極不容易。至今,還從未有把木蓮花從仙山移入塵世得以成活的,其高潔不屈,令人敬仰和欽佩,難怪佛教的《貝葉經(jīng)》里,把木蓮花稱為“佛種靈苗”。
出院門,沿曲徑通幽的石級南下,不久便看到藏于群山幽林之中,被鮮紅的杜鵑花渲染得如夢如幻的一池凈水,那便是有著美好神奇之傳說的洗身池。高山出平池,深淺莫測,四圍青山更加靈秀。池中一尊白衣飄飄的高大觀音,腳踏蓮花,慈祥含笑,日夜守望著人間的吉祥與太平。據(jù)傳,開山老祖初上寶臺山,行至此地,忽見一斑斕猛虎血口大張立于道中,心想此生功課未盡命已休矣,便閉著嘴用真氣在胸中對老虎說:“欲吞我身,待我洗凈?!毖粤T,脫去袈裟,寬衣解帶,進入水中。浴后上岸,虎已無影,但見觀音菩薩用柳枝蘸玉瓶里的瓊漿灑入池中。老祖頓然開悟,倒頭便拜,并將此地稱為洗身池……沿池邊棧道轉(zhuǎn)了一圈,方知有一條水量充沛的清溪正穿過層層密林從東向西而來,注滿一池。池水清涼甘甜,沁人心脾,可以飲用。站在一木橋上,看水中小魚游泳,聽溪水流動的聲音穿透微風,應(yīng)和著雀鳥啼鳴,心為所動,隨即賦詩《洗身池》一首:
好大的澡堂
藏身二千九百一十三米高的寶臺山
十五萬畝原始森林圍成
花草鑲邊盛滿清冽的山泉
波瀾不興
上下天光
綠海中有千畝花開樹上的木蓮
一坡坡紅杜鵑
多情的鳥語
一再羞紅山茶的臉
無遮無攔的天窗外
純凈的白云懸空擦拭著藍天
沒人敢到這里洗澡
除了星星月亮太陽和不回頭的雨點
除了游魚和花瓣
只有老虎眼中的開山老祖
只有白衣飄飄的觀音大士
俗人來多少回
也只能隨風走走看看
心里明白塵世的污染太重
人的身子太臟
心凈者不用洗
心不凈洗也枉然
踏破水波
就玷污了百鳥和群獸的水源
毀掉大自然為天地洗心的神秘道場
離開洗身池,置身林海,頭頂林木葳蕤,不見天日,地上苔蘚鋪地,腳底生綠。據(jù)1989年的森林資源調(diào)查,寶臺山保護區(qū)內(nèi)的花卉有6大類型50余種,而杜鵑花是生長最普遍、花色最齊全的花卉,花奇色艷,千姿百態(tài),有的高不盈尺,有的巨樹參天,其中尤以大葉杜鵑、紫杜鵑、黃花杜鵑、柞花杜鵑、碎花杜鵑、白杜鵑等品種最為豐富。在各種杜鵑中,凸尖杜鵑是最珍貴的一種,它與寶臺名品木蓮花一樣,同屬珍稀植物。時值陽春三月,寶臺山上百花爭艷,繁花亂眼,五步一國色,十步一天香。多彩多姿的杜鵑花更是競相開放,燦若丹霞,正如宋代詩人楊萬里所描繪的“何須名宛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濃。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那樣,隨處可見樹干高達二三十米的大葉杜鵑或矮不盈尺的碎花杜鵑任意鋪排,開落自便,讓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流連忘返。有的成片成林,蔚為壯觀。有的則在眾多樹木花卉中獨樹一幟,傲然生輝。有的百年老樹聳入云天,蒼勁的枝頭點綴著無數(shù)血色花朵,直逼人眼。有的樹矮枝短,依偎著路邊道旁的雜草灌木。有的大如碗盞,花團錦簇,絢麗無比。有的繁星點點,嬌小玲瓏,紅、白、紫、黃濃濃淡淡,一應(yīng)俱全。放眼望去,各色杜鵑相互映襯,儼然進入了一個精心培植的杜鵑大花園。據(jù)說,寶臺杜鵑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繁花期,四月初開始凋落,此時進山,將別有一番韻味。由于少有陽光照射,林間涼濕,遍地落花減緩了枯萎速度,似不甘心褪去各自嬌美的容顏,仍光彩奪目地鋪陳在林地間、小道上,漫步其中,踩著松軟花瓣鋪就的地面,賞心悅目之余,臉上禁不住會洋溢出心醉神迷的愜意和滿足。這番美景,將持續(xù)到6月。
傍晚時分,再次遇雨,置身林中如在鼓里,分不清雨來自樹頂還是天空,只感覺聲勢浩大,噼噼啪啪,攝人心魂。不一會,陽光又從高處的花朵上傾瀉而下。在木蓮賓館院內(nèi)吃飯時,但見眾山之上云霧像白色的火車,順著山梁奔跑,瀑布般瀉下,又漁網(wǎng)般上收,若巨大的輕紗,遮蔽了寶臺山與藍天的親吻和對話。這時,有蝴蝶和蜜蜂離開花叢,飛到加蜂蜜泡制的鎖陽酒杯上。姑娘似的蝴蝶總是膽小,人一動就飛了。熱辣辣的蜜蜂像個壞男孩,死叮在上面,趕也趕不走。甚至有一只爬進杯中痛飲,喝得迷迷糊糊的我不慎舉杯將它悶入口中,下咽時感覺有異物,用舌尖一抿,頓時傳來一陣刺痛,吐將出來,渾身濕漉漉的蜜蜂還在地上爬。趕緊找面鏡子,對鏡拔出舌面上的蜂刺,然后哭笑不得地含了一口酒消毒。不小心舔了蜜蜂的屁股,真是曠世奇“吻”。
飯后,獨自到禪院里東張西望,禮佛燒香,啃在院門口向農(nóng)婦購買的香甜可口的核桃糖,喝后山流進來的山泉水。不知不覺間,青燈點亮朦朧乾坤,一枚皓月躍上梢頭,小師傅已忙著四下里關(guān)門,我只好悄然退出,去俗塵中找那些同行的人。
于木蓮賓館小住一夜,客人們還有新的工作,便一起匆匆告別了寶臺山。依依回眸,我在心底吟得一聯(lián):金光照萬畝林海,木蓮開億年奇花。并暗自默禱,要經(jīng)?;貋?,因為寶臺山既是一座令人心醉的花山,又是一座讓人心儀的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