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紅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qū)共和教育管理中心中心小學,甘肅 白銀 730914)
我國農(nóng)村小學低年級計算課堂教學效果普遍不理想,而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源在于教師所選用的教學方法不恰當,沒有結合學生的特點來開展教學。計算是一項基礎能力,如果小學生不能掌握計算能力,就會對其今后的發(fā)展造成影響。因此,要想提高小學低年級計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革新教學方法,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
在低年級計算課程教學中,教學有效性取決于教學方法。目前來看,我國農(nóng)村小學低年級計算課堂教學中依然在沿襲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上以本為本,滿堂灌,主要依靠板書的方式來解析知識點,這種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適合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將嚴重影響到計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思維能力較弱,但是,教師在計算課堂教學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推行的是“一刀切”這種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就會使得原本計算能力弱的學生在計算的時候頻頻出錯。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直占據(jù)著課堂的主導地位,學生是處于被動的接受知識,在這種教學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達不到預期效果。
在構建高效教學中,教學評價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然而,就農(nóng)村小學低年級計算課堂教學來看,教學評價一度處于邊緣化,教師對教學評價不重視,在課堂上偏向于批評,而不是鼓勵,習慣站在學生的缺點、不足之處去批評學生,不能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從而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到教學質量。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是實現(xiàn)小學低年級計算課程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作為教師,要積極響應新課程改革要求,走出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采取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方法,如小組合作、情境教學、生活化教學、分層教學等,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生活化教學法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計算練習時,可將教學內容與生活掛鉤,營造一個生活化的情境,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消化知識,提升計算能力[1]。如,在個位數(shù)的加減法計算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生活情境“小明星期六和媽媽一起去菜園拔蘿卜,第一次拔了3根,第二次拔了4根,問小明總共拔了幾根蘿卜?”設計這樣一個生活情境,可以將加減運算具體化,從而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比較好玩、好動,他們在課堂上不可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再加上教學大多是按照教材內容來講解,這種教學比較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要想提高低年級計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以趣味性的內容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xiàn)高效教學[2]。如,在學習“數(shù)的分與合”這一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左手和右手來做數(shù)學游戲,先由教師隨意報出10以內的數(shù)字然后讓學生搶答,讓學生用自己的手指來表示相應的數(shù)字,從而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和計算能力。
計算能力的培訓需要學生親身體驗,也就是讓學生多練、多看。多練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多看可以讓學生找到解題思路和運算技巧。因此,在低年級計算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多練、多看。在課堂上,教師要針對計算課堂教學內容,設計一些靈活的題目,讓學生進行練習,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提升計算能力,培養(yǎng)計算技巧。同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去尋找規(guī)律,從而提高學生計算效率[3]。
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有利于優(yōu)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對他們的學習成果給予肯定和表揚,可以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其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作為教育,應根據(jù)學生的這一特征,做好教學評價工作。針對學生考試,要全面分析,了解學生的出錯的原因,并根據(jù)這些原因來尋找對策;針對學生的作業(yè),要允許學生犯錯,針對學生的錯誤,不要一味的責罵,要從積極心理的角度來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4]。
綜上,在農(nóng)村小學低年級計算課堂教學中,要想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同時,要做好教學評價工作,過鼓勵學生,從而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