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佳
(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孟德斯鳩,是十八世紀著名的啟蒙思想家,他以英國君主立憲制為原型,在洛克分權理論的基礎上,第一次較為系統(tǒng)地闡述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和三種權力互相制衡的原則,是三權分立學說的系統(tǒng)闡發(fā)者。
孟德斯鳩的分權的目的是保證公民的政治自由,孟德斯鳩認為公民的政治自由是指“一種心境的平安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也就是公民處于安全而不恐懼的狀態(tài),他不用懼怕另一個公民,也不怕一個大權在握的人。一個國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權力掌握在一個機關中,就會產生專制的權力,那么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孟德斯鳩反對把權力直接委托給人,不管是單獨委托給個別的人還是多數(shù)人,同時他也不相信道德可以約束權力,保障權力的正當實施,所以他提出了要以權力約束權力,形成一種制度,在這個制度中各種政治力量相互聯(lián)合,彼此調節(jié)配合并且相互約束,通過法律的規(guī)定,將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分別交給不同的國家機關執(zhí)掌,這樣每個權力機關既有各自的權限又可以相互制約保持平衡,這樣就達到保證公民的自由,防止權力的濫用的目的。
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這樣寫到:“每一個國家都有三種權力:(一)立法權;(二)有關國籍法事項的行政權力;(三)有關民政事項的行政權力?!雹倨渲械诙椌褪切姓?,第三項就是司法權。孟氏認為三種權力相互獨立且都有各自的職能。
立法權是制定臨時的或永久的法律,并且修正和廢止已經制定的法律的權力。他又把立法權分為創(chuàng)制權和反對權。立法權力代表國家的一般意志。在自由國家里,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自己制定法律以表明是自己統(tǒng)治自己,但是因為客觀條件等的限制,對于完全不適宜人民討論的事情,人民選舉代表來制定法律。立法權由貴族院和平民院來行使,兩院分別獨立參與立法,防止彼此侵犯,并且從自身利益出發(fā)制定法律,可以互相牽制對方的權力。
“行政權力執(zhí)行國家的意志,掌握在國王的手中,以便迅速處理國家需要解決的事物?!雹趪醯臋嗔κ菄业能娛掳踩鸵恍┩饨皇聞?。具體職能是直接領導軍隊,決定是否對外宣戰(zhàn)、派遣或接受使節(jié),維護公共安全,防御侵略。
孟德斯鳩雖然主張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相互分離的,但是并不是說三者之間完全沒有關系,權力運行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三種權力在具體的運行過程中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由此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tài),具體來說就是:
第一,對行政權的制約。立法機關的職權除了制定法律以外還有監(jiān)督和檢查法律的實行狀況。立法權對行政權的制約體現(xiàn)在對行政首腦具有彈劾權。
第二,對立法權的制約。對立法機關的制約主要體現(xiàn)在行政機關對立法機關的制約與監(jiān)督上。
第三,對司法權的制約。對司法機關的制約是立法機關享有一部分司法權,這樣就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司法機關的權力,值得注意的是貴族違法在貴族院受審,也就是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貴族的利益,也體現(xiàn)了對司法權力的分散與制約。
1.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中缺少外部力量對國家權力的制約與監(jiān)督
(1)沒有涉及國家權力的縱向制衡。孟德斯鳩的制衡學說只看到國家權力之間的橫向制衡,是中央權力機關內部的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之間的橫向制約,沒有看到地方力量對權力中心的制約,如果權力中心沆瀣一氣,那他設計的整個制度將全面崩塌,總之,忽視了地方的機關對于中央權力的監(jiān)督。
(2)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沒有看到公民對于權力的制約與監(jiān)督。孟德斯鳩設計分權學說建立分權制度的目的是保證公民的自由,但是他反而忽視了公民力量,孟德斯鳩認為人民是愚蠢的,在參與公共事務中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他們社會地位卑微,不適合參與公共事務。
2.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給貴族保留了一定的特權
三權分立學說在立法權和司法權上面給貴族一定的特權。在立法權上,立法機關貴族院貴族團體進行世襲,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貴族的特權,但是與它等級的眾議院就不是這樣。在司法權上,貴族也享有特權。
3.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本質上維護的是少數(shù)人的利益
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的分立在國家權力的劃分上,的確可以起到防止專制、減少腐敗的現(xiàn)象發(fā)生的作用。但是,在權力者利益一致,而這種利益又是與人民利益相背離的情況下,那么這種制約方式就得不到很高的成效,況且孟德斯鳩不相信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的力量,所以并不能真正的保障公民的民主與自由,達不到他最初的初心。
4.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具體運用中可能導致效率低下的問題
當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三者利益不一致時,可能會影響工作效率。雖然說三種權力之間相互制約和監(jiān)督,可以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減少錯誤的決策對于實踐的影響,但是在這種三權分立的制約機制下,三種權力機構之間處于一種平衡狀態(tài),三者權力相當,那么在利益不一致的情況下,處于平等地位的三個權力機構之間相互扯皮,這樣就會導致效率低下,不利于決策的制定和實施,導致效率低下問題的發(fā)生。
1.首次提出了司法獨立的原則
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的是在洛克的分權思想的基礎上產生的。洛克把權力分為立法權、外交權和執(zhí)行權,實質上是兩權分立,是立法權和行政外交權的分立,忽視了司法權。
2.系統(tǒng)的論述了權力制衡的原理
所謂的權力制衡就是使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處于相互制約而保持一種平衡的狀態(tài),在分權的基礎上實行三種權力相互制約,避免三者利益不一致時,相互制約,相互妥協(xié),避免代表一方利益的政策,出現(xiàn)專制,權力之間相互監(jiān)督可以防止權力的濫用,減少腐敗問題的發(fā)生,在一定程度保證公民的政治自由和民主權利,同時孟德斯鳩由于提出了權力制衡的原理,使其分權學說相比于以前的分權理論更加完整,更加有邏輯性,孟德斯鳩還具體分析和論述了三種權力之間如何相互制約,具有實際可操作性。
3.提出了分權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以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為目的,實行三權分立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通過權力的分立與制衡,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專制和抑制腐敗的發(fā)生,雖然最后孟氏的三權分立的學說運用到資本主義國家中仍然有腐敗問題的發(fā)生,但是不得說用權力制約權力是防止腐敗發(fā)生的有效手段。通過防止腐敗避免侵害公民的利益來保障公民的自由。
4.蘊含著法治原則
三權分立思想從實質上可以說是確立了法治原則,法治是相對于人治而言的,孟德斯鳩主張以法治代替人治,反對獨裁專制,保護人民自由。這就蘊含著法治的精神,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行使自己的權力,而且以一種權力牽制另一種權力,以一種力量和另一種力量相抗衡,而三種國家權力的相互牽制的格局使得其中任何一種權力不會屈從于另外兩種權力,其結果必然是三種權力同治于法律之下,這就是法律至上的原則,也是法治理論中最為重要的方面。
5.促進了資本主義的歷史進程,對后世的憲政制度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說主張權力分離,避免權力集中在一個人的手中,這樣就避免權力集中在國王一個人的手中,國王只有行政權力。同時主張權力之間相互制約,人民通過選舉投票產生代表組成立法機關代表全體公民,國王要根據(jù)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來行使行政權,這樣又對國王的權力進行了限制,這就防止了個人專制。
我們對待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的學說應該采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tài)度。從上文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三權分立理論本身存在著缺陷,在具體的實踐中也存在著問題,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孟氏分權制衡理論的當代價值,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性質和國情決定我們不能照搬西方國家的三權分立的制度,但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中的權力制衡的思想、蘊含的法治原則仍然值得我們學習。
注 釋:
①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185.
②徐大同著.西方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